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王朝崩溃后的乱局1——迷雾重重的岁月!
写完《吐蕃王朝迅速崩溃,源于末代赞普灭佛?被刺杀?原因真这么简单?》这篇后,有不少朋友私信我,让我接着往下讲吐蕃王朝崩溃后的西藏历史。
今天我就来讲讲,这段有点混乱的历史。
《贝吉多杰行刺朗达玛图》壁画局部
一、朗达玛继位和被刺的年代谜团
射向朗达玛胸口的铁箭,终结了他的生命,也在无意间终结了吐蕃王朝的统一政权。
朗达玛死后,王权空置,各大豪们为了利益,在吐蕃国内狼奔豕突、你争我夺。
数十年间,吐蕃大地上烽烟处处,国家统治崩坏殆尽,不堪忍受的属民纷纷暴动,将一度强横的大帝国彻底送入了深渊。
关于末代赞普朗达玛身上的谜团,除了述及的以外,还有他究竟何时继位、何时被刺,也被学者们长期争论。
对于这两个问题,藏文史料中有多种互相矛盾的记载,并因此出现了各种推论。
《贤者喜宴》记载,朗达玛于铁鸡年(年)登基,时年39岁,在位6年,于火虎年(年)被弑,享年44岁。
《佛教史大宝藏论》、《汉藏史集》、《红史》等史籍,对朗达玛登基时间,也均一致认为是在铁鸡年。
但《青史》和《吐蕃王统记》,却不这么认为。
《青史》记载:“丙辰年(唐文宗开成元年,年)藏王逝世,于当年由藏王小兄弟萨达漠(朗达玛)继承王位。”
“辛酉年(会昌元年,)朗达玛执政到此为止。朗达玛即是辛酉年毁灭佛教,而立即遭到贝吉多杰(吉祥金刚)将他杀死。”
在汉地史料中,《资治通鉴》、《新唐书吐蕃传》则记载,“会昌二年(公元年)赞普死,论赞热等来告,子命将作少监李憬吊祠。”
考虑到拉萨到长安的路程,吐蕃告丧的使臣一般都是隔年才能赶到长安,这就意味着,赞普死于会昌元年(年)。
但也有学者认为,这段记载中的“赞普”应该是赤祖德赞,也就是热巴巾。
如果依照这种说法,热巴巾去世于年,那朗达玛继位的时间,便和《贤者喜宴》等书记载的年代相吻合了。
但在唐史中,还有一份不经常被人注意的诏书。
唐武宗会昌四年(公元年)3月,李德裕为武宗撰写的《赐缘边诸镇密诏意》一文中提及,“今吐蕃未立赞普已是三年”。
以此时间上溯三年,赞普去世的时间,恰好是吐蕃使臣前来告丧的会昌二年(年)。
如果当时去世的是热巴巾(赤祖德赞),那“赞普未立的三年”便无处安放了。
因此,目前学界基本认定了唐史标定的年代,即朗达玛被刺的年代为公元年(唐武宗会昌元年)。
这一年,也成了吐蕃王朝的终结点。
那朗达玛又是何时被推上王位的呢?
这就涉及到热巴巾(赤祖德赞)去世的时间问题了。
藏文史料《布顿佛教史》、《贤者喜宴》、《雅隆佛教史》、《汉藏史集》在此问题上观点相同,“藏王(赤祖德赞)三十六岁时,于辛酉年(),巴嘉垛热和厥若勒扎二人下了毒手,击断藏王的颈骨,使其脸面扭向后颈而死。”
只有藏文史籍《青史》的记载与之向左,“热巴坚,辛丑年()与唐会盟于长安,壬寅年(),盟于拉萨,癸卯年()立会盟碑于大昭寺前。从壬寅起,过十五年的丙辰(),热巴坚卒。又从同年起至辛酉年(),朗达玛在位,大灭佛教。”
藏文史料说法不一,我们来看看唐史是如何记载的。
《资治通鉴》记载:“是岁(开成三年,即年),吐蕃彝泰赞普(即热巴巾)卒,弟达玛立。彝泰多病,委政大臣,由是仅能自守,久不为边患。达玛荒淫残虐,国人不附,灾异相继,吐蕃益衰。”
考虑到在唐蕃二百余年的交往史中,两国使臣互访多达一百九十余次,每有君主驾崩遣使吊唁已成惯例。
加之,吐蕃王朝时期实行的是十二生肖纪年方式,年表比较混乱。
一般唐史有记则以唐史纪年为准。基本可以确定,最后一任赞普的交接点应在-年间(唐文宗开成年间)。
之所以,要仔细论述朗达玛被刺的年代,一方面是因为这是吐蕃王朝最重要的时间节点之一。另一方面则是,这个时间节点关系着其子沃松的生年。
二、云丹与沃松的身世谜团
几乎所有藏文教法史料中都记载着,沃松为朗达玛遗腹子,生于朗达玛被刺的次年。
按《贤者喜宴》的记述他生于火兔年(公元年),39岁时的木蛇年(公元年)去世。
但封存在敦煌藏经洞内的藏文文献中,有一篇沙州(敦煌)僧人的祈愿文,“鼠年(公元年)六月初八日,为王后赞蒙朋、王子颇章沃松的功德,由沙州两部僧伽…”。(《天子墀沃松赞母子祈愿文》)
也就是说,公元年,沃松不但已经出生,甚至连尊号都有了。
在此祈愿文中,称沃松为“颇章沃松”。
“颇章”一词,在藏文中有“宫殿”之意,可以引申翻译为“殿下”。
其后,文中又称其为“天子赤沃松赞”。这说明,他已登基为赞普,“赤沃松赞”是其尊号。
