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昭寺 >> 大昭寺新闻 >> 正文 >> 正文

13广东四会六祖寺

来源:大昭寺 时间:2022/6/8
北京专业皮肤科医院 http://m.39.net/pf/a_6084110.html

通启

  年1月3日-1月10日,第五届智慧节将在广东四会六祖寺举办。感恩三宝加持,龙天护法,六祖寺常住发心护持,此次法会将礼请六祖寺上大下愿大和尚为传戒本师,带领众多具资法师,为大众授受四种菩萨戒(优婆塞菩萨戒、天台圆顿菩萨戒、梵网经菩萨戒、瑜伽虚空藏菩萨戒,四戒同授,配大愿大和尚讲解菩萨戒书和光盘供学习),法缘殊胜,盛会难逢。

  期望有缘者踊跃参加,共沾法乐,同证菩提

报名联系:

释法元——

真质居士——

邮箱:

qq.   要求:

  1、凡欲求受戒者须是爱国爱教、发心纯正、能守寺院规矩、无不良习性、无突发性疾病及传染性疾病、对佛教有信心并已受过三皈五戒的在家居士。

  2、求戒是求大忏悔,求自净其意,饶益有情,受戒学戒是用以自律,不是用来看别人过错。故切忌以颠倒心求戒,以戒去衡量别人,从而自失法益。此次传戒殊胜难遇,求戒佛子须真发心,愿意为大众付出、能随众、不怕吃苦。

往期影集一角

  提示:

  参加法会请自备:个人日常洗漱用品、水杯、手电、雨伞、保暖衣物、日常用药等物品。因寺院接待能力有限,请求戒者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尽量带足。

往期影集一角

  报名须知:

  受戒对象:僧俗二众(出家、在家众)皆可报名参加。

  1)此次受戒时间为年1月3日-10日,费用为增戒元/人;新戒元/人(含戒本、戒牒、食宿)。

  2)即日起开始接受报名,报名截止日期:年12月30日。本次均按填表报名、另需交2张2吋照片。

  3)报到时间:年1月3日全天,按报名登记表统一安排食宿和接待。报到时请带身份证原件。

  4)发心受戒居士,需自备居士服、海青、戒衣(即搭衣,自备),增戒者请带好自己原菩萨戒牒。

  5)报名请写清个人资料(可编短信报名),以便发证时准确填写菩萨戒牒。

  6)报名需提供资料:1、姓名;2、法名;3、性别;4、出生年月日;5、现住地址;6.联系电话;7、学历;8、健康状况;9、新受/增戒(请备注好)

往期影集一角

另前期准备助印:

1-居士菩萨戒略讲

2-居士菩萨戒诵戒仪轨

3-居士菩萨戒授戒仪轨

4-居士菩萨戒学处汇编

共4本法本总册万册

愿大家同沾法喜!

释法元——

欢迎大家随喜助印法本,

福慧资粮善法共成就!

  传递菩萨戒信息,成就他人发菩提心,每日传递,亦是日行一善哦!愿与众善知识们戒场相逢。

年1月3日菩萨戒

广东四会六祖寺约起!

  “戒为无上菩提本,长养一切诸善根。”芥子菩提心,须弥菩萨果!请广大有缘众,善自来发心,成就自他愿,圆满菩萨行!六祖寺,禅宗祖庭,菩萨海聚。 

  六祖寺弘法团宣

这个受菩萨戒确实是百千万劫难遭遇。因为,像优婆塞菩萨戒、梵网菩萨戒,或者还会有地方有可能会传授,但是像瑜伽菩萨戒、瑜伽虚空藏菩萨戒,是很少很少有机会传授,甚至有些人连这个名字都没有听到过,所以非常珍贵和难得,我们要真正地如法受持。

