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昭寺 >> 大昭寺发展 >> 正文 >> 正文

滇藏线,我们路上见米拍摄影社区

来源:大昭寺 时间:2023/5/19
北京中科白瘕风级别 http://www.yunweituan.com/search.asp?keyword=%b0%d7%f0%fd%b7%e7%d2%fb%ca%b3&field=title/m/

米拍摄影社区文章推荐:来自

CeLaie

你以为我疯了?

但时间我有,路费也够,车子装备都是现成的,

最坏的情况,也不过盐井一日游。

有什么理由不去呢?

大昭寺

拉萨

拉萨

大昭寺仙女节

羊卓雍措藏原羚

羊卓雍措

羊卓雍措

芒康盐井

拉萨

布达拉宫

选择骑行只是因为喜欢慢旅行的方式。相比时速90km/h的赶路,时速15km/h的单车能看到更多的风景,遇见更多的人情。脱离按部就班的生活和舒适区,每一秒都是崭新的。广袤天地间大口呼吸感受自我,每个毛孔都沐浴在陌生的空气里。

—芒康盐井:阳光常在,和风自来—

听名字便知,盐井,特产井盐。

盐井境内,澜沧江河谷两岸,分布着几十口天然盐泉,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据说唐朝以前生活在这里的人就开始垒石固水,汲卤晒盐。而盐井的独一无二便在于这个“晒”字。

晒盐本身并不独特,自古以来海盐、湖盐多采用晒盐法制盐。比如近年火爆的茶卡盐湖、茫崖翡翠湖,还有东台、西台、大柴旦等等,无不是一望无际,大气壮阔。水天一色的湖面,经西北烈日和风的干燥加工,变成大片大片白色盐海。但内地井盐的制盐法,多为深钻卤井、取卤煎盐,“煎”意味着要有火和器皿。而盐井仍沿用着最古老的的晒盐技术,利用大自然的力量萃取大自然的馈赠。

为了最大效率地汲取盐泉卤水,盐农将盐田就近架于江畔泉边,用圆柱撑起大大小小的方形平台,即是晒盐场。层叠错落的盐田堆在悬崖上,乱中有序,既要利用起有限的峡谷崖壁,又要保证每一块晒盐场的充足光照。盐农在迷宫般的盐柱间穿行作业,从那些只有他们才熟知的洞口消失,又从另一个洞口出现,非常巧妙。多块大小各异的盐田分布在狭窄的河谷两岸,临江倚崖,鳞次栉比。俯视下,绵延一公里的晒盐场犹如微微泛着橙红的巨大眼影盘,瑰丽震撼。和大自然壮阔的盐湖带来的震撼不同,这块“眼影盘”讲述的是代代相传的盐农智慧和往日的辉煌。

不难发现,盐田上工作的,几乎全是女人。从一千多年前开始,生于斯长于斯的她们,便从母亲那里习得采盐的生计。而盐井的男人们,则负责将晒好的盐巴驮到云南的香格里拉、丽江,四川的巴塘、康定,或者西藏的昌都卖掉。

阳光照进澜沧江峡谷的时间要比外面更晚一些。早上的江水冰凉刺骨,盐池水面平整如镜,倒影着金色的山头,也倒映着女人们佝偻的身影。也许她们并不知道,自己代代相传,延续生命的生计,已经成为世界上唯一传承至今的原始手工晒盐技艺。盐巴女人,也成了这独一无二风景线的一部分。

就这样,她们每天至少要背五六十趟,甚至上百趟。等高原的阳光和峡谷的微风将盐卤中的水分带走,她们再来到晒盐场上,腰弯了度,一次次,把晒干的白色盐巴刮成一朵花的形状。

