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更是一个民族的脊梁和灵魂,它铸造着国家和民族的心灵和品格,一个民族有了文化自信,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人民有了信仰,国家才有力量,民族才有希望。而文化自信是促成这些目标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在这个时代,涌现了许许多多富有时代气息、个人风格鲜明的艺术家。他们具有超高的艺术造诣和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质,且全心全力拥党爱民。他们以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不断努力,不断创新,通览古今,融贯中西,使中国书画艺术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将中国艺术逐步推向世界艺术之顶峰。
江山壮丽,人民豪迈,新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在中国文化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产生了一大批如赵无极、丁绍光、刘阿本、朱德群、吴冠中等享誉中外艺术界的华人艺术家,他们被尊为中国艺术的脊梁,他们给世界艺术带来一抹中国红,以耀眼夺目的成绩,再次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大师的造诣和魅力。刘阿本老师作为新时代艺术家在文化领域的贡献和影响力是被全国广大文化者所认可和不可忽视的,值得每位文化学者赞赏和学习的艺术楷模榜样。
刘阿本,字莫闲,号滋艺堂,年生于重庆市永川,职业画家,系“艺庐”世家第十二代传人。自幼随父刘声道学习金石、书画。后又师从董寿平、刘继卣等诸位老先生。嚼墨五味,解绳索新,案牍耕耘五十余载,且创作出的“洗墨洗彩法”在画坛独树一帜。
从年至今,作品曾获中国美协全国大展成就奖一次、铜奖两次、九次入选。在年《君子宏论天下兴》等十七件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性收藏。其作品先后被国家党政军机关、美术馆、艺术团体,海内外收藏家所珍藏。已出版有中国独树一帜名家《刘阿本画洗墨竹》《中国优秀美术家·刘阿本》《刘阿本中国画作品》等画册。作品入编《当代中国画精品选》《中国画二十家》等二十余部大型画集。
现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永川区文联副主席,今日鉴藏美术馆艺术顾问。
一眸阿里
cm×cm
无言之意尽在其中
唐钦贤
满纸云烟生笔底,万竿泉壑在胸中。
剪却江南一枝春,平添岭北半抹红。
阿本先生之画,山色空朦,林壑优美。远观之,黛巘层叠,沿山势逶迤而上,清溪潺湲,随巉岩疾驰而下,是处烟横雾绕,古木葱茏,倦鸟思归;详察之,余晖过蹊,返影入林,隐隐板桥飞野渡,叶叶芥舟泛碧波,似有牧笛出幽谷,亦疑松子落山涧。闭目漫品,则余音绕梁,意趣无穷。
王摩诘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是从诗学的视角来看国画的,“山水”的显著特征是“写意”,故须“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神思》)。阿本先生之作,善用笔墨的意趣,纵横挥洒,“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文赋》),渲染出或淡雅,或清新,或空灵的意境,引你浮想联翩,神飞于空明澄澈的境界。
昂扬天际
cm×cm
画不在于尺幅的大小,也不在于着墨的多少,而在于意境之高下。纸张再大,也难以囊括山河万端;笔墨再多,也难以写尽人生百态。它需高度概括与提炼,需适当留白与虚澹,以“有限”去写“无穷”,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诗品》)。阿本先生之写,知黑守白,虚实相生,繁简相因,浓淡相宜,开合自如,故能涉笔成趣。
画面悠远,雾漫云依,烟雨朦胧,乍看“似有似无”;凝神细品,其每一点画,又绝非“可有可无”,笔精墨妙,不可稍动。“有”中有“无”,“无”中生“有”,方能以小见大,以近知远,以“所见”知“所未见”,亦方能见“象”而得“意”,得“意”而忘“形”。阿本先生之铺毫,真可谓笔不虚设,点墨成金,意跃纸上。
唐河清溪高山来
cm×68cm
阿本先生说:“我把山水带回家。”他不辞艰劳,远涉千山万水,搜尽奇峰,胸藏丘壑,故信手拈来,自然天成,遂有《养志归真——刘阿本山水画藏区写生集》。虽名“写生”,实乃“写心”。“家”中之山水,哪及九州之山水啊?这本“山水”画集,凝结了阿本先生镂心呕血的匠心,体现了一种乐而忘我的情愫,一种执着追求的情怀,一种将“山水”之美馈赠给读者的情结。
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趣万千。
以此补白,并就教于方家。
壬寅年正月于自在堂
林芝春潮第一犁
cm×cm
天地之间有大美
读刘阿本西部画稿有感
方炳焯
阿本先生前后历时三年多,行程多公里的西藏写生之行,是他创作生涯中一部重要的画集《养志归真——刘阿本山水画藏区写生画集》付梓出版,这让我感到无比惊喜!