----大愿法师开示:受菩萨戒戒有十二种殊胜功德。

视频一

视频二

节录自大愿法师《居士菩萨戒略释》

受持菩萨戒有以下十二种殊胜的功德。 第一种殊胜功德是最能饶益自他的功德。   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第一品《菩提心利益品》中说:“佛于多劫深思惟,见此觉心最饶益,无量众生依于此,顺利能获最胜乐。”   以释迦牟尼佛为主的三世诸佛,他们经过很多个大劫,以佛陀的智慧海来深入地思惟,看到什么对众生的解脱最有力呢?就是菩提心,就是发菩提心受菩萨戒,这是能够真正最利益众生的法门,所以说“无量众生依于此,顺利能获最胜乐”。   释迦佛和三世诸佛以无漏的大智慧观察到:要消除众生无明痴暗所引起的痛苦,使他们得到究竟的安乐,惟有修学菩提心,受持菩萨戒。   寂天菩萨的《入菩萨行论》其实整本都是告诉我们怎样发菩提心,怎样受持菩萨戒。从第一品到第十品完整地把发菩提心受菩萨戒的修学次第,以修心窍诀的方式归纳到一起来传授给我们。为了便于大家来读诵,我们把《入菩萨行论》的第一品至第六品的偈颂都汇编到《居士菩萨戒学处汇编》里面了,大家最好能够把她背下来,日常修心就有了智慧的宝剑。

  

第二种殊胜功德就是受菩萨戒即刻名为佛子,世间人天都应向他礼敬。   我们这次时间虽然只有四天,但是如法地受持,这四天会成为我们今生今世最重要的一瞬间,成为我们生命之中最重要的四天。之前如果没有真正发菩提心受菩萨戒,一直是在六道里面不断流转的业重凡夫;因为我们当下受持,发菩提心得到菩萨戒完整的戒体以后,我们的身份马上就转变了,我们就成为法王子,成为生在佛陀家族的菩萨。那么十方诸佛都把受菩萨戒的菩萨当做儿子,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观世音菩萨等等,一切菩萨都会把受菩萨戒的菩萨当做弟弟,所以常能得到诸佛菩萨的加持护念。   这是第二种功德,生在佛的家族,成为佛的意子的利益。

  第三种殊胜功德就是受菩萨戒是转凡夫身为金刚体的点金术。   《华严经》上有一个比方:如果用一两的点金剂,就能够将千两的铁变成纯金。那我们发菩提心受菩萨戒的人,就像一大堆黑乎乎的煤炭,加上点金剂以后马上全部变为黄金。同样的,我们这个五蕴的色身以前是一大堆黑乎乎的煤炭,发了菩提心受持菩萨戒,当下就变为珍贵的佛陀身,将能够成就像佛陀一样的金刚体。所以心改身如故,看起来外表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内在的凡夫心转变为菩提心了,真正地觉悟了,这就是一个分水岭了,从此以后能够真正地行菩萨道,乃至于圆满成佛。生生世世都得到这个菩萨戒戒体的保护,在一切时中、在一切处中都能够得到诸佛菩萨的摄持护念。就算是有迷昧的时候,都会得到佛菩萨的唤醒,能够顺利地在菩提道上精进。   我们要知道菩萨戒是一受永受,就算是你有犯戒,还能够忏悔还净,再受菩萨戒的时候只是“名为开示莹净,不名新得”。因为菩萨戒是全性起修,全修在性,她完全是依据我们心的本质来修。在《金刚经》中讲了心的本质是什么?她的本质是空、明、现,直接以我们这个真心本体来起修,这个真心本体事实上我们也可以把她称之为菩提心。

  第四种殊胜功德,发菩提心受菩萨戒是一切大乘佛法的总持法门。   我们抓住菩提心这一法,一切大乘佛法的心要就都抓住了。一切大乘佛法的精髓都是菩提心,离开了菩提心,一切大乘佛法都只剩下一具空壳。   譬如一个人,他如果要消除贫穷的痛苦,那么获得摩尼宝是最好的方法。因为摩尼宝是称为如意宝,你向它祈祷,你求什么它就会涌现出什么来。大昭寺那尊释迦牟尼佛是佛陀的十二岁等身像,像里面有一颗摩尼宝珠——随求普应摩尼宝,一直自动在身体里面循环。如果它循环到佛身的膝盖这个地方,刚好你也在那里祈祷的话,那么你任何愿望都会迅速实现。那么,我们能够获得摩尼宝,当然一切的贫穷等等都能够迅速地消除。同样的,我们要想出离三界轮回之苦,也应该坚持菩提心,受持菩萨戒。   可见,菩提心法门是八万四千法门的心要总汇。如果舍弃菩提心的法门,就好像到了大宝洲,不去取摩尼宝,反而去拾取其他普通的珍宝那样愚痴;因为只要你得到摩尼宝,你要任何珍宝都可以由这个摩尼宝涌现出来。同样的,只要我们真正发菩提心受菩萨戒,任何大乘的法门都在其中。

