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昭寺 >> 大昭寺优势 >> 正文 >> 正文

浓园访谈录抹去,重来再抹去,再重来

来源:大昭寺 时间:2023/1/17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学研究院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

真实的存在

无故事

不浓园

一个因为共同的爱好、追求

聚集的艺术村落——浓园国际艺术村

它的存在是成都人的所幸

小酒馆是音乐

白夜是诗歌

浓园是绘画

成都有这样一群艺术工作者

主攻绘画、雕塑、艺术设计等等

不知道浓园

要不是圈里辈分偏低

要不就是对艺术这回事不太在意

虽然是从事艺术工作

但对成名成家还是非常审视的

所以我们第二季浓园访谈录

访谈对象是浓园的艺术工作者

经过了第一季,来到了第二季

第一季在春夏,第二季在秋冬

浓园也有变化

部分拆迁和整修工作已经告一段落

树枝修了

草坪修剪了

工地轰隆隆的声音已经少了很多

更加美丽的园区正以更开放的姿态

迎接人们的到来

在写第二季的主题语的时候

这四组词就在案头上

该选哪一个呢?

能更好的表达当下

1.真实的存在

2.存在的合理性

3.你的存在

4.你存在是真实的

EverythingRealisRational

WhatExistsisReasonable

一位在浓园建设最初就加入进来的浓园人

说我们是和浓园共生共长的

一位走过很多国家的浓园人

成都的房子越修越多

但是美术馆呢?

我们格外珍惜浓园这片艺术工作者的栖息地

是的

当城市越来越美丽

信息越来越快的时候

浓园这片文艺的田园里

有着

诗歌般、绘画色彩般、旋律节奏般的

存在着

当外界喧器时

浓园人依然

笃定的安静的修行般的

在绘画

在创作

时代需要他们的存在

时代感谢他们的存在

成都浓园

具有

区域带动力、全国影响力、国际知名度的

特色文创园区

浓园

所幸有你

▌▊▍▊▏▉

■刘嘉伟和浓园

因为我的老师程丛林。

所以知道了浓园。

以前很想有个自己的工作室,但是条件不具备。

但是现在实现了。从年开始就在浓园有了自己的工作室。

■陪着这些画

我现在的创作状态很从容。

不赶。

有时候感觉就是陪着这些画。

这些画还要画多久,完成后是什么样的,我不确定。

油画家刘嘉伟

采访前记

采访刘嘉伟老师那天。发生了一件事。

我和制作团队的小伙伴开着车到浓园国际艺术村的时候,不慎之下,车底被一块大石头给卡住了。看着已经快到采访时间了,便告知嘉伟老师这一情形,他赶紧出来查看现场。后来,还是在浓园国际艺术村的管理团队杨丽君和胡老师的帮助下,才想办法处理好车的险情。在浓园访谈录第二季启程的当下,再次感谢浓园管理团队的支持和帮助,感谢蒲国怀老师经常拍摄一些非常精彩的浓园各个时辰下的美景,光影出众。

嘉伟老师的工作室在浓园已有八年多了。最近又刚做了些防潮处理。桌面上放了很多古典音乐的CD,房间里放着古典乐曲,烘托着优美而跌宕的意境。

影片《芳华》当年文工团的生活

看《芳华》这样的电影,嘉伟老师看到了他和战友当年的影子。文工团的生活,从舞蹈到画画的演变。充满灵秀的他,在艺术的领域里,总有种天赋在帮助他,都能有所成。

影片《冈仁波齐》剧照刘嘉伟油画西藏

在阅读和观赏嘉伟老师的画作和故事的时候。

一系列藏区作品,非常震撼。解读中,甩不掉的“沉重”二字。一篇嘉伟老师名为“饥渴的灵魂”的文章,深刻、诘问、自省、真诚。

左一:程丛林右一:刘嘉伟

上图:年刘嘉伟老师和程丛林教授在西藏考察

饥渴的灵魂?在采访中,嘉伟老师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还是再次剖析纠结呢?