阿本先生的进藏之行蓄谋已久,对他本人来说,这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他的朋友圈中也不算什么秘密。多年前,阿本先生就心心念念,无论如何都要到西藏进行一次艺术“朝圣”。的确,阿本不是一位只懂得坐冷板、耽于画案的作画人,在行走和游历中获得创作激情与灵感,以画笔直抒胸臆,给一山一水以生命的气息,似乎是阿本的一种执念,或者叫做心愿吧。所以,从他启程沿川藏线入藏的那一刻开始,我和许多熟悉阿本的朋友一样充满期待,当然也坚信,此行必定会成为阿本艺术观念的升华之旅以及创作上的丰收之旅。
其实,西藏之行对于一位年近花甲,对艺术又有着圣徒般虔诚的老者,必定是一次充满艰辛的探险之旅。从朋友圈的动态更新中,在我有限的关于西藏的地理认知中,看到阿本和夫人一起,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不仅坚持了下来,而且几乎每停留一处,都会留下不少素材和画稿。唐古拉、珠峰、冈仁波齐、大昭寺、布达拉宫、哲蚌寺……,所有我能想到的或者闻所未闻的地方,阿本几乎都作了停留过并抓紧时间留下写生画稿。对他来说,这不是为了“打卡”,而是以一个行者、一个画者的眼光,用心去观察、体验、发现雪域高原的大美和那份垣古至今的淳朴与自然。一路跋涉的所见所闻,对画家本人一次次心灵的震撼和感动,让阿本创作激情勃发。在他自己记录的进藏手记中,曾经忆述了几个终生难忘的场景:有一天,汽车在漫天风雪中慢慢爬过折多山,车窗外,在遮天蔽日的暴雪中,忽然见到一位藏族妇女独自一人赶着一群牦牛逆风而行;在进藏公路以及各大寺庙的广场,他无数次邂逅一群群不远万里,一步一叩前来朝圣的善信;在哲蚌寺,他还亲历了一位藏族汉子在叩拜之后,把毕生积蓄全部捐给寺庙的场面。总之,在西藏,每一个人虽然陌生,但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平静、安详,眼神坚毅有光,有一种用语言无法表达的幸福,总会给人带来莫名的感动。几年里一路走来,一路观察,一路写生与创作,对艺术家的创作会带来一些什么影响?阿本的作品自然会告诉你。读者也自然会从画集里面的《折多风雪添妖娆》《措钦大殿前的广场》《唤醒心灵》等让人过目难忘的作品里感受到阿本跟以往创作所不完全一致的艺术表达。我也无法从技法上进行准确的描述和评价,但是画集里那些漫天飘舞的雪花,那些眼里有光的叩拜者,那些在茫茫苍苍的旷野里一边春种一边喝着酥油茶的农人,还有苍穹之下铺天盖地的雪山和草原,甚至画面中那些大片大片的留白,都在向我们述说着一种艺术家的执着信念和不懈追求。天地之间有大美,艺术家只有不断超越过往,超越自我,才能进入艺术的新境界。
这是我在翻阅阿本先生西部画稿时的一点感悟。
遵嘱为记。
山色含秋水含春
cm×68cm
长林众草无边香
cm×68cm
江山如画自染色
cm×68cm
湑水不绝涤吾心
cm×68cm
山高云深处大地草茵绿
cm×68cm
心航艺海——父亲诞辰百周年祭
刘阿本
家父刘声道,生于年农历2月23日,逝于9年农历9月30日,享年88寿。关于父亲在世时为人、为事、为艺的诸多往事,在家乡永川乃至川渝地区,人们至今谈起仍津津乐道、历历在目。他的事迹、从艺生涯,于我和家族乃至受家父影响的从艺者来说,犹如一束光,始终照耀着我们,给予我们勇毅前行的方向和力量,让我和后辈们仰止。
一直以来,我总想着为父亲的一生写点什么,或回忆、或记录,但因笔力不逮,断断续续、始终未成。时逢父亲百岁诞辰,耳顺之年的我重拾初心、不再忐忑,拿起笔头、静心记述,不虚美,不隐陋,只为还原一个最真实的父亲、一个最真诚的艺术家。
年,虽然家里已不富裕,但父亲对我的学习从未有过放松,要求每天早晨必须背诵唐诗,上午9点学习毛笔字,10点后学画画,下午又教习我各种雕刻和传统国画,当时的教材就是一套“芥子园”画谱。记得学习清代陈东桥画写兰花的事,(写兰是文人画的特点)讲究书卷气,初学时编有口诀:“一笔长,二笔短,三笔四笔穿凤眼……。”关于笔墨怎样转让、提按、浓淡,父亲都会一一给我讲解、画给我学习,还特地注录选学一些历代名家对画兰草的论句。晚上,父亲把我抱在怀里学习古文或《千家诗》,父亲教读一句,我就跟着诵读一句,十天半月后基本就能背诵。然后,父亲又教我用笔抄原诗,数十次默写,再后来才是对全诗进行解析。大概七八岁时学习文天祥《正气歌》,父亲在讲析文中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时,如“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稽待中血……。”常常激动不已、声音哽咽,要求我学习先贤,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往昔岁月、虽然艰苦,但被父亲抱在怀里读书学习的日子,现在回忆起依然感到甚是温暖。
