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金陵十二钗都是薄命司里的薄命女儿,她们的结局都很悲惨。探春远嫁后自然也很悲惨,不会善终。历史证明,和亲的女儿都是悲剧结局。汉朝和亲公主刘细君的经历就是探春的经历。刘细君的曾祖父是汉景帝刘启。汉武帝钦命刘细君为公主,与乌孙国和亲。因为刘细君的祖父是江都易王刘非,父亲是江都王刘建,史称其为“江都公主”。乌孙国王猎骄靡是个老头子,两年后就病死了。依乌孙国的风俗,刘细君要改嫁继位的国王,继位的国王是老国王的孙子。刘细君上书请求回到汉朝汉武帝不同意,刘细君忍辱改嫁于猎骄靡之孙军须靡,为右夫人。刘细君带了一件乐器,这是汉武帝令人为她特制的乐器,名叫“阮”。以解刘细君对故国的思念之情,亦称“秦琵琶”。成为一国之君的王妃似乎是很光荣的事情,可是刘细君并不幸福。丈夫猎骄靡年老,而且语言不通,刘细君很是悲伤,自己作歌说:“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王延。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汉武帝听说后很怜悯她,每隔一年就派使者送去帷帐、锦绣、帷帐等生活用品。刘细君公元前年出嫁,前年就去世了。花样少女出嫁之后,仅仅五年就香消玉殒。和亲公主和丈夫语言不通,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均不同,很难适应。每个国王都有许多妃嫔,和亲公主要忍受妃嫔的风刀霜剑,大多和亲公主得不到爱情。唐太宗将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松赞干布还有6位有名分的妻子,特别是尼泊尔的尺尊公主更是深得松赞干布的宠爱。松赞干布只为文成公主修建了小昭寺,而为尺尊公主修建了大昭寺,还将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像放在了大昭寺。文成公主16岁出嫁,婚后无子,9年后她25岁,丈夫去世。她独自在遥远的雪域高原生活了40年,守了31年的寡。和亲公主的命运都是悲惨的,虽然是王妃或者王后,但是她们在异国无依无靠、无权无势,无恩无宠,只是一个牌位而已。这些和亲公主们,忍受着塞外的苦寒,承受着孤独与寂寞,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她们担承着国家的责任,度日如年地苦熬着,留给后人的,只剩下一声叹息!探春的地位低,不被尊重。刘细君和文成公主虽然不是真正的公主毕竟是宗室之女,有皇室血统。探春是一个四品官的庶女,嫁给四品官的嫡子都困难。却被封为公主去和亲,明显的挂羊头卖狗肉。如果番邦国王知道探春的身世,绝不会对探春好。探春没有皇帝撑腰。刘细君有汉武帝撑腰,每年汉武帝都会给刘细君送布匹等大量礼物。乌孙国王不敢怠慢她。文成公主有唐太宗撑腰,她带来了工匠,书籍,种子大批奴仆,大量的珍宝等嫁妆。松赞干布的继任者不敢明目张胆地迫害文成公主。探春没有强大的后援。皇帝不会在乎探春的死活。不会派人探望探春。探春孤身只影,没有外援,没有内援,她在异国的生活一定步履维艰。探春判词证明她远嫁后生活悲惨。探春和亲的地方,是位于海上的藩属国。探春判词的图画是一个女子坐在船上掩面哭泣。如果探春婚后生活幸福,她只能是坐在豪华的宫殿里,面前一大堆文武大臣,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底下的人对她唯唯诺诺。探春是不会坐在船上独自哭泣。她独自哭泣,说明她居无定所,没有佣人伺候。她很孤单,孤立无援。“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以后的探春就在哭泣中度过,哭损残年。探春生于末世,不会成为武则天。有人说,探春在番邦有大作为,不是武则天,也是垂帘听政的宋朝刘娥。探春的确有才华,可是探春生于末世,不会有所作为,只是更加多了悲剧色彩。其判词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探春改革无疾而终,暗喻探春在异国有始无终。探春出发前,是立志大有作为的,没想到,事与愿违,她不仅没有开创事业,反而得罪了权贵。在贾府这个小环境中,能力、格局、眼光,都有比探春高的人,在一个国家里,探春这个小姑娘怎么能和那些狡猾的人精相比?探春的结局是被放逐海上,悲惨死去。好一点的结局是侥幸逃得性命,苟且偷生。黄庭坚感伤和亲公主的悲惨经历,提笔写道:“……万里嫁、乌孙公主。对易水、明妃不渡。泪粉行行,红颜片片,指下花落狂风雨……”。每个远嫁公主都和刘细君一样,前路坎坷,天涯凄凉。哪个有幸福可言呢?探春自然也不例外。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