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时势造英雄
明万历二十二年(年)。现在的乌鲁木齐一带。阴风怒号,乌云压顶。
两军对峙。一方是俄伽浩特骑兵,约有一万人,另一方是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骑兵,也就几千人。
对战并不奇怪,奇怪的是和硕特首领是个十三岁少年。这个少年面色黑红,敦敦厚厚,但目光中流露出的是刚毅和冷静,而不是少年该有的天真无邪。
两军开战,十三岁的少年拔出弯刀,一声令下,率领蒙古铁骑,策马向敌军冲去,毫无畏惧。刹那间尘土飞扬,刀光剑影,马嘶人叫,杀声震天。那个少年挥刀砍杀,任满身满脸都溅着敌人的鲜血,没有一丝慌恐,骁勇异常。不多时,俄伽浩特骑兵被击溃,四散奔逃。
《青海史》上对这场战斗的记载是:“明万历二十二年,图鲁拜琥年仅十三岁,率军击败俄伽浩特之四万士兵,占据今巴里坤、乌鲁木齐一带。”短短几句。四万可能夸张,估计就一万左右。
十三岁,应该是小学刚毕业的年龄。图鲁拜琥己经成长为一个才智胆略过人,武艺骑射超群的战士和头领。不过这也不是特别稀奇古怪的事情。蒙古人不会走路的时候就学会了骑马,不会拿筷子的时候就学会了用刀,在战乱频繁的时代,杀人和被杀都是希松平常的事情,见怪不怪。生活环境不同,不能用我们对十三岁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图鲁拜琥。是时代在造就人物,不是人物开创了时代。
在他成名之战的十二年后,他的生母阿海哈屯去世,图鲁拜琥花掉所有家产,广散布施,为母亲超度,博得部众拥戴。就在同一年,卫拉特蒙古和蒙古高原的喀尔喀蒙古发生对峙,战争一触即发。在这紧急关头,图鲁拜琥挺身而出,他只率领几个侍卫来到喀尔喀蒙古的汗帐,晓谕大义,使双方化干戈为玉帛,阻止了这场兵燹之祸。
由于他的威望和才智得到了当时参与调解的藏传佛教格鲁派代表、东科尔活佛代表、喀尔喀各部首领等的一致尊敬,赠与“大国师”的称号。从此,图鲁拜虎便以“顾实汗”闻名。“顾实汗是“大国师”的音译。
图片来源于网络NO.2征战雪域
十七世纪前半期,青藏高原战乱不息、纷争迭起。格鲁派兴起后,发展迅猛,但在自身发展之时,不可避免地会碰触到他人的利益。毕竟蛋糕就这么大,你多吃一口我就得少吃一口是不是?
万历四十六年,信奉噶玛噶举派的辛夏巴家族在后藏建立第悉藏巴政权,其首领噶玛·丹迥旺波、却图汗和顿月多吉为了反对黄教,结成同盟,立誓要摧毁拉萨的甘丹、哲蚌、色拉大三寺,消灭格鲁派。
生死存亡之际,黄教摄政索南群培和五世达赖根敦朱巴,以及他的师傅四世班禅罗桑曲吉共同商议对策,决定向信奉黄教的顾实汗请求援助。之所以选择顾实汗而不选他人,是因为己经没人可靠得住。明王朝岌岌可危,自身难保。跟后金虽然有交往,但远水救不了近渴。此外,他们在调节卫拉特蒙古和喀尔喀蒙古纠纷时,看到了顾实汗的英勇和谋略,觉得这是唯一可求助之人。
我想他们做出这个决定肯定不是拍两下脑门想出来的,肯定想了好几天或几个月,而且最后是以三个人的名义发出的邀请,可见态度之慎重。毕竟事关重大,甚至可能引狼入室,但权衡利弊,还是做出了这个选择。这种做法放到现在会扣上什么帽子?大家可想而知。
谋划完毕,派心腹从青海绕道去厄鲁特蒙古部住牧地,请求顾实汗出兵援救。顾实汗是个头脑冷静的人,并不急于出兵。对他来说这确实是个好买卖。呆在新疆这地方,人多草场少,为争夺生存资源打的头破血流,还不如去青藏高原开拓一片新天地。但还有许多具体问题和细节地落实清楚,还是当面沟通比较好。
