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昭寺 >> 大昭寺发展 >> 正文 >> 正文

发梦去朝圣一个挑剔精在滇藏秘境的旅行

来源:大昭寺 时间:2022/9/24

“条条大路通罗马。”把罗马换成拉萨,也同样说得通。

通往拉萨的朝圣之路不止一条,而从丽江出发、沿金沙江上溯、经香格里拉的穿越滇藏秘境之路,可以同时满足你“神秘、刺激、好玩、美丽”等旅行硬指标,实乃小众旅行者们的此生必达之地。

“世间种种,凡值得者,皆得之不易。”这条路,并不好走。

可以想象,一百年前的滇藏之路,更难走。除了地形险要、气候恶劣的天然障碍,滇藏川边境一带匪盗猖獗、关隘重重、人烟稀少,实在令人望而生畏。

滇藏边境空中雪山群峰俯瞰图

那时候,在这条路上踽踽前行的,有进藏朝圣的虔诚信徒,有进深山布道的西方传教士,有在林间流窜的山贼土匪,有骑马巡视的地方官员和土司喇嘛,唯独没有旅行者。

直到年,还真有这么一个来此纯玩儿的人出现了。

这位来自美国的奥地利人名叫约瑟夫·洛克。洛克当时的头衔有:美国农业部特派考察员、植物学教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专栏作家、人类学家、探险家,一枚妥妥的斜杠青年。

约瑟夫·洛克在玉湖村考察基地,请注意床上的豹子皮和洗印胶片

自称“洛教授”的洛克,用国家科研经费武装了一支十几人的专业队伍,陪着他到处寻找奇花异草、奇珍异兽,手持盖着美利坚官印的通关文书,探访部落头领和宗教领袖,顺便拍拍风景大片和人物硬照。

洛克与木里土司在帐篷前的合影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简直是一个超豪华旅行团,洛克本人可谓是不折不扣的“先锋旅行家”。

洛克与他的随从们在开满鲜花的雪山草甸上合影

洛克将途中的旅行逸事写成文章,配上图片,于年起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进行连载。

我们姑且将这个系列称为:“一个挑剔精在滇藏秘境的旅行日记”。

话不多说,先来刷一波挑剔精洛克在旅行中随手给出的差评。

请注意:

为了让您感受一百年前挑剔旅行家洛克考察之旅与如今松赞滇藏秘境之旅的巨大落差,我们决定残忍奉上松赞丽江林卡、香格里拉林卡和拉萨曲吉林卡的美图。

关于食物—————

丽江石鼓镇喇嘛家中的“饭非常难吃”,木里土司为他精心准备的小点心“比石块轻不了多少”。酥油茶的味道“就像带有泥腥味的盐水”,打开落满灰尘的食盒发现酥油上“全是指印”。

香酥可口的青稞曲奇饼搭配热腾腾的酥油茶

丽江林卡下午茶时光

火腿被因为发霉长虫“太过生猛”被转手“送给了门口的乞丐”,有菜有肉的最高规格土司晚宴上只有硬梆梆粘在碗底的奶油糕最可口,可惜“舌头不够有力,无法全部吃到”……

昌都牦牛血肠、生牛肉酱糌粑、孜然牦牛肉、咖喱土豆

香格里拉菌子季特供火锅

关于住宿—————

纳西民居没有烟囱成为被挑剔的重点,一户还算不错的民居中“到处都是臭泥、粪便和焚烧玉米秆的味道”,烧香的烟雾在屋内盘旋“令人窒息”,跑到屋外打地铺,却因为月光太过明亮而“难以入睡”。

夜色里的松赞丽江林卡

丽江林卡豪华房内卧室明亮宽敞,窗外绿意盈盈

由黄铜纯手工打制的盥洗台及精美花纹的铜盆

睡在纳西农舍楼上“黑洞洞”的阁楼中,睡在传教士搭建的“随时可能倾倒”的简陋石屋中,睡在藏族村民“又黑又脏、烟雾弥漫的石砌建筑”中,虽无比嫌弃,也好过在野外露营时遭遇暴风雪“刺骨地冷”而在“结冰的地面上”整夜无眠。

丽江林卡玄关处回廊木梯曲径通幽

黄铜打造的一体式浴缸将旅途劳顿一洗而净

关于交通—————

考察队的骡子们驮着的沉重行李中,大部分是他专用的银质餐具、进口红酒、浴缸、座椅和被褥,随从们行走在“尖利如刀锋的石灰岩块上”,骑在马上他随时可能被大风“从马背上推下来”

千年茶马古道上仍可见骡队在林间穿行

更大的挑战发生在横渡澜沧江天堑时,要把自己和骡马们吊在由“多股树藤和竹篾拧成的溜索”上,用涂上酥油的“滑块”从“咆哮的巨流”上一口气滑过去。

曾经的溜索过江

在雪山间稳速疾驰的松赞路虎车队

关于朝圣—————

作为深度旅行爱好者,尽管食宿交通令他糟心,洛克仍不忘体验当地朝圣活动——“转山”。

不过人家是叩头加祈祷,他是一路拍拍拍。没多久,洛克原本轻松的玩乐心情,就被雪山多变气候和恶劣环境的巨大打击取代了。

天空突降滂沱大雨,遍地片岩被雨水冲刷,到处是灰泥浆,稍不留神就会滑倒。骡队背着沉甸甸行李在风吹雨打中跋涉一整天,却无处落脚,在海拔多米的雪山上与整个世界失去了联系。

这次体验连挑剔精也无力吐槽,他在日记里写到:

“转山的过程好苦,苦到一言难尽。”

请感受一下他内心的悲凉。

雪山被当地人视为神来围绕祈福,但转山之路崎岖艰险事故频发

看到这里,你或许会问:可是为什么,为什么洛克还要在这条路上流连忘返,乐此不疲呢?

