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前往西藏旅游,矗立在世界屋脊的布达拉宫则是来到雪域高原必打卡的“网红”圣地。布达拉宫坐落在拉萨市区西北的红山上,是一座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并收藏、保存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物。年,布达拉宫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布达拉宫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作为西藏文化遗产杰出代表的布达拉宫,不仅是藏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是藏族文化与祖国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的珍贵历史见证。
▲晨光熹微,雄踞在红山之巅的布达拉宫。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
凝固的历史,伟大的建筑
布达拉宫始建于松赞干布时代,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藏族历史上的第一代赞普聂赤赞普兴建了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松赞干布是第33代赞普,他荡平内乱,于公元7世纪初统一了青藏高原,建立了吐蕃王朝,并将首府从雅隆地区迁至拉萨。迁都拉萨后,松赞干布带领民众疏河道、造宫堡、建寺院,如火如荼地在拉萨河谷搞建设,并遵照祖先的遗愿,在拉萨城中心位置的红山之上修建宫殿红山宫,这就是最初的布达拉宫。
据文献记载,红山宫的规模很大,外有三道城墙,内有宫室千座。唐书记载:“一切宫檐,以宝石为饰。走廊台阁,铃铎泠然”“宫顶有刀剑及红旗十柄,各以红绫缚之”,真可谓“壮丽堂皇,无与伦比”。
然而,由于遭遇雷击引起火灾,加之吐蕃王朝社会战乱,特别是公元9世纪吐蕃王朝解体,红山宫逐渐废圮。年,五世达赖喇嘛重建布达拉宫,年基本建成以白宫为主体的建筑群。从此,布达拉宫成为历代达赖喇嘛居住和进行宗教政治活动的场所。五世达赖喇嘛圆寂之后,其总管、政治家、学者第司桑吉嘉措扩建布达拉宫,修建了今日所见红宫部分。此后,布达拉宫又经历了多次修建,才逐渐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模样。
布达拉宫依山而建,最高处海拔为多米,占地总面积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3万平方米。整座宫殿东西长余米,南北宽米,由红宫、白宫两大部分组成,红宫居中,外显13层,宫内实际有9层之高;白宫横贯两翼,高7层。整个建筑群红白相间,群楼重叠。
年,陈毅元帅率领中央代表团到拉萨祝贺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时,参观了布达拉宫。参观中,陈毅表示,布达拉宫是祖国伟大的建筑!
布达拉宫是具有鲜明藏文化特色的伟大创造。“依山而建”是藏式建筑的传统方式,能够借取山势而形成建筑的神圣感和崇高感,布达拉宫把这种特点展现到了极致。在当时没有任何现代化建筑设备的前提下,工匠们十分巧妙地利用山体结构修建相应的殿堂,将高耸的红宫置于山顶,其他各类殿堂宫室则疏密相间、错落有致,更将不断修建的建筑群连成一个整体。同时,砌筑墙体内部垂直,外部收分,体现出藏式建筑敦实、凝重的风格;墙体檐部砌筑“白玛”草墙,涂染绛红颜料,上饰祥麟法轮、八瑞相、七政宝等饰物,加上造型各异的金顶、胜利幢、毛耋、宝瓶等装饰物,充分表现了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外部墙面粉饰红、白、黄、黑等颜色,对比强烈醒目,突出了藏民族的建筑装饰艺术效果。
我国古代历来缺乏宏伟的石质建筑,布达拉宫可以说丰富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样式,也是世界建筑史上极具特色的宫堡式建筑群。白宫、红宫、德阳夏平台和角楼、僧舍构成建筑的主体,其结构本身与一般藏式寺院相同,以石木结构逐层构筑,墙体边缘以赭红色柽柳柔化了石质的冷漠,金色的汉式歇山式屋檐在高原的阳光下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东西两侧的圆形碉楼象征太阳和月亮,圆形曲线在坚固方正的碉楼结构中呈变化之美。
据史料记载,在红宫修建过程中,康熙皇帝还特意从内地派了百余名汉、满、蒙古等各族工匠进藏,参与布达拉宫这一浩大的扩建工程。可以说,布达拉宫继承了藏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和结构,又学习和借鉴了汉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藏、汉等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
艺术的宝库,民族文化的瑰宝
布达拉宫气势雄伟、规模宏大的建筑中,珍藏着众多珍贵的壁画、唐卡,以及各类佛像、经书典籍,蕴藏了藏、汉、满、蒙古等民族在文化、艺术、宗教等方面的卓越成就。从这个意义上说,布达拉宫是艺术的宝库、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瑰宝”。
布达拉宫内珍藏着8座达赖喇嘛金质灵塔,5座精美绝伦的立体坛城以及瓷器、金银铜器、佛像、佛塔、唐卡、服饰等各类在册文物约7万余件,典籍6万余函(卷、部)。
在布达拉宫各个殿堂的墙壁上,均绘有壁画及卷轴唐卡和木制刻版,其工笔细腻、线条流畅。可以说布达拉宫是一座巨大的藏族绘画艺术博物馆。在现存最早的曲杰查布佛殿,多年前的壁画至今色泽艳丽。除了佛像、佛教故事外,文成公主入藏、五世达赖赴京觐见顺治皇帝等重大历史事件,都能在布达拉宫的壁画上找到。
▲布达拉宫藏镀金铜镂空提梁香炉。图片来源:布达拉宫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