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金色的晨曦轻轻布洒在高原圣城拉萨的上空。此刻,被称作圣城之心的大昭寺被笼罩在圣洁庄严的辉芒中,大昭寺门前的广场上,已满是长途跋涉而至的信徒,他们不畏路途艰险,不惜忍饥挨饿,从遥远的故乡出发,三步一叩首五步一长拜地来到大昭寺,匍匐在圣殿之前,只为表达自己无比虔诚的信仰!
大昭寺广场的煨桑炉前,香烟弥漫,络绎不绝的信徒依次煨桑朝拜。大昭寺始建于唐贞观21年(公元年),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而建,后经历代修缮增建,形成庞大的建筑群。后因供奉文成公主从长安带去的稀世珍品——释迦牟尼12岁等身金像,从而成为藏传佛教徒心中最神圣的地方,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影响。
大昭寺前挤满了磕长头的信徒们,他们怀着一颗极其虔诚的心、在佛前用藏传佛教信仰者最至诚的礼佛方式磕头朝圣。人在五体投地跪拜时,叫做“身”敬;而跪拜时口中还需吟诵经文,叫做“语”敬;同时发自内心地敬佛、礼佛,叫做“意”敬。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祈求佛祖明白自己心意的神圣举动。
藏族一直有“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的说法,所以大昭寺成为藏传佛教信徒向往的圣地和灵魂。许多信徒结伴从远方来到大昭寺,他们或许头晚或者清晨很早就来到寺前,完成磕长头、转寺等一系列朝圣活动后,这才席地而坐,拿出自带的酥油茶、糌粑和蛋糕分享起来,还招呼着熟悉的藏家大伯。
大昭寺建筑面积达平米,4层高的主殿镏金铜瓦铺顶,上有金质双鹿护法法轮,共有20多个殿堂,恢宏壮观,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它不仅具有唐代建筑风格,而且吸取了尼泊尔和印度的一些建筑特色,从而开创出藏式平川式寺庙规式,成为藏传佛教建筑的千古典范。
大昭寺,藏语全称“拉丹祖拉康”,由于供奉着释迦牟尼亲自开光的12岁等身金像,被誉为佛祖的经堂、佛殿。而拉萨之所以有雪域圣地之称,也是因为这尊佛像的缘故。大昭寺外的八廓街是六角环形街道,也是被藏族同胞称之为“圣路”的专门转经道,每天晨昏,按顺时针方向转大昭寺已成为拉萨最重要的民俗文化景观之一。
去拉萨如没到大昭寺就等于没去过拉萨!这是大昭寺的尼玛次仁喇嘛说的话,也几乎被所有来到拉萨的旅行者所认同。八廓街每天都聚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信徒,在环绕大昭寺的这条街上,信众们用自己的身体和脚步反反复复地丈量着这片距离太阳和信仰最近的地方,他们通过转大昭寺来表达自己对信仰的执着和忠诚!只有身临其境,理解以后,你才会觉得一切都自然而然、一切都是顺理成章!
磕长头!恐怕是这世界上最神圣的朝圣仪式。信徒们默默跟着转寺的人们一起顺时针前行,然后双手合十,用掌尖依次触碰头顶、鼻子和下巴,然后双膝跪下,上半身在地上划一个弧线再向前扑倒,继而起身合掌致礼,这才算一个完整标准的磕长头:身系一条粗布裙,手套木屐,一次次重重地摔跌在青石板上,叩着长头,匍匐而行,让人感受到那无比神秘的力量——信仰!
青石板的街道已被千百年来的虔诚所打磨得无比光洁,红旗飘飘,经幡猎猎,街头回荡着转经筒的吱呀声;风餐露宿、风尘仆仆,遮掩不住胸膛里那跳动的信仰!走在八廓街,凝望穿越千年的转经队伍,似乎可以看到心灵深处的幽莲绽放,你的确可以感受到举世无双的藏地灵魂。而蓝天中那丝丝缕缕的白云如同煨桑炉中升起的青烟,你所看到的则是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信仰!
据说藏传佛教的信徒,一生之中要磕满十万个长头才算功德圆满。八廓街区内,僻巷幽幽,曲径互通,宫厦傍着古寺,商铺连着老屋,整条街上弥漫着浓郁的藏文化和佛教气息。跟在转经的人群后,脚步回响,恍如隔世,灵魂犹如漂浮的白云,如梦如幻、如丝如绸...这是洗心之旅,漫漫人生路,也许,信仰才是让你笃定安然的唯一航标!
人们将环大昭寺内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然后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都包含进来的大圈称为“林廓”。这三条环型转经路线,自唐蕃联姻以后,便是藏地人民引为毕生心愿、最崇高、最神圣的转经仪式路线之一。
在八廓街上,不仅有在西藏佛教史占有重要地位的松曲热遗址,还有当年仓央嘉措与玛吉阿米秘密相会的玛吉阿米酒吧以及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等建筑,这些沧桑的古建筑,既亲历了藏地文明的兴衰更替,也目睹了藏传佛教与原始苯教的融合发展,亦见证了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承、社会制度的变迁与跨越,可以说,以大昭寺为中心的拉萨和吐蕃王朝,就此为西藏开启了一段全新的历史。
据说色、受、想、行、识这五取蕴,是构成生命的五大要素,也决定着人们内心的欲望对自己的影响。我相信,大昭寺内的诵经声会将我从浑浑噩噩中唤醒,信徒们转动经轮的碰撞声以及风卷经幡的声音会让我感受到什么是信仰和虔诚!因为,这里是西藏大昭寺,举世无双的藏地灵魂,生生不息的信仰之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