欢迎观看采访视频。

07:28

不止一次地诘问自己:我为什么画“西藏”?它困扰着我,让我焦虑,抑郁,质疑到神伤。当焦虑转变为一种情绪时,必然感染到画面。回想起来,其实,就是在这种莫名的困惑和焦虑的情绪下我画出了许多关于西藏的画。

——刘嘉伟

上图:“年导师程丛林教授从德国回成都,正式教授我油画艺术……”

怀着敬畏之心,我踏上了西藏这块充满着诱惑和神奇的土地。一路之上,那些被烤得发黑的巨石,烧焦一般,犹如炼狱中的场景。山路上渐渐远去的喇嘛,像一抹阴郁的红色,直烙心底,一股惆怅弥漫在胸间。黄昏,夕阳下滚动的经幡;清晨,大召寺门前腾升的苍烟,一群群磕长头的人们,一堆堆倚墙而坐的喇嘛。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块块坚实而深重的颜色,它模糊了细节。一阵阵沉闷而悠远的法号声,宛如澎湃的潮水,向我涌来。此时,我深为一种神秘的精神氛围所感动……今天,我终于明白,艺术家与西藏的关系,艺术家与大地的关系,艺术家与万物苍生的关系,就是一种灵魂的向往。

——刘嘉伟

左一:程丛林右一:刘嘉伟

上图:年底摄于成都长顺下街刘嘉仁摄

三十多年前看过其中的部分作品,那时太年轻并不太懂。现在重新再看,而且看了又看,觉得作品中很多象摄影作品中高光一样的运用画家能信手拈来,看似朦胧的画,其实背后是画家十分过硬的素描工底,看似朦胧画其实技巧已被隐晗在那些色彩背后,这是绘画区别于摄影的本质。这些画让我感觉到西藏的神秘与庄重,向我们展现的是西藏人的精神世界。

——观众留言

左二:钟涵左五:刘嘉伟

上图:年央美油研班与钟涵先生在讨论艺术

快问快答

Q:近期,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

去年我两次到西班牙

一次到法国的经历

西班牙艺术之旅西班牙艺术之旅西班牙艺术之旅

Q:年最满意的一幅自己创作的作品是什么?

还没有出来。因为我觉得现在的画我越画越难

可能是对自己的要求

我是好多张画同时画,这样慢慢慢慢地画

最后出来就是一批画

不是为了参加展览而去做,从来没有

Q:您个人认为,艺术家的最应该具有的特质是什么?

敏锐坚持

Q:年让你期待的是什么事?

我自己的个展

我好几年没做个展

在精神层面上应该有新的突破

你的画面肯定有突破

成都或者是在国外

Q:最近最想推荐的一本书或一部电影或一首歌是什么?

奥尔巴赫

现在是英国最后的一个大师

他的画里面你看不到那种浮华的东西

他的画很有力量

其实我觉得他像一个男人在画

Q:未来最想做的一件事是?

重新把梵高走的路,自己再去走一遍

做一个真正的踏踏实实的一个画家吧

Q:给浓园的期待或祝福?

祝福浓园越做越好

坚持下去

浓园跟画家共生存

▌▊▍▊▏▉

在央美,吴冠中老先生给我们上过课

绘画或者艺术是你们的事业

但不是你的职业

职业是你们要吃饭的东西

它不是一个职业

它不是说我搞几年我就能成功的

它是一辈子

说不定你到最后闭眼睛

那你这个东西都还没有弄清楚

它是一辈子的事情

刘嘉伟的创作稿刘嘉伟的创作稿与作品

我的母亲是一位画家

是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毕业生

也是四川美术学院为数不多的聋哑学生

所以她教我她就很难

平常都是用这个手语

那个时候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

因为没有其他的玩的地方

好像我们家里边

应该有一个人来继承我母亲的这个专业

就是我比较合适

——刘嘉伟

画家刘嘉伟先生的母亲也是一位画家,而且是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的优秀毕业生,为数不多的聋哑女学生。年迈的她现在定居新西兰。