  第五种殊胜功德是发菩提心受菩萨戒能成就善根福德不断增长的功德。   如果没有菩提心的摄持,我们去修一切善法,比如说,礼佛、诵经、持咒、布施等等,当然都会有很好的功德,很好的果报。但是她只能够感得一次善的果报,就好像一年生的植物一样,它只结一次果就枯萎了。而如果是能够以菩提心摄持的善行,就像能够一直不停结果的植物一样,就能够在善果成熟以后不断地增长,乃至于到成就佛果位之间,善业都不会毁坏。   “菩提心树恒生果,非仅不尽反增茂。”他一直一直不断地成就善果,所以一定要发心受菩萨戒。在《菩萨璎珞本业经》上面有说:如果我们发了菩提心受菩萨戒,那么你不犯戒的话,在一切时空之中、在所有众生面前你都有功德。而假设你是凡夫,你犯了戒,你犯戒的时候,只是你对那个众生犯了戒,你只是在他面前有过失、有罪过。所以,发心受菩萨戒,那功德是非常广大浩瀚的。

  就算是有些人觉得我暂时是不是根器不够呢?其实都要有勇气、都要有精进心受菩萨戒。为什么?这个受菩萨戒确实是百千万劫难遭遇。因为,像优婆塞菩萨戒、梵网菩萨戒,或者还会有地方有可能会传授,但是像瑜伽菩萨戒、瑜伽虚空藏菩萨戒,是很少很少有机会传授,甚至有些人连这个名字都没有听到过,所以非常珍贵和难得,我们要真正地如法受持。   我们修任何善法都要能够具足三殊胜。前行就是发菩提心,正行就是无缘,就是以空性慧来修,结行就是回向菩提。所以发菩提心、受菩萨戒其实在一切法门之中都要运用。包括我们诵经,前行的时候一定要保证自己的动机,要以菩提心来摄持,最后圆满的时候也要回向菩提。当然正行要能以空性慧来修,对一般人是难度高一点,但是起码前行和结行我们都可以做得到,这样的话,哪怕是修任何微小的善法,都能够成就无穷无尽的功德。   第六种殊胜功德是发菩提心、受菩萨戒能够摧毁极重的罪业。   比如造了诽谤三宝以及五无间罪,造了谤法的恶业,当然这个罪业是最重的。经上说你如果造了谤法的恶业,这个恶业比什么还大呢?假设有一个人把整个南瞻部洲的所有的阿罗汉全部杀掉了,那个罪业还比不上谤法的罪业,所以它是极重的罪业。依据其他的方法是难以转业的,而如果发心受菩萨戒就能够解脱这些罪业。   比如世亲菩萨、马鸣菩萨,他们都曾经诽谤过大乘佛法,这是谤法的罪业。后来发起了菩提心,精进忏悔,都获得了大成就。   世亲菩萨和无著菩萨是两兄弟,世亲菩萨之前一直都是学小乘,他不信大乘法。他的哥哥无著菩萨就以善巧方便来接引他,假装说自己病了,要弟弟来看他,然后就叫一位比丘在另外一间房子里面来读诵大乘经典。世亲菩萨很有智慧,一听,他马上心开意解,马上知道自己原来错了,所以他就要忏悔,说:“我以前谤大乘佛法,所以我要忏罪。”他拿起刀来准备把自己舌头割掉。   无著菩萨说:“那不能够消除罪业,你要转过来弘扬大乘佛法,才能消罪业。”   又比如说阿阇世王子,我们在《观无量寿经》就看到了,阿阇世王子把自己的父王频婆娑罗王关起来饿死掉了,所以他造了杀父的五无间罪之一。后来也是依靠发菩提心、受菩萨戒,而能够在一刹那之中从地狱里解脱出来。那他曾经造了杀父的五无间罪,所以他还是要堕地狱,但是因为他发菩提心、受菩萨戒的缘故,一堕马上就出来了。好像是什么?好像是我们打一个皮球,打在地上,一碰地马上又弹起来了一样,迅速地就从地狱里解脱出来了。所以我们要知道,真正能够受菩萨戒功德是如此的殊胜。   又比如说,宋朝的时候有一位宰相,叫做张商英,他年轻的时候是非常地痛恨佛教,他准备写一篇文章来证明佛教所讲的佛性并不存在。构思了很久不晓得怎么下笔,他妻子就问他在想什么。他就说:“我想写篇文章来证明佛教所讲的佛性不存在。”   但他的妻子很聪慧,马上就说:“假如是没有佛性的话,那又有什么好批评的呢?假设你要反对一件事情,一定要先有这一件事情存在,你才可以立论去反对。假如本来没有的话,那就好像你只是用一只手掌去打虚空一样,永远都不会发出声音来。”   张商英听了以后,觉察到了自己的愚蠢,觉察到自己原来犯了一个先入为主的错误,有主观成见,只是为了维护儒家的、儒学的正统地位。他从来没有怎么看过佛经就先入为主,认为那都是假的,都是迷信的。所以他觉察到自己的愚蠢,他就收集了很多很多的佛经详细地来看,越读就越有信心,越读就越觉察到自己之前太浅薄了,太无知了,所以就痛切忏悔。在一位禅宗大德面前求忏悔以后,发菩提心如法受菩萨戒,然后依止禅宗的大德参禅而开悟了。   可见,我们通过发菩提心受菩萨戒也能够灭除谤法的罪业,而且还能够参禅开悟。世间的凡夫、居士都可以这样迅速地证悟,这都是菩提心摄持的力量。

