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昭寺 >> 大昭寺资源 >> 正文 >> 正文

教堂里的浮想联翩

来源:大昭寺 时间:2022/4/29

我们每周去的教堂非常保守,不庆祝任何基督节日,包括圣诞节,复活节就更不庆祝了。(想想也是奇怪啊,教友见面了会说圣诞快乐,互寄圣诞贺卡,可是教堂里既没有jinglebells的旋律也没有圣诞树。就像房间里的粉色大象。)所以在妹妹的要求下我们去了另一个教堂。

教堂很大,音响设施一流,合唱团有四个领唱。领唱歌起,声音细腻,轻柔。钢琴的声音流出来的,慢慢的轻轻的,和着歌者的节奏。合唱团跟着指挥的手指从左到右唱起来。当所有声音交汇到一起时,就在那一点,心有颤动。你会被环绕的赞歌里,即使你不懂他们在唱什么,也能轻易地进入那种共振。跟随着这种神奇的节奏,所有的情绪得到释放和舒缓。那一刻,神拥抱了你,你看到了神性。

原始的诗歌是唱出来的,是音乐;不是个人的,是群体的,是用来敬神的。当所有人围着火堆,使用身体和音乐踩着共同的节奏,催眠般的魔力让人“看”到了共同的神。这种行为反反复复地出现,变成了仪式,群体凝聚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加强。

所有的教堂,不管是清教徒、天主教徒还是东正教徒,在同一天以同样的方式同样的载体赞美心中唯一的神。

世界主要的宗教都会以音乐为介质连结教徒、信众与他们的神。

记得我和妹妹在呼和浩特时,我们在大昭寺(好像是的,那里有好几个寺庙)玩时,碰上他们唱经。在大雄宝殿里,那尊价值连城的白玉佛前,满满当当的和尚一起唱着,木鱼跟着时快时慢的敲。木鱼声引导着大家的注意力和神经。宝殿里面和外面坐了一片听经的游客。强烈的阳光下,脸上被晒的冒油,人群里却没有躁动。妹妹听着听着眼皮沉重,睡着了。

在五台山的时候,碰到了两个从青海来的小师傅。他们很小就住在寺庙里了,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诵经。一开始的时候,总是听着旋律打瞌睡,然后一阵木鱼声促使他们赶紧睁开眼睛。年复一年的训练,虽说不能入定,却能进入那种聚精会神,脑子里只有经文的境界。现在(当时)再听到唱经很快就能进入状态,与其他人一起进入物我两忘的情境。

估计你也会有此经验,听到有韵律的,朗朗上口的说辞,我们愿意听也更容易相信。因为自混沌时我们的大脑对情绪感染力就无法抵挡。所以当一个人情绪不好而你跟他说道理,结果肯定是没有用。

下次当孩子闹情绪时,不要让他停止或是说他应该干嘛,而是坐在他身边,抱抱他,问问他怎么样?生气了?伤心了?然后再说其他事情。

看那些好的演讲你也能发现,能感染你的部分能说服的地方就像诗歌一样,有节奏且押韵。这种说服力不是来自逻辑,这种后天训练形成的能力,而是来自情绪。建议你去看看世界十大演讲。

不得不说,我们的古文堪称完美的诗歌语言。那种韵律和朦胧无其他语言能及。

读过莎士比亚英文版的话,也会有这种韵律感。这种韵律带来了力量感和沉浸感。莎士比亚的作品是西方文化最重要的存在,它音乐般的诗文为此奉上了一则贡献。

如果说宗教给人以意义,那么音乐则让这种意义保持的更长久,让不同时空的人可以同频。

如今被关在家里,何不把音乐放出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