她教儿子绘画时交流都用手语。这位母亲很伟大,她有着显赫的家族,“汉阳造”也是家族的符号之一。不卑不亢,不慌不忙是她的作派。在无声的世界里,她的作品却如诗一般朗诵!儿子刘嘉伟传承着母亲的故事,……

——四川电视台文艺频道著名主持人李珂

刘嘉伟的创作稿与作品

个人简介

■油画家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年至年先后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九届研修班

■展讯

年9月《图像共生》行旅絲路艺术交流展(西班牙.马德里、葡萄牙.里斯本)

年3月《图像共生》中.新.奥艺术交流展(奥克兰、悉尼)

年3月《久别回声一一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糸第九届研修班作品展》(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糸,北京1+1艺术中心)

年12月《从南到北》四川六人油画展(大连美术馆)

年8月《与风景的对话》四川名家风景油画作品展(成都市大为美术馆)

年7月《红尘窥望》四川当代油画人物作品邀请展(成都市大为美术館》

年4月《成都美术.近现代优秀作品提名展(第一回)》市委宣传部.文轩美术馆

年9月《未知意象一一风景油画展》(二酉山房、东方绘画艺术院)

年9月《沧桑之白塔》入选东方颜色一成都近现代油画家优秀作品提名展”(成都市美术馆)

年10月“图像共生一浓园中法当代艺术交流展

年11月作品沧桑糸列”参加《异步奂景》一一四川新实力八人油画精品展(成都文轩美术館)

年作品《西藏印象》系列火车杂志·9总第七期

年作品《极》《渡》参加方向感成都春季艺术沙龙展

年作品《庙宇红·在路上》参加成都双联展特别邀请展

年作品《寺庙红》系列中国西部杂志·11上旬刊

年作品《在路上》参加成都我的美丽家园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展

年作品《藏地行》成都浓园国际艺术村年11月景·成藏地行艺术交流展

年作品《在路上·01》“21世纪东方表现主义油画人物展”-1·2上层杂志(总第17期)

年作品《寺庙红·在路上》骄子西部广播电视杂志年2·3月合刊

年作品《寺庙仪轨》成都浓园国际艺术村年度展

年作品《寺庙红系列》上层杂志总第16期

年作品《中国经典色彩符码的精神维度》刘嘉伟个人作品展:《寺庙红系列》

年印象中国中国诚信画廊精品巡回展日本东京新宿NS大厦

年《西藏印象》系列四川大学新艺术中心“春季沙龙展”

年10月四川本土中青年人物油画家学术交流展成都非马画廊

年《西藏印象》系列四川大学新艺术中心“春季沙龙展”

年“沧桑”-“20世纪百年天府绘画展A”作品展

年作品《.拉萨》四川省美术作品展

作品欣赏

■充满人生感的意境

彭锋

今年秋天去成都开会,会址在郊外的一家豪华宾馆,议题是关于中国艺术的某个似是而非的宏大问题,议程安排得满满当当,让人有些透不过气来。

不适时机地逃会是一种解脱。解脱只是离开关于艺术的抽象谈论,以便有机会对成都的艺术生态做点具体考察。与会的几位熟悉当代艺术界的专家,对成都人才辈出的现象非常着迷,但都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那些解释不是太抽象,就是太具体。全球化和本地化的矛盾,在那些解释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也许揭开谜底需要一种若即若离的态度,一种在抽象与具体之间自由切换的态度。我决定抛开同行们的那些解释,去亲自考察一下成都的艺术生态。当然,我绝不会自大到敢于声称自己经过几个小时的考察就能够找到谜底。

成都秋天的阴冷出乎意料。在阴雨中穿梭,从一家工作室到另一家工作室,也感受到了不少闪光的地方,但老实说,没有哪家工作室的艺术之光明亮到足够驱散天空中的阴霾,直到我遭遇到嘉伟的绘画。

