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艺术的名义相邀
以城市的魅力缘聚
6月5日上午,马鞍山市明怀上品艺术馆当代书画名家邀请展在雨山湖鹃岛正式开展。众多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们应邀齐聚马鞍山,为广大市民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视觉盛宴。
走进展厅,映入眼帘的是墙壁上琳琅满目的书画作品,或墨色淋漓、气韵生动,或清新隽永、古朴厚重。一幅幅高规格的书画作品层出不穷,让你不禁去探寻创作背后的精彩故事。
冯远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协名誉主席,画家、美术教育家。
马鞍山是一座生态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市
“马鞍山是一座生态环境优美的宜居城市,不仅自然禀赋良好,而且城市文明建设水平较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今后会有更好的发展。”第一次来到马鞍山的冯远不禁点赞。
“此次当代书画名家邀请展是马鞍山文化繁荣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优美的环境、明亮的采光为这些高质量作品的展现提供良好的基础。”对于今天的展览开幕式,冯远给出了高度评价。在冯远看来,本次活动对推动城市文化创新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广大市民的审美鉴赏眼光,更为培养优秀书画艺术人才夯实了基础、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冯远作品《望乡》
“这次我带来的作品叫《望乡》。”站在展厅内,冯远介绍了作品名字的由来。“美好的生活在远方,这是一种双向的心理期盼。对于城市那些从事劳动的青壮年人,放不下的是家乡的父老和家中的子女;对于生活在农村的老人和儿童,他们眺望的是城市的幸福生活。”
唐勇力
原中国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艺术馆或将成为城市文化新亮点
“艺术馆建在鹃岛公园,地理位置优越,能够吸引大量的市民、游客前来观赏艺术作品,将进一步提升马鞍山的美育教育水平。”唐勇力说,艺术馆或将成为城市文化新亮点,小光芒汇聚大能量,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沐浴在这片艺术光芒下。
“这次受邀来马鞍山参展,我带来的作品是《盛唐书画艺术》,这幅作品取自于年启动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从作品构思到创作完成共用时半年。”唐勇力介绍,在整个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他十分重视构思这一环节,通过研读唐代历史、文化史、艺术史等,对唐代的书家和画家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唐勇力作品《盛唐书画艺术》
“在创作时我使用了跨时空的手法,把盛唐时期的书画家和书画经典作品进行了重新布局和组合,增强了画作的视觉冲击力。”唐勇力说,作品中还融合了自己对于敦煌壁画的研究,通过融入斑驳脱落的效果,使画作在最终呈现上更具有历史感、文化感、艺术感。
田黎明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画学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
对人文艺术的交流传播起到了聚集效应
田黎明对马鞍山市明怀上品艺术馆的开馆首展给予了高度肯定。“此次艺术展汇聚了全国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们的艺术作品,这些艺术作品都极具艺术语言探索性。”田黎明说,站在画家的角度,这里不仅为大家提供了艺术交流、聚会的平台,还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提升大家的艺术见解能力。艺术馆就像马鞍山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对人文艺术的交流传播起到了聚集效应。
▲田黎明作品
“此次,我带来了两幅画作。这些年我去过很多地方写生,在这一过程中,我亲眼见证了祖国巨大的发展与变化,在创作之初我就想到,要在作品当中呈现时代人文精神。”田黎明表示,创作结合了自身的生活感悟,即伟大的时代离不开每一个人的艰苦奋斗。希望通过“登高”这一主题,来展现人们拼搏奋斗和艰辛跋涉的精神。
范扬
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南京书画院院长、文化部优秀专家。
展览水平和全国美展旗鼓相当
“艺术馆的选址位于市中心,且在公园中心,可谓是优中选优,便于市民们来此处休闲时,近距离地欣赏高雅的艺术。”对于此次邀请展的成功举办,范扬大大地点赞。“展览规模不大,规格却很高,展览水平和中国美术界最权威、规模最大的顶级展览全国美展旗鼓相当。”