  第七种殊胜功德就是发菩提心、受菩萨戒能够摧毁各种决定重罪。对于各种不定业的重罪,也能够在一刹那间将罪业转化。   正如《入菩萨行论》所说:“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   第八种殊胜功德就是发菩提心、受菩萨戒者,将舍命时,住大欢喜。   为什么大欢喜呀?因为生、老、病、死都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如果有菩萨戒的戒体,我们将要走的时候,心里面会起大欢喜,为什么呀?因为我们知道,诸佛看我们是儿子,一切菩萨看我们是弟弟,那我们将来会去哪里呢?以信愿行念阿弥陀佛,一定能够往生净土,所以《无量寿经》上三辈往生都会要说到“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事实上我们这一期的生命在人间走了一遭,那么人生最低最低的目标,应该是当自己死亡的时候一定要比出生的时候心灵更善、更美,这应该是我们的最低目标。那我们能够去哪里?我们最低也能够到人天善道。何况是我们能够受菩萨戒呢?那当然是能够迅速地生佛净土。   第九种殊胜功德就是发菩提心、受菩萨戒者,身坏命终以后,所生之处,常与诸菩萨为同学伴侣。   为什么?因为我们一直守持菩萨戒,所以所感得的这个等流果,就是将来我们会跟诸菩萨,跟自己差不多修行的状态的菩萨,跟他们会在一起做同学伴侣,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第十种殊胜功德就是发菩提心、受菩萨戒者,成就无量大功德藏。   在《华严经·初发心功德品》中就以校量功德的方式来阐述发菩提心、受菩萨戒的无量功德。   《初发心功德品》主讲者是法慧菩萨,当机请法者是帝释天,也就是中国道教所说的玉皇大帝,他来请法。帝释天就问法慧菩萨说:菩萨初发心功德究竟有多大呢?   法慧菩萨就说了十一个比喻来形容,那我们看了以后,这个心一定会生起无量无量的欢喜。你看,只是初发心,就是像大家一样初发菩提心、受菩萨戒,你知道你的功德有多大吗?法慧菩萨用了很多很多的篇幅来形容,在此处当然不可能讲那么多了,我只能够略讲一个比喻,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功德是如此的浩瀚不可思议。   第一个比喻是“利乐众生喻”。就是说,假设有一个人,他历经百劫,用一百个大劫的时间,以种种丰盛的物质、饮食、衣服、璎珞、珍宝来供养十方世界的众生。   又用一千个大劫的时间来教化他们修十善道。   再用百千劫时间教化他们来修习四禅定:离生喜乐地定、定生喜乐地定、离喜妙乐地定、舍念清净地定,用百千劫的时间教化让他们都能成就四禅定。   再用一亿个大劫的时间来教化这些无量的众生来修四无量心。   用百亿劫的时间来指导他们修解脱道,能够证得初果须陀洹果。   再用百千亿劫的时间来指导他们修解脱道,能够证得二果斯陀含果。   再用那由他亿劫的时间指导他们来安住在三果的修行。   再然后用百千那由他亿劫的时间,指导他们来修四果阿罗汉的果位。你看,等于就将无量无量世界的众生用漫长的时间,从物质供养他们开始,一直到把他们都度成阿罗汉。   又来教化他们成就辟支佛的修行,成就缘觉的修行。你看这样的功德是不是很浩瀚啊?   法慧菩萨就问帝释天说:“你看此人功德有多大呢?”   帝释天就赞叹说:“此人的功德非是凡夫可以想象,唯有佛陀才能知晓。”   法慧菩萨就说:“此人的功德虽然是不可思议,但是比之于菩萨初发心的功德,却不及初发心功德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百千分之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之一。”   接着法慧菩萨又连续说了十个比方,层层递进,越说越殊胜,来说明菩萨初发心的功德非常殊胜。   有一些人,虽然听了《金刚经》,但是还总是习惯于用凡夫心来思考,不懂得用菩提心来思考;总是习惯于用大脑思惟来思考,不懂得用灵性生命思惟来觉照。所以他们就会生起疑惑来:这个凡夫位,凡夫人刚刚发一下菩提心,这菩萨初发心,你说凡夫人为什么会具有如此殊胜的功德呢?是不是觉得好像不可理解呢?   其实,如果我们用灵性生命思惟来觉照就能够明白,虽然现在是凡夫,但是发起了菩提心、受菩萨戒,那当下这一念就是以无限的心量来修行,以无限的心量来修无限广大的善心;而且他的目标很高远,是以无上佛果为目标。正如前面那个比方,如果我们只是求声闻果位,在受一次果报,已得到声闻果位,这个就消掉了。你求缘觉果位也是如此,唯有佛果位是无穷无尽的,是永远都不会消失的,所以功德是非常超胜的。   我们如果从有限的发心出发,来度化有限的众生,成就有限的果位,比方说小乘的初果乃至于四果,最终成就的功德必然也是有限的。因为再多再多的有限相加,它不过是更大更多的有限,它绝对不会是无限的,所以绝不能够和无限的相比。而初发心菩萨是以无限的众生为利益的对象,以无上的佛果为成就的目标,所以乃至于当下一念发起菩提心,一念生欢喜心、受菩萨戒,这个功德都是如此的不可思议。