嘉伟的工作室在一幢普通的住宅楼的9层。没有电梯,必须拾级而上。这种高强度的身体运动,已让我感到有些暖意。但真正点燃我的热情的,是嘉伟的画。以西藏为题材的小幅油画挂满了工作室的四周,它们共同营造出了一个世界,一个跟周围日常世界全然不同的艺术世界。我被嘉伟的艺术世界所吸引,进而着迷。我从那些小得有些不起眼的作品中看到了一种深度,艺术的深度,文化的深度,人性的深度。当代艺术家以西藏为题材的大家不少,鸿篇巨制不少,但从他们的作品中我很少看到这种深度。紧张的行程没有留下多少时间让我跟嘉伟交流,不过更重要的是,直觉告诉我,嘉伟的艺术世界超出了语言解释的范围。它在我面前直接呈现,充满了忧郁,神秘,辉煌,庄严……

在20年前嘉伟是如何画出这些画来的呢?今天他还能画出这样的作品吗?我带着种种疑问登上了飞往北京的飞机。嘉伟的作品一直在我脑海中萦绕,没有技巧的卖弄,情感的宣泄,视觉的刺激,文化的堆积,观念的做作,有的只是充满人生感的意境,像酒,像诗,留待我们去慢慢品味。

年11月北京

(彭锋,美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艺术学系主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美学协会执行委员,策展人)

央美毕业创作

油画《庙宇红》系列

■一种灵魂的向往

文/刘嘉伟

不止一次地诘问自己:我为什么画“西藏”?

它困扰着我,让我焦虑,抑郁,质疑到神伤。当焦虑转变为一种情绪时,必然感染到画面。回想起来,其实,就是在这种莫名的困惑和焦虑的情绪下我画出了许多关于西藏的画。

年秋天,怀着敬畏之心,我踏上了西藏这块充满着诱惑和神奇的土地。一路之上,那些被烤得发黑的巨石,烧焦一般,犹如炼狱中的场景。山路上渐渐远去的喇嘛,像一抹阴郁的红色,直烙心底,一股惆怅弥漫在胸间。黄昏,夕阳下滚动的经幡;清晨,大召寺门前腾升的苍烟,一群群磕长头的人们,一堆堆倚墙而坐的喇嘛。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块块坚实而深重的颜色,它模糊了细节。一阵阵沉闷而悠远的法号声,宛如澎湃的潮水,向我涌来。此时,我深为一种神秘的精神氛围所感动……今天,我终于明白,艺术家与西藏的关系,艺术家与大地的关系,艺术家与万物苍生的关系,就是一种灵魂的向往。

创作稿与作品西藏

油画《西藏印象》系列

■——刘嘉伟西藏主题创作三部曲

年盛夏,首次踏上西藏这片向往已久而充满神秘的土地……实地生活近40天后回到成都,历时4年,绘制出近50幅小油画《西藏印象》。

年初春,独自进入四川西部藏区高原考察,为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糸研修班的毕业创作收集素材并完成创作画稿。年7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毕业展上展出油画《高原人家》、《沧桑》,同年11月《沧桑》入选北京中国美术馆编撰的《走向新世纪——中国青年油画展》画册。

年—年在中国四川西部藏区坚持绘画艺术创作,笔耕不辍......

油画《西藏印象》系列之一

采访后记

抹去,重来。再抹去,再重来。

这是嘉伟老师推荐的描写英国画家天才弗兰克·奥尔巴赫(FrankAuerbach)的推文中的一句话。

上图:FrankAuerbach高蒙电影院坎姆顿城

这也让我想起了嘉伟老师的一个故事。他有幅作品被藏家所欣赏欲购买,他告之,其画作还没完成,他还需要继续画。结果,当藏家再次看到那幅画时,已经被嘉伟老师“抹去,重来。再抹去,再重来。”变成了另一番模样。虽然画作没有成功收藏,但是嘉伟老师坚持认为自己成功完成了自己的画作。