Lofter画师

刀山耳女

如今,盐田间支起了根根电杆,有了水泵抽水,卤水运到盐田的辛苦工作不再需要女人们肩挑背扛。水泵将盐泉的卤水抽入自家垒好的盐池,等上一两天,直到浓度饱和,再将卤水灌入层层叠叠的晒盐场。晒盐架上,红泥围堰,再铺细砂。细砂透水,留下的卤水经过阳光的烘烤,蒸浓结晶,即得食盐。由于年年雨季洪水冲蚀,盐田每隔一两年就要翻修一次。盐架所用木头,是当地三十年以上树龄的松木。石块和沙土也就地取材,和江边的盐泉一样,这些都是高原的馈赠。

盐井一年之中只有一半的时间可以晒盐,而四月是最好的晒盐季节,能晒出一种略带粉红色的盐,又因正直桃花盛开的季节,也称桃花盐,这是盐井品质最高的盐巴。参观盐田,尽量避开7-9月的雨季。届时盐池灌满雨水,晒盐工作被迫停止。盐田里没有了劳作的盐农,却多了许多在盐池里嬉戏、跳水的孩子,盐田成了他们的水上乐园。

—然乌湖,看群山苏醒—

然乌湖分为两部分,沿着的下然乌-安目错,和藏在山沟里的上然乌-然乌错。我也是出了门才知道的,显然上然乌景色更美,但骑车过去要半小时左右。为了不错过日照金山,我打着头灯,在米的海拔上不顾缺氧拼命地踩。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只遇到村口那位捡牛粪的阿婆。我们在清晨擦肩而过,她背对着雪山缓缓而行,看得出早就习惯了背篓的重量。阿婆冲着不远处的牦牛吆喝几声,声音穿透初冬的山谷。

有些时刻是如此美妙,美妙到你会认为人生已经完整了,“我已经心满意足于我所经历,就算死去也不用替我感到悲伤”的那种时刻,就在眼前。

我把车子随便丢在牦牛们休息的山丘上,穿过灌木丛,来到湖边。听说“然乌”的藏语意思是“羊奶”,原因冰川融化之季,湖水会变成奶白色。然而眼下没有阳光的照射,群山环抱的湖面没有“羊奶”白,也不是天空蓝,而是泛着金属光泽的黑。山顶也只披着一层薄薄的雪,生硬的山体暴露在外,仿佛锐利度拉得过高般棱角分明。湖光山色并不怡人,只有令人颤抖的湿冷。

找到制高点,环顾四周,这里除了灌木丛和牦牛再没任何人类的痕迹。

徒步的朋友说,然乌到波密的这段路风景最美。

一路向西,海拔本应越来越高,但然乌到波密却是一路下降,江水也是滚滚向西流。来古冰川融化成然乌湖,形成帕隆藏布江的源头,滋润着然乌、波密到林芝一带。然乌、波密、墨脱通麦鲁朗、林芝,连名字读起来都如此可爱。

如果你只想体验一次骑行,那一定要选这段。沿途茂密的云杉林,奶油绿的江水和近在咫尺的雪山组成的画面,如一首旋律轻快的乐谱。骑行的快慢决定了节奏的舒缓,欢快的江水一直为你伴奏。全程没有要命的上坡!尽情享受连续放坡的快感。

—世界尽头,卓龙沟树葬—

卓龙沟有个卓龙寺,卓龙寺后是藏区唯一的一片树葬群。不满一岁死掉的婴儿会被放在桶里,绑到树上,希望他们下辈子可以像大树一样茁壮成长。

并没有太多的选择,我只身一人,前往卓龙沟,寻找树葬群。网上查不到树葬群的具体位置,只能依靠几年前来过的朋友依稀的记忆。一个人走在山中,目的地还是墓葬群,心底的确慌,但未知的乐趣显然大过忧虑。