第十一种殊胜功德,发菩提心、受菩萨戒是成佛的不共因。   我们知道,佛法修行有两大纲要,就是菩提心和空性慧。菩提心和空性慧是佛法修行的两大纲要,正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那么,其实修习通达空性的智慧是声闻、缘觉、菩萨、佛果四种菩提的共因。当然如果我们说菩萨是因位,不算的话,那就是声闻乘、缘觉乘和佛乘,这三乘菩提的共因都是要有空性智慧,而菩提心是成佛的不共因。   因此要成佛,就要发菩提心、受菩萨戒才能成佛。否则的话,你用百千万亿个大劫去修声闻乘、缘觉乘都难以成佛,这是不共因。这次大家的功德很殊胜,两大纲要都学了:前面的《金刚经》其实就是讲般若空慧,后续我们这几天受菩萨戒就是成佛的不共因。   第十二种功德就是发菩提心、受菩萨戒能够获得无上佛果的利益。   在《菩萨戒律仪论》上面有说:“三、七、三三祇劫得菩提。”这句话其实就是说,有发菩提心的人,他有上等的、中等的、下等的。下等的发菩提心的菩萨,就是好像国王般的菩提心,国王就是我要先继王位,再来帮助黎民。同样的,如果是先希求自己成就佛果,再度众生成佛,那么需要三十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   什么是三十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在资粮道位、加行道位还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才能圆满。到达见道位,就是初地到十地菩萨了。那么初地到十地,每一地都需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所以总共要三十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   中根的菩萨,他发的菩提心是舟子般的菩提心。舟子就是划船的船夫,船夫和乘客是同登彼岸。中根的菩萨是求愿自己和一切众生同证佛果,就会需要七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也就是资粮道位、加行道位各两大阿僧祇劫,见道位需要一大阿僧祇劫,修道位又需要两大阿僧祇劫,所以总共需要七大劫才能成佛。   上根的菩萨发起的是牧童般的菩提心。牧童看牛羊的时候,牛羊在前面,牧童在后面。同样的,菩萨发心是先度众生成佛,自己最后成佛。“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样发心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成佛。也就是资粮道位、加行道位需要一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才能圆满;初地到七地需要一大阿僧祇劫才能圆满;后续的三清净地,即八、九、十地也需要一大阿僧祇劫才能圆满,所以称为三大阿僧祇劫成佛。   这三大阿僧祇劫,它是以凡夫在下资粮道位起点的能力为标准来说三大阿僧祇劫,其实不需要那么长时间,为什么?因为凡夫刚刚开始在下资粮道位起点修行,当然这个能力很有限,事实上越往上修能力就越大,能力不断地增长。到了上资粮道、加行道乃至于登地以上的菩萨,他们的能力不断地以成百千万倍地增长,所以成佛就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   在《二万五千颂般若经》上面有说:得到初地的菩萨(欢喜地的菩萨),若欲者,七日能成佛。如果他希望的话,七天就能够示现成佛,能够在百世界示现佛身。   由此可知,受持菩萨戒的功德无量无边,赞莫能穷。此地只是略说都有十二种,事实上在无量的大乘经论之中都有赞叹,是说不能尽。总而言之,受持菩萨戒能够摧毁一切罪业、烦恼,增长一切善业功德,速证佛果。因此,我们要对自己生起随喜的心,以这个欢喜的心来摄持,精进勇猛来持好菩萨戒。

