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寺庙,双手合十,高举过头,再双手合十移至胸前,后五体投地匍匐,额头轻叩地面,再起身,移动等身宽度的距离,如此不断重复。7月18日,拉萨大昭寺外的八廓街上,一位中年妇女带着两个孩子磕长头绕寺朝拜,他们要转寺三圈,这三公里的距离大约需要磕头六千多次,得花上大半天的时间。
小名孩子名叫扎西卓玛、今年8岁,一路上跟着奶奶卓玛吉虔诚朝拜,动作十分用心到位。一天的朝拜下来,小女孩头发蓬松,脸蛋上沾着尘土,一双黢黑的小手记录着她一路伏地叩拜的旅程,唯有目光还是那么的纯真无邪。目睹一路上磕长头转山的朝圣者们,他们明因识果,敬畏自然,他们不卑不亢,如如不动,以颗真诚心、清净心丈量宇宙人生。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冈仁波齐,有了信仰,就只顾风雨兼程。
54岁的卓玛吉是来自于甘肃省夏河县牙利吉乡尼玛龙行政村的藏族牧民,由于地处青藏高原边缘的偏远草场,家里世代以放牧为生。这是她第二次来西藏朝拜,距上一次进藏已经有14年的历史了,这次从家里到拉萨路上花了四天的时间。作为一名虔诚的藏传佛教信徒,卓玛吉说,她期盼一家人每年都会来西藏朝拜。奶奶担心孙女晒伤,取下头巾沾水给孙女擦擦小脸蛋。
小男孩贡保加今年七岁,调皮的他只会偶尔磕磕长头,大部分时间都守着带来的干粮袋在一旁玩耍。
磕长头的过程中额头、手掌和膝盖都容易磕破擦伤,不少朝拜者都会带上护手板、护膝等护具,可是卓玛吉并没有多少的准备。半路上,为了减轻孙女磕长头过程中的疼痛,卓玛吉掏出一个编织袋,撕开几个口子做成背心的模样,给孙女套上。小女孩却并不嫌弃,穿上之后反而笑得很灿烂。
即便是中午高原上最热烈的阳光照射下,卓玛吉一家仍没有停下朝拜的脚步。
强烈的阳光晒得小女孩脱下了编织袋外套,小女孩偶尔停下来搓搓疼痛的手掌,但她不哭不闹,没有丝毫抱怨。
奶奶偶尔停下来休息的时候,小女孩仍旧会独自专心朝拜,虔诚扎西卓玛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目光。
下午两点多他们还没有打算去吃午饭的意思,直到一位好心的路人给他们送了一些面包零食他们才停下来吃东西。坐在路边吃着简单的干粮,他们显得十分满足。脸上流露出的笑容间,丝毫感受不到一路的风尘辛苦。
卓玛吉还不时给路过的当地藏族老人分享零食。卓玛吉说,他们一家人还要去日喀则、山南等地的神山圣湖和寺庙继续朝拜。“作为藏传佛教的信仰者都要来西藏朝拜,我们不能年年都来,也不知道下一次再来西藏会是什么时候,但是只要条件允许就一定会来。”
简单的便餐过后,他们又接着朝拜。一路上许多人都投来钦佩的目光,不时会有路人给他们送上吃的,他们很感恩地接受,一些游客递上零钱则被扎西卓玛摇手拒绝。
绕寺三圈终于转完了,卓玛吉抬起印满灰尘的额头虔诚地望着大昭寺的金顶,仿佛在祈祷着什么。
卓玛吉牵着两个孩子走回小旅馆,劳累了一天的他们像是了却了一桩大愿,一路上面带笑容、步履轻盈。
卓玛吉一家人租住在附近廉价的小旅馆,小房间里四个人挤着两张床,一晚上只要50元。
房间里爷爷索南才让和着糌粑说道,他们习惯吃家里的粮食,况且拉萨的物价比较高,自己动手做吃的能节省不少的钱。
索南才让掏出他们从家里带来的食物,有酥油、青稞粉、糌粑等好几袋,这些都是自己家里产的。30只羊、30头牛和一匹马,加上五亩地的青稞,是他们的全部家产。
姐弟俩大口吃着泡面,奶奶说因为家里居住偏远,买个东西都要走四公里多远的山路,平时在家一周才给姐弟俩一人一块的零花钱。一年难得吃次方便面。
信仰的力量驱使着扎西卓玛一家人进藏朝拜,在他们的脸上没有愁云密布,因为他们心中清澈明亮,没有贪嗔痴欲望。瞌过长头到拉萨朝圣的藏民,被视为“英雄”。面对这位绽放如花小“英雄”,她心中有一座冈仁波齐,小小年纪才会风雨兼程,无怨无悔、晶莹剔透。心中有信仰,来路不迷茫。李政摄影更多的凡人故事,让我们一起用影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