刘嘉伟西藏

只要画作还没完成,不确定它将作何休止。

这就是艺术家的创作坚持。

唯有此,才能更接近想要的方向。

痛苦源自何方,狂喜又来自何处?强烈的现实主义和近乎抽象的宏伟叙事,传达着第一眼看到的强烈情感,既新鲜又深刻。

像男人一样的画画,强烈、荷尔蒙气息、或者看似冲动、充满力量。这是嘉伟老师所欣赏的其中一种表达。

梵高星空

他告诉我们,他画的就是他心中的西藏,在异地寻找到了心灵的故乡。他自己就仿佛是画中人,画画也是种修行,画的也是自己。他在阅读《梵高的回忆录》书时,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事,以另一种还原现实又饶有趣味的方式讲梵高的故事。

要画《人民的生活》,这样的画作,你想要看到吗?

浓园补给站

■弗兰克·奥尔巴赫(FrankAuerbach)

他是英国最伟大的在世画家之一,现当代艺术界清醒的思想家之一。在他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一直孜孜以求,围绕朋友、家人和伦敦北部的风景为题作画。他也因此享誉画坛,举世闻名。他以道劲精准的笔法著称,笔下的形象常常经过数月,有时甚至数年的琢磨打造才跃然纸上,其义自现,因而避免了任何“可能的解读”。

FrankAuerbach

“艺术就是忘记自我,根据本能行动,人们不断地变化与老去,记录正在进行中的事物是一件动人的事情”

奥尔巴赫和母亲夏洛特柏林约年

上图:奥尔巴赫的父亲马克斯·奥尔巴赫柏林约年

弗兰克·奥尔巴赫虽出生于德国,在儿时正值二战期间,父母被纳粹迫害致死,8岁逃亡至英国,成为孤儿的他,一直住在英国没有离开过。他的作品题材单一,仅限于伦敦的市景和固定的几个模特,几十年不厌其烦地描画。画面颜料厚积,呈现出滴淌、拖拽、扫抹的或柔和或尖锐之效果,把颜料本身的色彩美、肌理美和可塑性发挥到了极致。这种画面的表达和题材的选择,很可能是为他童年遭遇打下的烙印。

上图:希科特岳父的雕像屹立在莫宁顿·克莱森特地铁站Ⅲ夏夜

-年,奥尔巴赫先后在英国圣马丁艺术学院和皇家艺术学院学习艺术。几年之后他在卡姆登镇有了一个工作室,心无旁骛的他要在工作室一周工作七天。

起居室-

40年来,工作室内部从来没有发生过大的变化,尽管奥尔巴赫有足够财力对工作室进行修缮,但是他对此丝毫不感兴趣。工作室内的洗手间小得离奇,阁楼床也是小得不能再小,但似乎他也可以满足,据说他一周只睡几次而已。

坐着的露丝·博姆伯格51.4x46.3cm坐着的露丝·博姆伯格坐着的J·Y·M.提香研究Ⅱ塔尔昆和露克瑞缇娅

虽然奥尔巴赫是一位具象画家,他的风格是如此紧凑有力,以至于他的肖像画中很多都表现出半抽象的特点。

▌▊▍▊▏▉

■弗兰克·奥尔巴赫(FrankAuerbach)的传记

上图:《质朴的真实——弗兰克奥尔巴赫的画语人生》

著者:凯瑟琳·兰珀特译者:马洁

▌▊▍▊▏▉

顾问丨蒋林

策划丨杨丽

采访、文字丨罗娟

▌▊▍▊▏▉

■感谢

感谢浓园国际艺术村董事长杨丽的大力支持。

感谢浓园艺术家们不吝赐教,接受我们的采访,分享他们的人生体验。

感谢浓园国际艺术村管理团队及工作人员为采访提供的便利及服务。

■一点说明

浓园文化的受众定位是

那些热爱文化、绘画艺术、音乐……的人们

我们不是艺术专业媒体

我们只是搭建起一个桥梁或展示平台

让大众对于浓园艺术家们的

创作、生活、思想有更多的了解

用平常的视角,用平实的语言,讲他们的故事

欢迎留言,你们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8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