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昭寺 >> 大昭寺新闻 >> 正文 >> 正文

不用出国,在北京就能看到距今近600年的

来源:大昭寺 时间:2024/6/3

在北京的赏秋清单里,必有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的一席之地。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俗称五塔寺,修建在明成祖永乐皇帝敕建的真觉寺遗址之上,清代改称正觉寺,乾隆皇帝曾两次把此处做为其母祝寿的场所之一。

那么,问题来了,印度式“金刚宝座塔”为何来到北京呢?

据史书记载,明永乐初年,印度僧人班迪达自西域来京,向明成祖朱棣呈献了五尊金佛和印度式“佛陀伽耶塔”即金刚宝座的规式。明成祖赐地于西关(今西直门)外长河(今高梁河)北岸,为之建寺,寺名“真觉”。后按照班迪达提供的规式修建金刚宝座塔,建成于明代成化九年()。

京城打卡小东南亚

真觉寺金刚宝座塔是明代真觉寺的唯一建筑遗存,系仿照古印度比哈省佛陀伽耶大菩提大塔式样所建,建筑风格中印合璧,周身遍布精美雕刻及梵、藏语铭文,是我国古代建筑和石作艺术的杰出范例。

金刚宝座塔建筑样式为方形的塔座(金刚宝座)加上部的五座塔构成,宝座上的塔有密檐式、楼阁式、覆钵式等多种,有的金刚宝座塔还建在佛教建筑顶上。

五座塔代表金刚界五部佛主,中间为大日如来佛,东面为阿閦佛,南面为宝生佛,西面为阿弥陀佛,北面为不空成就佛。

秋天最美的样子:柿子红,银杏黄

深秋去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赏银杏、拍柿子、观石刻必不可少。

古塔南侧矗立着两棵银杏树,叶片金黄,落叶满地,与毗邻的金刚宝座塔交相辉映。这两棵银杏树历史悠久,与塔同龄,距今有近年历史,为北京市一级古树。

馆内银杏叶的最佳观赏期,是10月底至11月中上旬。

此外,馆内还有多棵柿子树可供游客欣赏。深秋一到,柿子开始变红,不少鸟儿也纷纷飞上枝头,以柿子为食物,果腹充饥。

里边为何种植柿子呢?因为柿子在民间有着“柿柿如意”的美好寓意,它原产于东亚,在我国已有多年的栽培历史。

形神兼具的石刻艺术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还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展示北京地区石刻文物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博物馆的陈列,系统地展示了北京地区的石刻文化。

博物馆里的石刻展览,分西路展线、中路展线和东路展线。

金刚塔东部排列有许多石刻,分祠墓碑刻和纪事碑刻。西部展示了28座陵墓的石雕石刻,以及大量的寺观碑刻,真实展现了石雕艺术的辉煌历程。

从平面石刻、立体石雕到技术石刻、艺术石刻,不同形式的石刻艺术,构成了人类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浩瀚的艺术领域大放异彩。

其中,有三件石刻作品,不可错过。

第一件,幽州书佐秦君神道石刻,出土于石景山区老山。

东汉元兴元年(),造幽州书佐秦君墓阙石刻共计17件,其中包括神道双柱、雕螭双础、阙顶、柱形构件等。柱额隶书题“汉故幽州书佐秦君之神道”,残柱上端镌刻《乌还哺母》文,并有浮雕螭虎,平雕青龙、朱雀、门吏等,它的出现是汉代厚葬风俗的一个明证。阳刻柱额为后世篆刻的楷模。柱额柱铭《乌还哺母》开启了北京地区碑刻之先河。

第二件,北魏太和造像。

属北魏太和二十三年(),通高厘米,又称“阎惠端造像”。背屏式、高浮雕,主尊释迦摩尼为“等身像”高厘米。

正面雕一佛二菩萨,背面雕化佛尊,下部是题记及捐资人名.佛螺发跣足,施无畏触地印。两侧胁侍菩萨高仅50厘米,衬托主尊高大。原有着彩,今以剥蚀殆尽。

造像原在海淀区车耳营,年失窃,半年后追回,已被损坏,修复后,先后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与首都博物馆展陈。

第三件,汉持盾石人,出土于永定河河床。

属东汉(25-)时期,身高厘米、胸阔50厘米、座高20厘米、最宽厘米、最长80厘米。石人立姿,青石质地,扁平脸,双吊眼,头戴网幘,身着长袍,双手拱于胸前,素面长板,又名“捧盾石人”或“桎梏石人”。石人雕刻朴拙,背腰之下几乎天成,随形底座,自然质朴。

在金刚塔的后边,还有一个有趣之所,由绿植排列而成,形如一座小迷宫,内部散落着刻有法帖的矮碑。

Tips: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6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