崇祯八年,顾实汗乔装改扮成朝佛的香客,从新疆途经青海进藏作实地调查,侦知敌情。崇祯九年平安到达拉萨,与五世达赖、四世班禅秘密商议。经反复探讨后决定由顾实汗率大军从新疆前来青海,先消灭却图汗,再干掉白利土司,最后进军西藏铲除第悉藏巴。
为什么不直接进西藏?我估计直接进藏,可能会引起第悉藏巴政权的警觉,提前做好防御,而且一旦开战,却图汗和白利土司的人马从后面包抄,自己会陷入几面做战的不利局面。另外,先进青海,可以先干掉第悉藏巴的党羽,防止被包抄。而且从青海进藏距离近,就是第悉藏巴政权有所警觉,也来不及应对。
第二年,顾实汗率领本部人马,加上准噶尔部巴图尔珲的部分军队,进入青海境内。和却图汗在大小乌兰和硕(今刚察县境内)之间进行决战。结果顾实汗以少胜多,擒杀却图汗。
下一个目标是白利土司顿月多吉。大大小小的战斗持续一年后,顾实汗占领了白利土司统治的全部地区,成为和硕特蒙古的统治区。顾实汗处死了顿月多吉,释放了被顿月多吉关在监狱里的格鲁派、萨迦派等所有喇嘛。由此,顾实汗得到了西藏各教派(除苯教)全体喇嘛的尊敬和感激。
最后的决战在崇祯十四年打响。顾实汗出其不意,奇兵入藏,先占领前藏大部分地区。藏巴汗率领残部退守到后藏,顾实汗乘胜追击,活捉首领噶玛·丹迥旺波,并按照处死蒙古贵族习俗,装入牛皮袋里,投入湍急的雅鲁藏布江中。统治西藏地方约24年的噶举噶玛政权正式结束,格鲁派摆脱了危局。
顾实汗以黄教护法者的身份,成为握权整个藏族地区的最高统治者——汗王。形成了由蒙古汗王和格鲁派领袖联合统治藏区的局面。格鲁派也在顾实汗的支持下蓬勃发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No.3建立汗国
清顺治二年(),顾实汗给自己的老师罗桑曲吉赠给“班禅博克多”称号。“班”是梵文班智达的简称,“禅”是藏语大的意思,“博克多”的蒙古语中对智勇兼备杰出人物的尊称。从此后确立了班禅活佛转世系统。罗桑曲吉去世后被认定为班禅四世。又向前追认了三世。这是西藏地方政治、宗教历史上一件具有深远影响的大事。
顺治八年,顺治帝派专使进藏,敦请五世达赖前往北京。在顾实汗的斡旋下,达赖与班禅的代表赴京,受到顺治帝的格外优待。
顺治十年,清政府派使臣赴西藏,给顾实汗送去金册、金印、封他为“遵行文义敏慧顾实汗”,金册、金印用汉、蒙、满三种文字写成。并由他的子孙世袭。标志着对和硕特汗国政权的认可。
顾实汗坐镇拉萨,重建西藏地方政权。这个新的世俗政权的各级官员,都是为大汗和格鲁派领袖尽忠尽力的蒙古族、藏族的有功人员组成。顾实汗把这些人封为贵族,赐给庄园和农奴。
顾实汗牢牢控制军队指挥权,他的亲信部队,驻扎在拉萨北面的当雄一带,由顾实汗直接统辖,后称为“当雄八旗”。这支军队为应付突如其来的兵变立下了不少战功。
为了巩固后方,顾实汗把青海辖境分为左、右两翼,分别由他的10个儿子率部驻牧,成为和硕特的根据地。规定青海当地和川西部的赋税,全部归青海的硕特部支用。
此外,顾实汗还实行了律法修改,官制革新、重修布达拉宫,扩建大昭寺等许多措施。对西藏的发展有积极的贡献。
顾实汗建立和硕特汗国,结束了青藏高原地区多年的动荡,使整个高原藏区逐渐走向安定统一的局面,促进了西北各民族间的关系。同时,顾实汗也加强了和清中央政府的政治联系,为清政府进一步统一青藏地区奠定了良好基础。
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