那是因为,这本旅行日记中还有如下这样美得令人心醉的段落。

请注意:

因洛克拍的老照片年代久远,为保证您阅读时的感官体验,配图为我们在松赞旅行途中拍摄的美景

“我们穿过一片有云杉和铁杉的树林,又跨过了一条结有薄冰的湍流,来到浮着泡沫的白水溪。河流两岸,开满了大片大片的杜鹃花,还有茂密的森林。溪水从乱石砾上面欢快地奔腾越过。”

雪水消融汇聚的汩汩溪流上高山杜鹃含苞待放

缕缕松萝垂挂冷杉林间,阳光下杜鹃开得正艳

“坐在布满植被的圆砾石上写旅行笔记,两只小鸟还飞来问候我,从容地落到了我正握着铅笔的手上,叽叽喳喳欢迎我的到来,完全没有一点儿恐惧,然后又飞回到它们的树林中。”

草地边的溪流间,小鸟在青石苔上濯洗双足

“苔藓地毯覆盖着土地,黄色须状的地衣点缀着巨树,而拥有银色叶子的杜鹃树成了底层树丛的绝对主角。眼前尽是一片秋色,枫叶是金黄的,其他叶子则是火红的,桦树那巨大树干上附着着一团团斑驳而又光滑的青铜色树皮,在清晨的阳光中闪耀夺目。”

秋天高山森林美如童话,红叶松萝间鸟儿啼鸣

“微微泛着粉红的雪原被朝霞照亮,深深的峡谷还静静隐没在紫黑色的阴影当中,微弱朦胧的晨光从雪山反射,光线斜射越过支脉山峰,到处闪烁着。当朝阳从分水岭上升起,一缕阳光涌入丛林,冰霜和冰柱晶莹剔透地闪烁着,犹如钻石一般。”

绿松石般蓝天勾勒雪峰锐利轮廓,太阳初升变幻五彩金光

雪山群峰的黑暗剪影后是正在沉落的璀璨夕阳

自然的瑰丽奇险之美,熨帖着挑剔精洛克疲惫不堪的心,因而大获好评。

可对于一路所见前往拉萨朝圣的藏族群众,他在日记中记载了无数疑惑:

为何他们晚上不睡帐篷,甚至也不找山洞之类的遮蔽处,只是裹着毛毡大衣蜷缩在土地上,就能开心坦然得如同“睡在大羽毛床上”?

为何明明只是途中朴素局促的一餐,也不忘诵经和用热茶供奉山神,还能乐呵呵地分酥油和糌粑粉,畅饮“像泥汤一样浑浊的油茶”?

为何他们能永远虔诚地默诵经文,在覆满岩石和冰雪的路上狠狠扑倒,五体投地,“以血肉之躯丈量这朝圣之路”,如此不厌其烦地花费数月前往拉萨?

为何转山时遭遇的那场令队伍人仰马翻狼狈不堪的暴风雪,在他们看来,却是朝圣路上可以积累功德福报的“好天气”?

右手转动转经筒,以祈祷福泽的佛教徒

洛克在日记中如此理解这些和自己的挑剔表现天壤之别的人们的精神世界——“忍”。

“这些牦牛的精神世界同它们的主人似乎颇有些相似:

沉闷的景色、光秃秃的山丘、长满草的山谷——他们一同看;

漫长的寒冬,短暂的夏季,没有什么春与秋——他们一同忍。

如果洛克跟随朝圣者们来到拉萨,走进布达拉宫,细数廊道门庭宫殿中随处悬挂的精美佛教壁画和唐卡;抬头望着大昭寺上昼夜不停已转动千年的立体祥麟法轮,默诵经文;在觉沃佛前深深俯下身去,虔诚祈祷。

他是否就能明白,朝圣者能坦然面对一路艰苦,甘之如饴,可能并非一味忍耐,而是放下对生活的控制执念后油然而生的轻松自在?

皑皑雪山前如千年前庄严耸立的布达拉宫

大昭寺前的石板被祈祷磕头的信徒磨得光滑发亮

洛克是否心生过去拉萨朝圣的念头,我们不得而知。因时局突变,洛克于年匆匆乘坐飞机离开了丽江,拉萨成为他旅行日记中永远的留白。

年,洛克在病榻上孤独离世。半个世纪后,被他挑剔过的那条崎岖难走使旅行“除了‘不易’二字无话可说”的滇藏之路,成为松赞“穿越滇藏秘境之旅”产品设计的灵感来源。

今天的游客们当然可以坐飞机从丽江直达拉萨。但松赞认为,在滇藏秘境间行走游历的独特体验,仍然无法被取代。

或许这一路上,我们还会像百年前的洛克一样,遇到疾风骤雨、暴雪激流,如果放下“只有风和日丽才是好天气,只有一路坦途才是好旅行”的念头,意想不到的良辰美景也会纷至沓来。

更何况,松赞提供的,是让挑剔精都无可挑剔的旅行体验。

只要回到松赞,躺在林卡酒店柔软温暖的床榻上,疲惫身体倍感安慰,细想今日旅程所遇,在对下一站的期待中进入梦乡。

在床头暖黄灯光陪伴下,沉入柔软舒适的床褥

说不定你会在梦中与洛克一起去拉萨,因为,承载你安睡的,是床垫专家美国金可儿与松赞合作定制的限量款床垫,它的名字就叫——“朝圣之路”。

在松赞的陪伴下,穿越滇藏秘境;

用度假般的惬意,重走朝圣之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