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昭寺 >> 大昭寺图片 >> 正文 >> 正文

首都博物馆除了生肖展,更有从未展过的阿里

来源:大昭寺 时间:2022/10/5

戊戌狗年,首都博物馆春节期间为公众献上两道文化大餐——《瑞犬望春风——戊戌狗年生肖文化展》、《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其中“戊戌狗年生肖文化展”以犬与人类的关系为主线,将文物、图片与史实相结合,向观众讲述犬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与其所象征的平安与财富的文化意象。“西藏历史文化展”展示了西藏文化的形成,西藏与周边地区及内地的文化交往。

其中,阿里地区古象雄王国的文物,之前从来没有向公众展出过。

展览现场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复制品)

首都博物馆近日向媒体提前开放《瑞犬望春风——戊戌狗年生肖文化展》,并介绍了《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的重点文物。

作为开年大展的《瑞犬望春风——戊戌狗年生肖文化展》将于2月8日正式向公众开放,该展览分为“吉祥生肖”、“犬守安康”和“报之琼琚”三个部分,其主题有三:其一为展示、介绍生肖文化。展览在每一年的辞旧迎新之际举办,通过展示、说明与十二生肖文化有关的文物,帮助观众了解生肖文化;其二为展示当值年生肖动物承载的历史文化。年进入到戊戌年,展览以此为契机,以犬与人类的关系为主线,将文物、图片与史实相结合,向观众讲述犬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与其所象征的平安与财富的文化意象;其三为展现吉祥、喜庆的民俗文化特征。

紧接其后、拟于2月27日开幕的《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汇集了北京、西藏、河北、重庆、青海五省市21家文物收藏单位,共组件文物。其中,西藏地区文博机构和寺庙13家,提供文物组件(三级品以上国家珍贵文物占90.8%)。此次西藏参展文物中,大昭寺、扎什伦布寺、萨迦寺、夏鲁寺、敏珠林寺、丹萨梯寺、故如甲寺等寺庙提供的文物均为首次与公众见面。展览将从“文明溯源”“高原天路”“雪域佛韵”“和同一家”四个方面展示西藏文化的形成,西藏与周边地区及内地的文化交往。

憨态可掬的汉代陶狗

“瑞犬望春风——戊戌狗年生肖文化展”的第一个展厅展示了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复制品),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海晏堂前喷泉建筑——“水力钟”的一部分,是乾隆年间由传教士郎世宁、蒋友仁主持设计并修建的。生肖兽首铜像原本呈“八”字形排列于喷水池两侧的石质人身上,根据生肖与时辰的对应关系依次喷水报时,每到正午时分,更会出现十二生肖同时喷水的壮观场景。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也消失在这场浩劫中。经过一百多年的曲折流转,自年至今,已有7座兽首(牛、虎、猴、猪、马、鼠、兔)陆续回归祖国大陆。首博展示了兽首铜像的复制品,在感受曾经的“圆明盛景”之余也表达着对于传统生肖文化的敬意。

展览现场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复制品)

家犬的历史由来已久。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考古遗址中,目前只在徐水南庄头遗址发现了证据确凿的家犬遗存;从新石器时代中期开始,发现有家犬遗存的遗址数置明显增多,且南北方均有分布;至新石器时代晚期,南北方各个文化类型的考古遗址中绝大部分都有家犬遗存的出现,且在时间和数置上已不存在明显差异。考古证据表明,至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我国大部分地区已普遍养犬,饲养家犬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普遍行为。

此次展品中,一些汉代的陶狗憨态可掬。

汉代陶狗

如图中的汉代带圈陶屋。汉代墓葬中经常出现这种陶制随葬品,模仿墓主人生前的场景,呈现出一派人间景象。这个带圈陶屋包括屋和圈两部分,陶屋可能为溷,做厕所之用,陶圈则为猪圈。与这套陶屋一起出土的一猪、一狗、二鸡三种动物造型是此类明器中常常出现的动物组合。反映出当时猪、狗、鸡已经被普遍饲养的农业经济状态。

汉代陶狗三只

细瘦而骨质嶙峋的猎犬形象

在一些汉代的画像砖上也有狗的痕迹。

汉代画像砖《猎鹿》《犬逐獐》中,都有细长的猎犬追击鹿和獐子的图案。

画像砖的拓片和线稿复原图

汉代山东沂南北寨村古画像石有趣地呈现了“狗捉耗子”场景。这幅画像石存在于墓室后室的墙壁上,反映的是墓主人生前宴寝的环境和情形。画像石中出现了“狗捉耗子”的场景,生动有趣。可见“狗拿耗子”并非“多管闲事”,而是守犬的分内之事。

除了陶制,不同的时代也运用那个时代受欢迎的材料和介质,摹写刻画着狗的形象。

唐宋清的白玉卧犬

虽然是不同的时代,但均身材细瘦、肋骨嶙峋可数,背部脊骨突出,以半连珠的手法进行刻画。三只犬均呈卧姿状态,它们前爪相搭,身体前趴,背部弯曲成弓形,后腿蜷缩着盘卧于腹下,尾巴卷曲贴于腿旁,流畅的线条表现出犬的驯服状态。且三只犬的大小均在五、六厘米之间,可做摆件也可做把玩之物,寓意“大权(犬)在握”、“胜券(犬)在握”。

清无款狩猎图中戴着项圈的细瘦的猎犬

清狩猎图十二通景屏(局部)

清狩猎图十二通景屏,以十二屏的体量反映了清代王公出行围猎的场景,画面构图严谨,内容生动。画面右起第三条屏条与第九屏条上各绘有呈弧形排列的骑兵,他们背插四爪龙旗,合围成狩猎场的边界,画面(左起第五、六屏条)中伞盖下绘有被侍从簇拥的王公贵族,一黑一白两只猎犬跟随着狩猎队伍。

清内画骏犬图鼻烟壶。内画鼻烟壶是我国自清代逐渐发展起来的传统手工技艺。画者通过一种特制的小竹笔从壶口伸入壶体内侧,反向在壶壁上作画。这个内画犬鼻烟壶用色清丽雅致,笔触细腻精确,以垂柳和猎犬构成了画面的主要内容,画风颇有清代宫廷画犬的风格。

这件清代巧作童子架鹦戏犬饰件将一块黑白色玉石十分巧妙地雕琢成了一个戏鸟的童子与一只黑色小狗的形象。童子背后不仅有黑色小狗,还有一绺利用黑玉巧雕的发辫,更显示出创作者的匠心独具。“巧作”是指将玉石中天然形成的玉色或皮色融入玉雕作品的创作构思之中,起到画龙点睛、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

来自西藏天路的文华

除《瑞犬望春风——戊戌狗年生肖文化展》外,“天路文华”特展也引起较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