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号第三十天:拉萨1预约游览骑行38
上午先去布达拉宫未进,预约了明天上午,之后游小昭寺、木如寺、大昭寺;下午骑车西藏博物馆参观、拉萨火车站取票、城南北京大道到城北色拉寺,共38公里;晚餐吞食藏餐(铁板牛肉、糌粑、藏式饺子、青稞酒)。
布宫身后“龙王庙”
到萨拉了,不骑行逛一圈拉萨全城,对不起我一个月的辛劳。游玩布达拉宫,完全是听了老婆的建议。按我的计划,到拉萨便结束此次骑行回家。老婆不同意。她坚持说我一路风尘,到了拉萨不玩玩布宫,不可以。最后她拿出杀手锏,让我啊不但要玩,还要好好地玩,为我们自驾游萨拉备课,到时候给她当导游。话说到这儿,非去不可了。
昨晚入住到拉萨卓奥客栈,感觉还可以。这两天就住这儿不动了,好好休息了一晚。早上起来先去了布达拉宫。我不清楚进去要预约,以为买门票就行了。预约好明天上午的时间,转到对面大广场,拍了好几张照片。又转到布宫后面,这里有个公园叫宗角禄康。“宗角”,宫殿的后面。“禄康”水神。看名字知道,布宫后面祭祀水神的地方,像我们的龙王庙差不多。这里估计是本地人游玩的地方。外地人一般不会转到这里。
随后游玩了小昭寺、木如寺和大昭寺。三座寺庙距离不远。小昭寺是文成公主进藏后,为了安放佛主十二岁等身像建设的。小昭寺名字,对应大昭。大昭寺安放了尼泊尔公主陪嫁的佛主七岁等身像。这是游玩了两个寺庙后学到的知识。
小昭寺进门处
都知道文成公主进藏和亲。原来她不是正宫王后,真不知道。松赞干布迎娶了她,是不是同时还娶了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呢?有点说不准。大昭小昭两座寺庙是我们汉人的称呼。西藏本土大昭寺称为“祖拉康寺”,称小昭寺为“惹冒切寺”。现在两座寺庙里的佛主等身像与最早建设时调换了,不知是介绍有误,还是“大小”之别?
有人说,尺尊公主不一定有。不过松赞干布的身边,左边是文成公主,右边是尺尊公主,不会错的。这些知识,如果不进来玩一遍,作为普通人,可能永远不知道。除了研究的专家学者,和对这些特别感兴趣的人。
小昭寺最早叫“惹萨”。拉萨的名字便以讹传讹而来。小昭寺是一座带有汉唐风格的寺庙,大门朝东,表达了文成公主的思乡之情。“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女孩子的情感,用这样的方式表达,煞费苦心。
古朴的木如寺
大昭小昭之间,有个木如寺。看上去没有特别的金碧辉煌,反而显得古朴、苍凉,更有西藏特色。门外白墙黑幔很有感觉。旁边是一溜转经筒。有藏民在庙门口磕头。往里是大殿。它没有大、小昭寺名气大,藏传佛教的氛围更浓郁。环境也好,特别清幽。后来知道拉萨有两个木如寺。我去的是北京东路的新木如寺。虽然“新”,建设时间是五世达赖喇嘛时期,比那个诗人达赖还早。新木如寺是老的属寺,有全西藏唯一的印经院。
大昭寺门口,影视剧里最常出现的画面。据说冬天在这里晒太阳,最能让人心情安定。大昭寺的金顶特别气派。从八廓街开始到大昭寺门前,一路都是磕拜的人。再一次感受到,有信仰的人,真幸福!门前的和番碑,风化厉害。作为历史的见证,意义重大。除了木如寺,大小昭寺庙门票都不优惠,军官证没用,老老实实买票。一个上午进了三座寺庙,里面的差距,我描述不清。不说了。留给老婆以后来写吧。
下午,先去了西藏博物馆。博物馆的展馆区有两层。西藏历史展览和唐卡、动植物、玉石等专项展览及临时展览。我主要看了西藏历史展览和临时展。博物馆,全国各地转了不少。西藏博物馆印象深刻的是造型奇特的酒器。在等级森严的西藏,喝酒,喝青稞酒,是极少数人的福利。
博物馆的特色供灯
唐卡,藏区特有的艺术形式,以佛教相关内容为主。离开博物馆,骑车去火车站取票。老婆让我乘飞机回家,我觉得飞机太快没感觉,配不上我一脚一脚蹬上来的节奏。火车可以看看风景,将骑车时没看到的部分,做一点补充。
拿到车票,心放下来了。到今天,离开家整整一个月。这一个月,一辈子也没有的体会。今天,作为游客徜徉在拉萨,一个月前出发时,一点没计划到。无论干什么,计划比不上变化。在城市里溜车,不急不躁,心情很平和。看到博物馆的好东西,都拍下来了。看过便是拥有,回家和老婆慢慢分享,想到都美滋滋的。
糌粑和铁板牛肉
不早了。去了城北的色拉寺。这座寺庙建筑年代比上午三座晚了很多,感觉规模大很多。外表看,密密的建筑,拉得很开。这里以讲经说法为主。这座庙里有很多扎仑,佛学院的意思吧。后来知道,那么多建筑,包含了围绕着它的的很多小寺庙。
今天骑行38公里,完美的句号!回到住宿的地方前,找了个当地特色餐馆,大吃了一顿。按照老婆要求,吃了糌粑,喝了青稞酒,还有藏式饺子。不过,比起老婆包的饺子,没法比。糌粑可能老婆会喜欢,我一点不喜欢。算是帮她先吃一次吧。
记录每一天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