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摘自《潇湘多夜雨,岭南有春风》
黄铁山的灵魂饭
20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在湖南省文联工作。冬天的一个清早我去晨练,经过大院的垃圾屋时,看到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一会儿望天,一会儿喃喃自语,一副神神道道的样子,我停下脚步。“要下雪啦!要下雪啦!”老人自顾自唠叨,“下雪有什么好?”我忍不住好奇。“下雪好啊,下雪我就可以去抓野人了!”望着年过古稀的这位老人——著名民俗学家林河先生,我笑疼了肚皮:“林老您这么老,怎么抓得到野人……”
今天,当我介绍这座神奇大院里走出的一位神奇画家黄铁山先生的时候,想起那天清晨发生的趣事,竟有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开头给我带来的那种恍惚感。我愿意将年过古稀还在梦想抓野人的林河先生看作一个象征,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生存过程中灵肉分离的象征。
肉体已然老迈,灵魂却仍在渴望飞翔。这是林河先生的故事。而黄铁山呢?洞口县山门镇,这个湘西南的山区小镇作为他的出生地,或许宿命般地决定了他的人生姿态:抬头使劲往上望,爬上一个又一个山峰伸长脖子往前望。想象着山外的高楼,想象着天边的风景,那份忧伤和那份甜蜜,无疑成了他逃离洞口的强大动力。15岁与水彩画结缘,或许不是自主的选择,但水彩画的主要对象——风景,水彩画的基本要求——写生,都完全契合他原初灵魂的渴望。旅人情怀是黄铁山水彩画的一个重要特征,那野渡静候的小舟,那圣殿虔诚的香客,那异域小镇匆匆的过客,那荒芜大漠跋涉的商旅……都是温馨的家居生活感受不到的。黄铁山或许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他选入画集的称心之作大多是他在旅途所为。而我知道,真的生命和真的灵魂其实都是无家的,从走出“洞口”的那一刻起,人类已经注定了漂泊的命运,尽管世世代代的家居生活减弱了人的好奇心并最终损害了人的生命力,但是,某一天因为某种偶然的机缘,人类这种被遗忘的情怀会在某一处突然觉醒,并且会完成一次灿烂的展开;虽然它注定要在时间长河中倏忽而灭,但它却会在我们的生命史上留下深刻而永远的印痕。在我看来,黄铁山就是这么一次神奇的觉醒,黄铁山用他真实的旅行替我们圆了一次回归原始生命的漂泊梦想。这审美之旅在他们笔下变得如此非同寻常,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行者的欢欣,由此相信他正是造化选中的那个人。
吴冠中先生认为,看风景就是看生命。李政道先生高度认同这一点,不仅欣然为吴冠中《生命的风景》作序,而且将自己的《物之道》与吴冠中的名作《生之欲》并展。这让我想起黑人特有的料理——灵魂饭。灵魂饭的料理方式来自于非洲以及美国南方黑奴的文化根源,同时又是因他们被奴役时缺乏营养的现实。灵魂饭中的红薯泥热气蒸腾,吃下去满口香甜,灵魂饭的另一道是绿,是腌制的蔬菜,却有着新鲜蔬菜的鲜美,而且他们颜色十分翠绿,仿佛刚刚生长出来似的。黑人在现代文明社会中仍然要在庄严的节日享用灵魂饭,以不忘镣铐的回响。一个真正的画家是不是也有他的灵魂饭呢?
我读过水彩画大师泰纳、塞尚的画作和传记,我也读过吴冠中先生的油画和水彩画作品,我感到他们的作品是有灵魂饭的:那种生命意识的张扬,犹如热气蒸腾的红薯;那种风景画面的描绘,犹如鲜美翠绿的蔬菜。黄铁山的灵魂饭是什么?是他宿命般选择的寻找和攀爬的姿态,是他对灵魂在远方、在旅途的朦胧而清晰的感情,华美完整的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当然是因为其准确的色调、优美的笔触和成熟的构图,但更主要的是因为生命意识的灌注,使异乡的风景成了他的故乡。这个故乡比出生的地方好,比他以后生活的城市好。这个故乡不是什么人送给他的,而是一个山里孩子追求来的,是他一步一步、一天一天经过努力争取来的——那种对西洋水彩画法的深研和对中国水墨画境的感悟,肯定艰辛备尝。然后,它成了他的世界、土地,现在他就生活在这里;一切发生的事情都发生在这里;一切消逝的东西都消逝在这里。也有永不消逝的东西,于是他就画劳动的充实,画圣庙的庄严,画收获的欢欣,画大漠雪域的辽阔……画一切单纯美丽的东西。
读黄铁山的水彩画,我深深惊异于他对人类生存现状的领悟和体认,他那么爱画教堂、寺庙,从《寺庙正午》《拉萨大昭寺》到《雨中教堂》《科斯特罗马老教堂》……林林总总在画集中占了不少篇幅,连同《教堂夕阳》《大漠夕照》《洛基山之秋》《夕辉》《夕照》等作品,他都在勾勒人类生存的背景:众生熙攘,追逐繁华,但人世繁华都是这样的不可恃,那衰败的村落,那空寂的寺庙,那无情的夕阳,那苍凉的戈壁,……更印证了人生的苍凉与空虚。我们的努力还有什么价值?我们的生存还有什么意义?幸好,黄铁山在另一组画面中热情地向我们展现了人类的姿态,《暮归》《洞庭渔光曲》《金色伴晚秋》《港口之晨》等作品,让热爱建立了人类与这个世界牢固的联系,使人类不假思索地加入到这注定要毁灭的今生今世。这些作品是我们红尘中人的自我感动和自我珍惜。
黄铁山画出了人悲凉的背景,也展现了人积极的姿态。这是他水彩画的灵魂。作为中国水彩画的领军人物之一,黄铁山的水彩画展即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让我们领悟这灵魂饭的苍凉吧,也让我们领悟这苍凉的泯灭不了的生机。我相信接受黄铁山这或许无心的暗示有助于我们经历当代的生活。
年2月
《潇湘多夜雨,岭南有春风》
聂雄前
-7---3
东方出版社
这是作者关于人生的系列文字,分为潇湘夜雨、故土风流、女报回眸、鹏城写意。书中以细致、深邃的笔触,有对生活的礼赞,也有对人性的探究。我们生命的原点有许多回忆,或美好,或惆怅,都即将被不可遏制的洪流淹没,百味杂陈……乡愁、远方,远离故土、异乡拼搏的人情感都是相似的,但每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情感却还是令人回味不已。人生中遇到很多人,很多事,也都让人无法忘怀,写作是自我的,但文字却能让人产生极强的共鸣,本书态度诚恳、坦白,写人则生动真实,写情则感人质朴,既是一部美妙、丰沛的散文,也可视为作者的精神自传。
聂雄前
年12月生人。现为深圳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兼任海天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是电视专题片《道德的力量》《最后的村庄》《绿色家园》的撰稿人,出版有《中国隐士》《与时间拔河》等专著。曾主持《女报》《女报?纪实》《女报?时尚》《女报?情感》《新生活》《新故事》《消费周刊》等杂志的编辑出版工作,获首届南粤出版奖优秀出版人物奖和首届深圳百名行业领军人物奖,当选深圳市第五届人大代表。
原标题:《黄铁山的灵魂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