视频二节录于《优婆塞戒经学记》

性宗戒的梵网经菩萨戒、相宗戒的菩萨戒本戒、台宗戒的圆顿大戒都是通于出家众和在家众受持,《优婆塞戒经》所说的菩萨戒是专为在家居士而设的。无论其分为十重四十八轻也好,还是六重二十八轻也好,以及四重四十三犯事也好,总括起来都可以分为三聚净戒作为菩萨戒的总则,三聚净戒也就是摄律仪戒、摄善法戒和饶益有情戒。

事实上三聚净戒可以概括一切佛法的精神,就是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度一切众生。因此,戒律是配合佛陀的教法而在日常生活之中实践时候具体的规范。我们发了菩提心以后,如何去实践?就按照菩萨戒的要求。其实所有的菩萨戒都可以按照四弘誓愿和三聚净戒来归纳,并且菩萨戒的殊胜是一受永受,直至成佛。

《菩萨璎珞本业经》上说:受了菩萨戒有犯不失。是说受了菩萨戒以后,哪怕是犯戒,只要我们不退失菩提心的话是有犯不失的。“其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劫,生死之苦”,所以我们哪怕是凡夫,能够发菩提心受菩萨戒,就可以在十方无量诸佛国土入菩萨数中超过三大阿僧衹劫生死之苦。

所以《菩萨璎珞本业经》上说得特别透彻,说:“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外道。”也就是说宁愿我们受了菩萨戒,因为是凡夫,只能够尽量地持,肯定会有很多的时候会犯,但是有而犯者胜过无而不犯。

有受了菩萨戒,后来犯了戒,也要超胜于没有受菩萨戒的人,为什么?因为我们受了菩萨戒就种下了成佛的种子,能够迅速成佛,并且我们受了以后有犯戒的时候心里面很惭愧,心里面常保持正念,能够常怀惭愧心,所以渐渐地烦恼淡泊,渐渐地业障消除,可以速成佛道。如果没有受菩萨戒,就没有警惕的心,就会常常造恶业,渐渐地贪染习气越来越重,而在三恶道之中很难超出轮回。

所以《梵网经菩萨戒》上说:“微尘菩萨众,由是成正觉。”无量微尘数的菩萨众都是因为受菩萨戒而迅速地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并且受戒的殊胜就是,若持一条戒即于一切众生分上永远有持戒功德,若于某时犯某一条戒,仅于其时对某一众生或某些众生得犯戒罪。