“优秀的作品需要得天地之灵秀,得人文之智慧。可谓天地人三才结合才能创作出精品。”此次参展,范扬共带来了八幅作品,既有山水写生画作,还有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人物画。
▲范扬作品
站在《都江堰宝瓶口写生得稿》前,范扬说:“这项宏大的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智慧,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创作时,范扬用笔滋润,以中国画的笔墨,还原都江堰周边传统建筑群,真实再现出江面水气蒸腾的胜景。
刘进安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真的很好!”尚未开展,刘进安就已早早来到艺术馆,看着展厅内的一幅幅作品,他不禁赞许地点了点头,这样的呈现效果真的让他很惊喜,希望市民们也会喜欢。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刘进安认为,所有的书画作品都是对自身经历与生活背景的一种感悟。书画作品更是作者在特定情景中的情绪表达,是时间和空间的交融。
▲刘进安作品
手指画作,刘进安介绍道:“这幅画作名叫《历史》,所展现的是一个抽象虚构的场景。这是我对水墨艺术在表现情感、理想上的一种实践,也是我的主题系列作品之一。画中借用了一些抽象元素和水墨语言,以人物组合的方式使画面和思想达到统一,以表达对人性的感悟。”
江宏伟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画作只是载体,本质是一种审美表达
专精于工笔花鸟、自然风光的江宏伟此次带来了四件参展作品。“这四幅作品都是我经过长期的积累,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与当代审美和绘画语言结合在一起而创作的。画作其实只是载体,面对现代生活方式、面对西方艺术风格冲击,如何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和审美表达来展现自己的观点,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事情。”
▲江宏伟作品
“这里环境优美,无论从采光布局、外部环境还是建筑风格都设计得很有品位,蕴含着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江宏伟对明怀上品艺术馆的环境与建造水平表示赞赏,他认为,展览场馆对于画作而言非常重要,不同的环境会带给画作不同的感觉,一个好的环境则会赋予画作更加独特的魅力。
江宏伟说:“这是我第四次来马鞍山,距离初识这座城市已经过去50多年了。马鞍山给我一种放松和悠闲的感觉,能够在市中心保有一片绿水青山这是很难得的,让我们在现代气息中仍然能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淡定’。”
袁武
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马鞍山美术发展的一个新起点
“这么多著名画家集聚在一个展厅,非常难得!这次邀请展的成功举办,不仅是马鞍山美术界的一件大事,更是马鞍山美术发展的一个新起点。”袁武说。
作为当代写意实力派画家,袁武先生一直致力于用现代题材表达传统文化,在年到年,他曾历时四年创作系列画作《大昭寺的清晨》,共计多幅。在此次邀请展中,袁武带来了其中的一幅《高天无声》。
▲袁武作品
“当时在西藏看到藏族青年在劳作的同时,仍向着同一个方向虔诚地朝拜,场景十分感人。我便打破常规,用大块的浓墨和长线展现眼前的景象,力求使绘画更有力量感,对比更加强烈。”指着展厅中巨幅的画作,袁武介绍道。
薛亮
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书画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
书画为“媒”,让马鞍山人民共享艺术盛宴
薛亮认为明怀上品艺术馆的开馆首展极具艺术欣赏价值,“这次展览对马鞍山人民来说,是一场文化盛宴,同时,也是我们广大艺术家一同携手,为马鞍山人民献上的一份精神文化大餐。”薛亮表示,此次参展的艺术作品都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不但数量多、题材广,从艺术高度和作者名气来看,也都是响当当的。
“这次参展,我带来的作品是《王维诗意》和《云水松石皆文章》,你看!在《王维诗意》这幅作品里,我主要运用了水墨的手法,来表现山中雨意,在夜雨过后,山峦树木都沉浸在水溪之中,那样一份静谧、幽邃的感觉。”薛亮表示,这种构图和意境,既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同时也融入了他个人的创作特色。
▲薛亮作品
薛亮的画作将结构之美和意境之美巧妙融合,让人们在驻足欣赏的同时,也产生了欲身临其境的冲动。“主观创造的理性加工过程,是一个从造型上的从无到有的过程,我努力使我的画有魂、有神、有磁场,是纸上的生命体,这个生命体可以向人们倾诉我的所思所感。”薛亮说。
原标题:《为艺术而来!众多当代书画名家“打卡”马鞍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