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耀玄
呼和浩特,旧称归绥,也称之为呼市。是我的出生地,也是我从小到大生长的地方。它的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所以,走在呼市的大街上可以看到各种关于青城的印记。
要想了解一个地方,首先要了解品尝它的美食。呼和浩特的美食也是数不胜数的,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手扒肉和烤全羊,还有很多其它的特色美食。
先来说说焙子吧!焙子是将发酵的白面兑食用碱揉匀,再分别掺入植物油、糖、盐、鸡蛋等,成形后放入特制的炉灶,先烙后烘烤而成的一种食品。是一款更适合青城宝宝体质的内蒙汉堡,只要走在呼市的大街上就能看到卖焙子的摊铺,阵阵的麦香味扑鼻,它不仅香味浓厚,而且耐饥还方便携带。焙子的种类有很多,白焙子、咸焙子、甜焙子,形状也是各式各样的,方的、尖的、圆的,总能让你找到顺眼的一种。其中最出名的还是牛舌头焙子,它因为形如牛舌头所以被命名,这种焙子不光可以单吃,还可以夹各种小吃,只要你想夹,夹什么都可以,总会吃出一道“大餐”美食的味道来。
带有浓重地方特色的羊杂碎,这个也是我的最爱。咸香的汤里面有各种羊的内脏和软烂的土豆,再配上热乎乎的牛舌头焙子,香惨了。早餐吃了这碗羊杂碎,一天都精神。其次是烧卖,烧麦是塞外青城的传统名吃,大多是羊肉大葱馅儿的,来了呼市不吃羊肉烧麦那可就算白来了。吃烧麦还要配上热热的砖茶和闲聊,这一顿早餐才吃的舒爽。和林炖羊肉更是招待客人的一道名菜,食材很简单,就是吃沙葱的和林羊和土豆,只用基础的调料却做出了让青城人魂牵梦萦的味道。蒙古奶茶也是呼和浩特的美食名吃的标配,蒙古语称之“苏台茄”。是由砖茶、牛奶,盐制成的,配着奶豆腐、炒米和肉干一起吃的,我比较喜欢把这些东西都加在奶茶里喝,看个人的习惯。特别是在内蒙古寒冷的冬天,喝着热气腾腾的奶茶,吃着手把肉,是怎样的一种惬意幸福啊!
一说起内蒙古大家都会想到辽阔的大草原,是飞驰在马背上的民族。但是,内蒙古不只有一望无际的草原,蓝天白云和牛羊马群,还有很多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而呼和浩特作为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大窑文化”掀开了呼和浩特人类文明的历史,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胡服骑射的发祥地,是昭君出塞的目的地,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交汇、碰撞、融合的前沿。
春秋战国时期,呼和浩持地区就已成为是我国北方民族的生息、繁衍之地和开发、创造草原文化的历史舞台。呼和浩特北拥草原、南临黄河,境内有战国赵长城、秦汉长城、明长城和北魏盛乐古城,有公元1世纪作为“胡汉和亲”历史见证的昭君墓,有世界上唯一用蒙古文字刻写的天文图金刚舍利宝塔,有被誉为“佛教建筑典范”的席力图召,辽代的万部华严经塔。除此之外,这里还有五塔寺、大昭寺、公主府、将军衙署、喇嘛洞召等景点。
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昭君出塞这个经久不衰的故事,而在呼和浩特的郊外就有一座以“昭君墓”为主题的博物馆。这里全面的展示了昭君墓的文物和昭君出塞历史的重要场所,游客们可以在这里了解王昭君一生的传奇故事,以及为汉王朝和边塞人民的安定团结民族融合做出的贡献。这里还有舞台剧演出,众多的演员们穿戴古装和生动的肢体语言用情地表演,让游客们感受到王昭君的生平以及她对中原做出的一系列贡献。经过了这几年的建设与发展,昭君墓博物院已经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每年都会定期在这里展开一系列的活动。
大昭寺是一座大藏传佛教寺院,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为“无量寺”。它不仅是一处佛教圣地,还是一处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寺庙内部的建筑很有考究,结合了藏式和传统中式的庙宇建法,里面还收藏着众多文物,是研究蒙古族历史和宗教文化的珍贵资料,如果有对蒙古族文化和藏传佛教文化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大昭寺内参观了解。
如果说寺内的氛围是庄重而尊敬的,那么寺外就是热闹与繁华的,这是呼和浩特人民晚饭后的悠闲时光都在大昭寺的前门广场上一一展现了出来。尤其在每年的夏天,在偌大的广场上聚集的人山人海,有跳广场舞的、有直播的、也有遛娃散步的等等,热闹非凡。
大昭寺可以说是占据了我整个童年时期,在小学的时候,学校和家就大紧邻着昭寺,居住的小区和学校离大昭寺后院墙只有三四百米。每天写完作业最盼望的事就是父母带着我去广场散步消食,于是,我们吹着夏天的晚风来到了大昭寺,听着动感的广场舞音乐,坐下来欣赏各类滑滑板的小朋友。
大昭寺广场的西南面,是古老的“塞上老街”,它是历史文化街同时也是商业街,地上是青石板石头铺就的,两边的民居房屋很旧,留下了明清时的古色古香遗韵。这条街好玩儿的好看的可多了,老字号的蒙和轩、瑞昌号、隆盛泰、皮草堂等商铺座落在两侧,还有许多蒙古刀、弓箭、银杯、木碗、银首饰、皮画这些充满蒙古特点的工艺品。
我小时候常常是手里拿着父母哄我安静的蒙古老酸奶,听着父亲和小贩讨论着工艺品的价格,眼睛还不断瞅着旁边可爱小羊的玩偶,这时就会向母亲闹着要买,通常结局就是我们一家人都拿着自己心仪的物品满载而归。直到现在我的房间还有小羊三件套。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已慢慢长大。近十年后的我再去到大昭寺的心境已变,看着原来熟悉的地方有了很多改变,不变的是我的童年记忆,这些美好的时光永远存在我的脑海之中了。
年少时,总向往着外面的世界,是如何的精彩;总想在别的城市住上几年,去感觉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不一样的城市氛围。当高考结束后,我如愿以偿的考入了北京的一所知名学府,离开了我的家乡,在这个大学渡过了好几年的时光。
今年夏天,当我放暑假回到离别已久的家乡呼和浩特时,当我再次踏上这片故土,听到熟悉亲切的呼市地方语言时,我才忽然明白故乡的山好水好人也好!深深的感到,不管我离开了多久,我的根在草原,我的心从未走远。无论我走到哪里,我仍然是母亲的孩子,是青城的儿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