也就是说我们受了菩萨戒以后,因为是一受永受,所以我们在一切众生分上永远都有持戒的功德,而且日日增上。受戒以后,后来在某一个时间犯了某一条戒,那只是对所犯的对象得犯戒罪,所以不要有心理负担,应该要勇猛精进地发心受菩萨戒,菩萨戒以三聚净戒来涵盖一切佛法的精神。

常识宿命这个不容易了。常识宿命不是人天道所能得到的了,就算是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些三贤位的菩萨也不是经常能够得到的。只有到初地以上的菩萨,发起初心欢喜地,欢喜地以上的登地菩萨才能够真正地得到宿命通。如果能够发菩提心、受菩萨戒,就能够常识宿命。

《付法藏经》有一个公案,说当时有一位尊者叫做阇夜多。这位阇夜多阿罗汉带领弟子们到德叉尸罗城去,在路上见到一只小鸟在飞,尊者看到小鸟就欣然微笑。弟子们就请问师父:“愿说因缘。”说:“为什么师父见了这个小鸟会笑起来呢?”

然后阇夜多尊者就说了这个宿世的因缘,说:“过去大劫,有佛出世,号毗婆尸,我于尔时,为长者子。”这时候阇夜多尊者大劫之前是一个长者之子,资财具足,但是他了解佛法以后发起清净心“欲得出家”,“是时出家,必得罗汉”,也就是说,如果那个时候他能够真的出家的话,一定能够成就阿罗汉道。

但是他的父母亲舍不得,就不允许、不听,要求他娶妻。他就答应父母的要求,成家以后再求出家,父母亲还是不同意,说:“若生一子,乃当相放。”如果你能够为我们家族生一个孙子的话,那么我们会同意你去。后面就生了一个小男孩,一直长到六岁,再向父母亲求出家的时候,他的父母就让这个孙子抱着阇夜多尊者的前生、这个长者子的脚说:“父若舍我,谁见养活?先当杀儿,然后可去。”就是说,你要先杀掉我,我才会让你出去。其实这个是祖父母教孙子这么说的了。长者子听了这个话以后,也就是动了感情了、生起爱染心来。

“我时见已,起爱染心,即语子言:吾为汝故,不复出家。”我因为你的缘故不再想出家了。“由彼儿故,从是以来,九十一大劫流转五道,未曾得见。”这样他错失掉这个因缘以后,九十一个大劫之中都在生死里面流转了,没有成就、没有超出轮回。如果他那个时候能够出家的话,能够成阿罗汉道,那个机缘错过以后,他九十一个大劫都在六道里面轮回,并且跟他那一生的那个儿子没有机会见面。

“今以道眼,观见彼乌,乃是前子,愍其愚痴,久处生死,是以微笑。”现在他宿世的善根成熟了,出家成阿罗汉道了,有神通了,所以看了这个小鸟在面前飞过去就知道:“哦,原来这个是九十一个大劫之前的儿子。”然后就怜悯他很愚痴,从障碍他出家以后生生世世都在三恶道之中,乃至于九十一个大劫以后仍然还是做一只小鸟,所以久处生死。

可见,《付法藏经》上面的这个公案可以给我们几点启发:

第一个是,一定要珍惜人缘、珍惜善缘、珍惜法缘、珍惜佛缘,要能够惜缘惜福,这个很重要。很多因缘都是一时千载、千载一时、万古一瞬的解脱因缘,错过以后,就很难再得到。所以无论我们瞻礼佛舍利也好,还是我们求菩萨戒也好,闻法也好,都应该要很好地珍惜。

第二个是,如果障碍他人出家的话,这个罪报是常在三恶道之中,难以出离。好像这个小孩子一样,那一生受了一个人身以后,九十一个大劫都常在三恶道之中。所以要能够成就出家修圣道,如果身不能出家,心也应该很清净、要能够看破放下。

这个是说受菩萨戒容易得常识宿命。

往届菩萨戒法会回顾:

·浙江国际华严文化节崇仁寺举行菩萨戒千人忏摩法会

菩萨云集:浙江龙泉崇仁寺隆重举行正授菩萨戒法会

菩萨云来集·公众平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