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昭寺 >> 大昭寺图片 >> 正文 >> 正文

雄健华丽的谭副造释迦牟尼像六行孙振华分

来源:大昭寺 时间:2022/9/30
我国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

雄健华丽的谭副造释迦牟尼像

和合共生——临漳邺城佛造像展系列

佳展回顾

六行-孙振华分享

孙振华策展人空间设计师终南六行集舍主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研习者

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对于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有相对深刻的认识和研究,十多年来,遍走国内古迹,对于中国古代石狮造型演变以及唐代帝陵的规制和石刻艺术演变具有独特的见解。

“和合共生——临漳邺城佛造像展”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联合主办,河北省临漳县人民政府协办。这是年邺城北吴庄佛造像埋藏坑发掘、修复成果的首次系统性展示。

“和合共生——临漳邺城佛造像展”选取了件展品,其中佛造像精品件,分为邺城概貌、玉石梵像、邺都样式和佛韵至美四个部分,从造像环境、造像本体特色、地域时代风格及造像艺术来展示佛造像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邺城遗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西南约20公里处,主要由南、北毗连的邺北城和邺南城组成。东魏北齐时期,伴随都城境域的扩大,邺南城外围还形成了阔达平方公里的外郭区。这里西凭太行,傍临漳水,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是华北平原贯穿南北、连接东西的交通要冲,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史载春秋时期齐桓公在此筑城,始称为邺。三国曹魏时筑邺北城为王都,十六国时期的后赵、冉魏、前燕先后定都于此,北朝晚期的东魏和北齐在北城南侧新建邺南城。自公元3世纪起,邺城一度成为北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前后长达余年。

临漳古时称“邺”,曾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都城,以“三国胜地,六朝古都”享誉中外。自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到汉晋时佛教在邺城逐渐发展以致到后赵时期邺城佛教初盛,至东魏、北齐时邺城佛教大盛。据史料记载,当时全国寺庙三万多所,僧尼约二百万人,仅邺城就有寺庙四千所,僧众八万人,自此邺城成为了北方佛教的中心。

第二单元邺都样式

伴随着佛教本土化的进程,中国古代佛教造像的样式处于不断发展和嬗变之中。邺城佛教造像紧跟佛教造像艺术本土化的脚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因政治、文化、社会风俗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中国佛教造像的“褒衣博带”“秀骨清像”“曹衣出水”等代表性特征都曾在这里呈现,还出现了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龙树背屏”造像,展示出多元文化交融下邺城佛教造像艺术的魅力。

谭副造释迦牟尼像

此像头部残存水涡纹发髻,身穿通肩大衣,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持衣缘,跣足站立于莲花座上。胁侍菩萨站立于两侧,残存的菩萨头戴宝冠,佩璎珞,下穿贴体长裙,手中持物,所立莲花座由力士和护法狮子承托。

背屏上部雕佛像头光和身光,头光由内圈的莲瓣和外圈的坐佛组成,身光处雕刻对称的飞天,边缘为火焰纹,顶部中心雕刻坐佛。在佛像和力士之间浅雕供养人,环绕佛像雕刻有供养人姓名。造像背面中间雕刻菩萨交脚坐像,两侧分别为大梵天王、难陀龙王、天帝释、跋难陀龙王、供养人及飞天像,下面雕伎乐、供养人像和造像题记。造像题记中有“邯郸县庞安兵”“释迦牟尼青石立像”等文字,以及对国家富强、平安的祈愿。谭副造释迦牟尼像带有云冈造像的样式。

此像身材魁梧,两肩齐挺,具有北方佛教造像的雄健之风,当是受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前造像风格影响。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欢迎转发

谢绝不经同意擅自拷贝图文至自己公微号发布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