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的大召广场,是一个见证这座塞北古城年历史的地方。在这个开阔的广场里,有一尊呼和浩特之城的创建者阿拉坦汗的巨大铜像,有一座举世闻名的大召无量寺,还有独具明清风格的塞上老街和庄严挺立的大召释迦八塔。
呼和浩特,古称丰州,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在此设立云中郡,西汉时期曾是汉武帝军队的驻防之地。
年,蒙古土默特部落领主阿拉坦汗统辖漠南,在这里正式筑城,因城墙用青砖砌成,远望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来,呼和浩特就是蒙语中的“青色之城”的发音。明朝万历皇帝赐城名为“归化”。
年,清代朝廷为了加强防务,在归化城东北5里处,又修建了一座八旗军队的驻防城,乾隆皇帝赐城名为“绥远”。从此以后,这座城市就有了新旧两城,绥远新城和归化旧城。清朝末年,归化和绥远两城合并,合称归绥城。
新中国成立后的年,归绥市正式改名为呼和浩特市,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
呼和浩特市曾因清代召庙文化的繁荣而有“召城”之称,民间流转着“七大召,八大召,七十二个绵绵召”之说,著名的七大召是:大召寺、五塔寺、小召牌楼、席力图召、乌素图召、乃莫齐召、巧儿齐召等。
在这七大召中,其中最大的寺庙为大召无量寺,兴建于年,当时,为方便建设大召工匠们的起居,在离工地不远的地方,为他们搭建起了临时驻地,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为一处市井之地,也就是现在的塞上老街。
这个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老街,始建于明、清,兴盛于民国,修缮于上世纪90年代。如今因承载着呼和浩特的历史与文化,又被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
老街全长米,是一条拥有浓厚游牧民族底蕴的古玩街和工艺品街。街道建筑充分体现了明清时期特点,是老呼和浩特旧城的缩影。
这里有独具魅力的掛毡烫画、驰名蒙古的皮画皮饰,还有当地传统的蒙古刀饰、酒具茶饮、民族服装等。
踏入街道两旁是一些古玩摊铺,各种首饰、工艺品琳琅满目。
在店铺摊前还能看到有烫画艺人在现场作画,其手艺之高超,动作之娴熟,让人叹为观止。
每年从世界各地前来这里感受草原游牧文化,一睹明清遗韵的游客络绎不绝。这里不仅有各式传统文化的历史遗物向游人诉说着历史,还有着新兴的现代民族手工制品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