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昭寺 >> 大昭寺发展 >> 正文 >> 正文

宗喀巴大师对藏传佛教所做的贡献

来源:大昭寺 时间:2023/6/20
北京医院手足癣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833641.html

因明是佛法的城墙

戒律是佛法的根本

中观是佛法的见解

密法是佛法的精髓

以因明的逻辑了解中观

以戒律为根本修行密法

今年是宗喀巴大师圆寂年,作为一个宗喀巴大师的弟子,想跟大家分享宗喀巴大师是什么人、他如何修法,以及如何弘扬格鲁派。宗喀巴大师小时候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孩子,无背景支持,无钱财等身,但最后他却创立起一个教派,虽然这并非他的初衷,却也因此培养出很多大学者和成就者。同时在我看来,宗喀巴大师还有更大的功德,在于他拯救了当时的藏传佛教。

为什么这么多当时顶级的学者都愿意跟随宗喀巴大师学习,为什么大家相信他是文殊菩萨的化身,这些都离不开宗喀巴大师的智慧之光,他以因明的逻辑建立中观思想,以戒律为根本去修行密法。这就是我今天想分享的关于宗喀巴大师的重要内容。

对人修清净心,对法修恭敬心

宗喀巴大师出生于青海湟中县,他的出生地藏语叫做“宗喀”,所以称他为宗喀巴,意为在宗喀出生的人。他7岁时,被敦珠仁钦法王带到夏琼寺,夏琼寺坐落在青海一座美丽的山上,相当于当时的闭关中心。宗喀巴依止敦珠仁钦法王,在这里学习了9年佛法,在佛学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16岁时,仁钦法王认为这个小孩颇具慧根,需要进一步学习,于是宗喀巴大师离开夏琼寺,跟随当地商人一起前往西藏。在求学佛法的过程中,他拜各教派高僧为师,萨加、宁玛、噶举、觉囊不一而足,吸取各家之长,并对显密二宗、大小二乘了如指掌。

宗喀巴大师按现在的话来说,做人非常低调,但做事却非常高调。他对人修的是清净心,对法修的是观察心。因为他对善知识修学极为圆满,所以他得到了很多如法的传承和加持,同时他也以一种智慧和勇敢的心态来观察和了解所学习到的知识,这也是他学得最好的主要原因。宗喀巴大师学习努力精进,闻思圆满、通达佛法后再进行实修,在这一学修佛法的过程,宗喀巴大师写出了18部文集,阐述了五部大论,因明、戒律、中观、般若、俱舍,和密法的殊胜,他对佛法的理解是直接寻找根本,其中一些思想跟他的上师们会有不同,甚至有时还产生了冲突。

上师赠送祈祷文

现在大家都会念诵宗喀巴大师祈祷文《缘悲赞》,里面写道:无缘慈悲大海观世音,无障智慧总主文殊师,雪域圣哲之首宗喀巴,洛桑扎巴我向您祈祷。其实《缘悲赞》是宗喀巴大师写给自己的根本上师仁达瓦大师的,原文是“无缘慈悲大海观世音,无障智慧总主文殊师,雪域圣哲之首仁达瓦,熏奴洛追我向您祈祷”。熏奴洛追是仁达瓦大师的名字,当时宗喀巴大师还没有创立格鲁派,而仁达瓦大师已经是当时萨迦派的大德,仁达瓦大师知道宗喀巴大师破斥自己的思想,尤其在空性方面,但他依然觉得宗喀巴大师是观音菩萨、文殊菩萨的化身,这就是上师对弟子的慈悲、勇敢、智慧和包容,这也是修行人的境界。所以仁达瓦大师把《缘悲赞》祈祷的名字改为宗喀巴,把如此殊胜的祈祷文送给了自己的弟子。

宗喀巴大师对当时藏传佛教的调整主要集中在因明、戒律、中观、密法四个方面。

观察因明

首先是因明。在当时的藏区,学佛有个观点,因明只是让人变得聪明和智慧而已,产生的分别念、所知障,这些都是修行的障碍,没有解脱和成佛之道。宗喀巴大师的思想直承于印度那烂陀寺的两大因明学家,著有《集量论》的陈那论师和著有《释量论》的法称论师,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对因明思想新的见解。宗喀巴大师认为,因明学不仅仅是关于辩论的技巧,还摄尽一切如来教法的修行次第,任何人的修行,从初发心到成佛果,应由下而上,由浅入深,次第不能有错乱,更不能漏缺某部分而专修某一层次的法义,这是一套从论证抉择信仰,到内在修行解脱的逻辑体系。宗喀巴大师用因明学搭建起学习佛法和辩经的路径,它处处不离逻辑,又处处不离解脱,同时也用因明学给佛法建立起最坚硬完整的城墙,在其因明理论的基础上,任何人都破不掉佛法。后来,宗喀巴大师的两大弟子,克珠杰大师和贾曹杰大师分别也写了关于因明的大论,《广释明论》和《因明道论》。

观察戒律

其次是戒律。这在当时藏区是一种乱象。有很多修密的人,觉得戒律是一种折磨,修密法得自在,衣服穿得佛里佛气,说话神神叨叨,行为乱七八糟。所以当时修显宗戒的人对密法有很大意见,但反过来修密的人又看不起显宗的出家戒,于是找个借口,大吃大喝,娶三四个老婆,结果就乱了。宗喀巴大师提出,修任何法,无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戒是一切修行的根本,是佛法的根本。戒律从因果中发展而来,没有戒律,就没有规矩。宗喀巴大师认为,修密的基础是清净,是正能量,于此之上产生菩提心、出离心、空正见,然后才能将负能量、烦恼、生死、障碍、痛苦转化为道用。如果没有前面的基础,直接转化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是宗喀巴大师对当时修密乱象的调整,到现在格鲁派的出家人戒律清净,也与此有很大关系。