敦煌的藏文祈愿文,首先推翻了《贤者喜宴》中关于沃松生于火兔年(公元年)的记载。
同时也从侧面反证了,《贤者喜宴》中所述,朗达玛执政年代是公元至年间,以及《娘氏佛教源流》所记载的,朗达玛执政时期是至年,所言不实。
有趣的是《娘氏佛教源流》说,沃松生于水阴猪年(公元年),这和敦煌祈愿文的年代倒是能吻合,但又反过来,否定了“遗腹子”说法。
结合各种汉藏史料,我们大体上能断定。朗达玛被刺时,确实没有子嗣。但侧妃蔡邦氏应有孕在身,也就是说朗达玛至少有一个遗腹子。
如果朗达玛只有这一个儿子,或者朗达玛晚死一年,再或者沃松早生一年。可能吐蕃王朝的历史就要改写了,根本不会有云丹王子出现的机会。
但历史,真没有这个叫“如果”的东西。
事实上,朗达玛不止沃松这一个儿子。或者说,有人认为朗达玛不应该只有一个儿子。
这世界上的事儿,有时候选择多了,真不见得是件好事儿。
面对有孕在身的侧妃,长妃那囊氏心里很不爽。
于是,毛毡成了朗达玛的儿子,她也声称自己有孕,躺在宫里“安胎”。
那囊妃的哥哥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但为了“外甥未来的地位”,他不停的大臣们中间穿针引线,寻找合作者。
蔡邦妃一看情景不对,连夜逃出那囊家族的势力范围拉萨河谷,一溜烟奔回了家族老巢——雅砻地区。
雍布拉康
等蔡邦妃在雍布拉康生下了一个王子,因担心有人暗害,夜里在孩子身边遍然灯火。
孩子因此得名“沃松”意为“灯光守护”。这便是敦煌祈愿文中的“赤沃松赞”,可以译作“光护王”。
沃松刚刚出生,那囊妃就知道了,她马上把毛毡卸了货,抱着一个孩子出来见大臣,声称是昨晚生的。
关于这个孩子的来历,诸史众说纷纭。
《新唐书。吐蕃传》记载:“(达磨)无子,以妃兄尚延力子乞离胡为赞普,始三岁,妃共治其国。
也就说,唐史认为这个孩子是那囊氏兄长的儿子。
而五世达赖喇嘛所著的《西藏王臣记》则记载:“正妃买了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来给众人看,说是她昨天生下的。”
萨迦·索南坚赞所著的《王统世系明鉴》则书载:“长妃亦买一乞人初生之子,抱于怀中,伪称吾所生也。”
《贤者喜宴》中则认为,这个婴儿也是王室之子,只不过不是朗达玛亲生而已。
也就是说,长妃那囊妃怀中的婴儿,来历有至少有乞丐之子、穷人家之子、王室宗亲之子和妃兄尚延力之子四个说法。
但不管哪一种,没一个认为他是朗达玛亲生,都认为是个“山寨”的。
其实,吐蕃朝中的大臣心里也清楚。
那囊妃抱着孩子出来时,大臣们一看,这孩子也太牛了吧?乳牙都长出来了?!
您还说是昨晚出生,这不侮辱大伙智商吗?!
但拳头大的人说话算数,是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大臣们都耷拉着脑袋不吱声,也不说是,也不说不是!
不过,眼里也有不揉沙子的。
《资治通鉴》记载,时任大相韦达纳坚怒了。
他痛骂抱着婴儿的那囊妃:“赞普宗族甚多,而立那囊氏子,国人谁服其令,鬼神谁飨其礼!国必亡矣。此年灾异之多,乃为此也。老夫无权,不得正其乱,以报先赞普之德,有死而已!”
言毕,以刀割其面,血流满襟。
从他这段话里可以读出两个内容:
1、他显然不知道沃松出生的消息;
2、吐蕃赞普没有子嗣,可以传续王族之子。
那囊家族一看有人挑头反对,使兵攻破其庄园,诛韦达纳坚,并灭九族。
灭族之祸落下来,大臣们更不吱声了。
但他们也挺逗,坚持认为这孩子必须叫“云丹”,意思为“母后坚认”,就是“他老妈坚持认定”的意思。
随后,云丹被抱上王座,群臣上尊号为“赤德云丹”,唐史称“乞力胡”。
前面我说过,唐蕃多年的交往史上,不光打了多场战争,使臣互访多达多次。(谭立人、周原孙—《唐蕃交聘表》)。
唐朝得知朗达玛去世的消息后,派少监李憬赴藏吊唁。年三月,李憬到达拉萨,当时吐蕃大臣已拥立了一个大约三岁的男孩做了赞普。
《资治通鉴》对此的记载为:“达磨(朗达玛)卒,无子,佞相立其妃綝氏兄尚延力之子乞离胡为赞普,才三岁,佞相与妃共制国事,吐蕃老臣数十人皆不得预政事。”
由此推辞,李憬在拉萨见到的新赞普,应该是云丹。
但问题是,山南雅砻那边,还有个根儿正苗红的儿子呢。
蔡邦氏家族见云丹被那囊氏扶上了王座,当然不愿意了。我这个才是正宗的天神后裔,硬邦邦的嫡系传人,哪能让一个“山寨货”当赞普?
于是,沃松在雅砻雍布拉康嗣立赞普。
吐蕃大地上,出现二王并立的局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