雪越下越大,眼前的雪粒密集如静止一般,像极了“机械心”里抓着雪粒便可爬到天界的画面。第一次在空无一人的森林见到如此大雪,飘飘洒洒,笼罩万物。

终到卓龙寺,看到门前停着两辆皮卡的时候瞬间心安,有一种从世界尽头回到人间的感觉。院内在雪中砍柴的僧人见到我并不诧异,问他们借个地方休息,没想屋里已经有两个藏族妇人,交流一番才知她们也是徒步至此。卓龙寺常有人来转山、朝拜,树葬群就在寺后。

并不用走多久,就在寺后围栏外那片茂密的树林里。推开院子铁门的声音在安静的山林里显得异常刺耳,好像在提醒有人深入禁地。此处与之前的景色显然不同,杂草丛生,树枝凌乱,挂满经幡。很久无人至此,路迹已经很难辨认,也看不清通往何处。

雪越下越大,飘飘洒洒,落在枝头树梢,再看竟有种纯净圣洁的美。这也是人们选择婴儿葬在此处的原因,只有没有任何恶意的灵魂才能被葬于此,他们是最纯洁的。

—羊卓雍错—

看到羊卓雍错的那一刻,感觉自己早就来过这里,又从没来过这里。

这个蓝色我太熟悉了,是无数次盯着照片心神驰往的蓝,是羊湖独有的蓝。但又是第一次真实地见识到如绸缎般丝滑、纯粹的水面。

一路沿湖风景极好,湖水清澈、芒草金黄、人少景美,时不时还会遇到圆滚滚的鼠兔过马路。甚至还有“连屁股都是爱你的形状”的藏原羚,把车停到它们旁边也不跑,好奇地盯着你望,完全不怕人。11月的芒草,远远看去如拉布拉多的毛一般柔顺可爱(走进去完全不可爱,扎了满身刺)。羚羊的白屁股点缀其中,这才是真正的羊湖啊!

—在拉萨逛寺逛寺—

到其他城市旅游,总要找个当地小吃街逛吃逛吃。来到拉萨就入乡随俗,大街小巷逛寺逛寺。

拉萨市区几十座寺庙,随便走进一个都会是一次奇遇。

比如,你可以到财神庙走一遍拜财神的仪式;路过木如寺领一块阿弥陀佛蛋糕;在小昭寺偶遇制作千盏灯;爬上色拉寺后山,再观一场辩经;排队两公里,挤进大昭寺,感受仙女节最强法力。

11月的最后一天,也就是藏历的10月15日,是藏族的吉祥天母节。节日的起源和“蛙脸女神”白拉姆的爱情有关,也被认为是藏族的七夕节。白拉姆的爱情故事和牛郎织女非常相似。相传,白拉姆是拉萨地区的保护神,也是藏传佛教最高护法神之一班丹拉姆的女儿。白拉姆曾与大昭寺护法神赤尊赞相互爱慕并私订终身,被其母亲发现后,赤尊赞被赶到拉萨河南岸,每逢藏历十月十五日,二人才能隔河相见一次,当日便是吉祥天母节。

因为是属于女孩的节日,所以更多人叫它“仙女节”,藏语称为“白来日追”。节日的当天,小仙女们要梳洗打扮,去大昭寺祈祷礼佛,许下心愿。

天台洗衣房外打拳的大叔,做藏服摄影推销的小哥,还有徒步来的、骑行来的、坐火车来的,无不在抱怨找工作的艰辛。但慵懒的拉萨成了我们天然的借口,没有什么是“晒一晒拉萨的阳光”解决不了的。

色拉寺后山是一个看拉萨全景的好位置。从色拉寺大门左侧绕行上山,并不太高,路上特别多流浪狗,还有一口神泉。行至展佛台,可继续上山,也可以右行下山。

小李同学的滇藏线骑行故事在此就告一段落了。接下来我们也会试着以这种短篇游记的模式,写一些需要耐下性子看的文字,记录我们在路上的经历。徒步,骑行,自驾,不同的旅行方式,会看到不同的世界。

讲一讲我们的行程,计划,攻略,讲一讲照片背后,我们遇到的故事和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5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