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YUERSANSHI
当“佛系青年”遇上“寺庙经济”,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近日,寺庙游在年轻人中蹿火,关于年轻人游寺庙的话题也多次占据社交平台的热搜榜。
寺庙游火到什么程度?
据携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同比增长%,其中预订寺庙景区门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比接近50%。
打开社交平台,搜一搜寺庙拜佛,也能看得到,烧香最上头、花钱最多的,年轻人占据半壁江山。
他们会定期去寺庙买买买,疯狂程度不亚于去迪士尼买玩偶。
据数据统计,年“寺庙”一词在社交平台上还处于泛泛之谈,4年过后,搜索量竟增加了倍。
今年从1月1日至3月16日,“寺庙”的搜索指数又同比增长了.81%。
这样看来,年轻人似乎已经取代中老年人,成为寺庙的主要客群。
舆论热议,也再次把年轻人上进与不上进的问题推到了大众视线中心,引起多种不同角度的讨论。
01
LEYUERSANSHI
“佛系青年”抱佛脚有错吗?
有人认为,年轻人一心只想求神拜佛,就是不上进,不努力的表现。
就在3月20日,《新京报》针对年轻人扎堆上香的现象发表了一篇题为《“不上课不上进只上香”》的文章:
意在批判年轻人将生活寄希望于神佛的现实荒唐性,指出奋斗才是青春的底色。
文章一出,立马引来众多人的吐槽。
在大多数人看来,咱们就普普通通地许个愿,怎么就成了不爱生活?要靠上香才能活下去?
这种以偏概全地把“上香”和“不上课不上进”画上了等号,自始至终居高临下,不问合不合适,就往年轻人贴“标签”、送“鸡汤”、泼“污水”的“说教式行为”,显然是不受年轻人欢迎的。
不识年轻人苦楚,不能共情年轻人,遭受年轻人唾弃,自然也是情理之中。
相反,3月21日《北京日报》发表的题为《忧心年轻人上香,不如关心他们在求什么》的文章,则表达了另一种观点:
年轻人的‘突然佛系’大不可不必上纲上线,进庙上香未见得就是要“求菩萨显灵”,有时不过是一种心灵减压。
网友表示:这才是正常人该说的话。
当下,工作、学习、各种琐事确实使很多人感到疲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来一场“佛系”出游。
究竟是谁在扎堆?
数据显示,寺庙的搜索人群中,男性占比及TGI均高于女性;其中,30岁以下年轻人占了44.31%,18-23岁年龄段人群的TGI表现也最高。寺庙的爱好者们对时尚同样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也就是说,爱去寺庙的恰恰是比较时尚的年轻人。
而近期,国家统计局发布年1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其中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5%。与此同时,全国16-24岁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17.3%,超全国水平3倍。
这意味着16-24岁的青年中,每6个人就有1个人失业,这背后是一个庞大的青年失业群体。
在这样背景下的后疫情时代,年轻人在社会,工作,生活上的压力越来越重,社会对很多热衷“吃喝玩乐”的年轻人也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执念。
于是乎,用懒散不上进、盲目迷信这类形容词,扣在当下年轻人的身上,在流量为王的网络上,显然足够引人瞩目。
▲源自小红书用户:
我是哇塞以至于很多网友甚至自嘲:
“在上班和上学之间选择了上香”、“烧几百块的香,许几百万的愿”、“靠自己没用,只能靠神了”、“自己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给佛祖”......
但可以肯定的是,自嘲归自嘲,这不过是一种网络段子,并非就是年轻人的最终底色。
因为他们大多明白,上香拜佛解决不了问题,更多的是可以收获一时的心安,暂缓内心的焦虑。
事实上,“早起上完香不耽误坐地铁搬砖,谁还不是一边祈福一边奋斗?”才是大多数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关关难过关关过,新一代的年轻人仍然在挑战与机遇中艰难前行,认为他们在大殿转了一圈,在佛前弯了把腰后就放弃了搬砖,就贴上“不上进”的标签,实在是有些过了,也曲解了年轻人爱寺庙游的初衷和本意。
02
LEYUERSANSHI
年轻人为什么突然热衷寺庙游?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去寺庙?
事实上,大家看到的寺庙热,不过是寺庙与年轻人的“双向奔赴”。
寺庙自带深厚底蕴的文化,有巧夺天工的建筑,琳琅满目的壁画,有令人沉思的禅音,每个不同的寺庙几乎都有其他景点所不具有的独特魅力。
它们大多红墙白瓦,“观光”底气十足,艺术气息满满,一切的一切都让喜欢时尚的年轻人流连忘返。
距有关报告显示,在最受年轻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