观察中观

再次是中观思想。在宗喀巴大师之前,禅宗思想直接从汉地传到了西藏,当时人们讲大圆满大手印,都是藏传佛教的修行人自己的感悟,对空性的理解讲得越来越多,距离那兰陀寺的中观思想越来越远,在这个过程中,宗喀巴大师仍然选择直接研究印度那烂陀寺龙树菩萨和月称菩萨的大论,研究缘起性空,在相当长的时间,他也非常痛苦。在见到文殊菩萨时,文殊菩萨回应他,空的部分有点执着了,缘起存在还没有圆满,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境界还差得远,需要继续修。此后,宗喀巴大师携八大弟子一起闭关苦修,供曼扎拉磕头,念经做四加行,在消除业障和积累福报的基础上面,宗喀巴大师拥有了三个重要的证悟空性的原因:第一是亲近善知识的修法非常圆满;第二是消除业障积累福报的修法非常圆满;第三是佛法的大论经论非常精通。在证悟空性后,宗喀巴大师写了五部关于中观思想的大论,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由此也吸引了大量人才跟随。

观察密法

最后是密法。正因为宗喀巴大师用因明的方式来了解中观思想,空性产生了;以戒律的清净来学习佛法,修行也如法了。在宗喀巴大师撰写的18部大论中,有9部都关于密法,让很多学佛者找到了成就的路径。比如《密宗菩提道次第广论》,是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修法解释最圆满、最完整的一本著作。藏传佛教内部关于无上密法的书籍,写得最多的就是宗喀巴大师,甚至与印度佛教那烂陀寺专修密法的人相比,也没有那么多关于密法的著作和讲经。所以关于密法的部分,格鲁派有最多、最全面、最圆满的内容,也是讲得最清楚、最系统的。宗喀巴大师开始了藏传佛教显密双运的修法。

格鲁派的由来

后来,宗喀巴大师在距离拉萨约公里的甘丹山上闭关,山上有寺庙名为甘丹寺,自此而来的传承就为甘丹派,其名字就慢慢演变为格鲁派。格鲁派的“格”就是甘丹的意思,“鲁”就是派的意思。甘丹寺是宗喀巴大师创立的第一所寺庙,也是格鲁派的第一个寺庙,后来再慢慢有了色拉寺、哲蚌寺、扎什伦布寺、塔尔寺、拉卜楞寺等,格鲁派的传承就这样一步一步在藏传佛教里发扬光大。虽然格鲁派是最新的教派,大概多年历史,而今已逐步发展成为藏传佛教最大的教派了。

正因为当时西藏不少有名的大师、学者、修行者都成为了宗喀巴大师的弟子,所以宗喀巴大师的法门从一众人才中被弘扬出来,它从来没有建立于烧香拜佛、求神通,到现在格鲁派都是一个学院派、人才派、思想派。在宗喀巴大师的思想中,因明是佛法的外墙,戒律是佛法的根本,中观是佛法的思想,密法是佛法的精髓,这是宗喀巴大师的功德,他的有名也在于此。

甘丹赤巴,与众不同的传承

格鲁派还有一个与别不同的传承——甘丹赤巴。在宗喀巴大师圆寂的那一年,他叫来他两大弟子之一贾曹杰大师,对贾曹杰大师说:“我圆寂了以后,你要代表我来传承与弘扬格鲁派的法脉、那兰陀寺的思想。”接着宗喀巴大师把他的法帽与法衣赠与贾曹杰大师,从此以后贾曹杰大师就成了宗喀巴大师的代表,也就是甘丹赤巴——格鲁派的代表,也是格鲁派主要的传承上师。甘丹赤巴就是甘丹法座的持有者,拥有这个头衔的人成为格鲁派的领导者,格鲁派的弘法方向、戒律方式和基本要求等都由甘丹赤巴决定。此传承到现在是第任甘丹赤巴,约年的历史。藏族人有一种说法:“任何孩子努力学习、修行佛法,都有希望能当上甘丹赤巴的,因为甘丹赤巴的法座是空的。”

甘丹赤巴选任制度是一种非常民主的传承形式,担任此职务不分是活佛还是法王,甚至是普通的出家人,也不论出生地区和出身的寺院以及贵贱高低、声望大小等,担任甘丹赤巴的首要条件是要精通显密经论和非常清净的修行者,能成为甘丹赤巴的人大多不愧为一代佛学宗师。当代甘丹赤巴的选拔,首先需要在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圆满学习五部大论等显密经典,精通格鲁派传承法脉,考取拉然巴格西学位后,在上密院或者下密院担任六年以上主持或堪布的职位,圆满了以上条件才能有资格作为甘丹赤巴法座的候选人。一般达到这个标准时,候选人已经四五十岁了。到了他大约七八十岁时,候选人里福报和智慧最大的、戒定慧清净和圆满的人,才有机会登上甘丹赤巴法座。当然,因为他是宗喀巴大师的代表,一般人也坐不上甘丹法座,所以说甘丹赤巴的法座是空的,能者居之。以另外一方面来讲,担任甘丹赤巴主要是依靠个人的学习和修行,没有其他别的条件,学得好、修得好甘丹法座就是为你而空的,这就是一个非常科学、非常民主、也非常佛学的、如理如法的传承方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8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