其实父亲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大多集中于六十年代之前。如年,用殷伯长诗创作的《狮子滩拦河大坝》微雕画,今收藏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同年用前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伏罗希洛夫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演讲词,近多字组成的伏老肖像画作品,经周恩来总理作国礼赠送他本人,这是父亲一生中的宝贵荣光。关于这件作品,当年新华社在《人民日报》上还专门发表过通讯社电文,引起了较大轰动。此外,父亲还能在一颗米大小的象牙骨上完整的刻画马、恩、列、斯、毛组画像,这些作品都在重庆上清寺地方工业馆展出过,受到市领导接见和市民的广泛好评。
父亲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涉猎的艺术门类有诗词、金石、书法、绘画、竹雕、微刻及仿古工艺、古代字画修复等。我是在十七岁那年才真正接触家传技艺,如仿古、古代字画修复等。父亲做事做人为极为严谨,在授课时,很少有过笑容,总是板着脸讲述复制与修复的区别,对所用颜料、纸张、墨锭、印泥及作品岁月里留下的“包浆”作旧,都手把手示范。因为无论是复制还是修复古代书画都是一项极为吃力费时的工作,首先要熟读作品的来龙去脉,还要把握笔墨的先后次序。因为工具繁多、程序复杂,稍有误差,不仅画趣皆无,最后甚至可能毁坏原作。在外很少有人知道他有此“绝技”,更不允许我在外谈起修复技艺的“秘法”流程。父亲常说:“复制就是造假,修复就是让原作重放昔日的精神,所以复制和修复是两回事。”
年初夏,父亲应原重庆博物馆之邀,复制馆藏董必武老人书法作品,其古法流程有影描、写填、治印、用泥、做旧、夜露、旧裱等,作品完成后博物馆领导及专家均十分认可,并长期代替原作展出。次年,父亲又为成都私人藏家廖翁修复明代唐寅原作《柳亭燕戏图》,作品为三尺纸本立轴,修复流程有起层结心、团修古纸、補墨施色、出旧复位、回归原裱等。
父亲是一位有梦想的人,总想为家乡做点有意义的事。年春季,父亲带领家人和弟子在石龙山上大兴石刻,计划石刻浮雕五十幅,历代名家书法作品千余件,打造国内最大书法摩岩石刻艺术群。历经三年的艰苦奋斗,完成《石龙吐瑞》浮雕一幅和三佰多幅书法石刻作品,后因种种缘故而不得不放弃这项事业。曾有报道《从一颗米的微雕到一座山的雕刻家》刘声道石龙山摩崖事迹。事后父亲常说:“人生的事十之八九都不会如自己的意,但享受这苦难的过程才让人生更加的有意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父亲是一位豁达的人。年孟春,父亲写信给我,说需要十张丈六宣纸创作一幅通景巨画,另用一张丈六宣纸用于两边书法对联。这年父亲已七十三岁,在来信中谈得很认真,并十分迫切地要求必须尽可能地早日将宣纸送手中,便于创作所用。我原想父亲只是一时兴起,毕竟年岁不饶人,身体与精力能不能允许,我实在不敢想。尽管如此,接信后我还是赓即对宣纸等创作所需品做了安排,但实在担心父亲身体,所以一边准备着,一边利用宣纸运输途中的空档期,想着让他冷静下来,再做打算,并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珠海的几位朋友,请大家帮忙解释我对此事的想法初衷。父亲久未见我复信大为恼火。得知父亲对我已经生气,似怒发冲冠……我抓紧赶办,月后父亲收到转运至他用的宣纸,又如孩童一般手舞足蹈、喜色难掩。历时三年半时间,终于完成了《春山白云苍龙图》,作品单幅规格高cm,宽cm,共计10幅通景画,是父亲在世时创作的最大巨画。在三年多的创作时间里,父亲没有生过一次病、住过一次院,精神饱满、神采奕奕,食宿极有规律,作品完成后朋友们前来祝贺,一时间陋室高朋满座,热闹异常,不经意便传遍了斗门镇。一位澳门藏家愿斥巨资收藏《春山白云苍龙图》,父亲予以婉拒。事后我问及缘由,父亲只是慈祥和言地说道:“留给后人,留给家乡……。”现在这幅巨画已永久性收藏在永川博物馆,供人们欣赏、凭吊。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眼看父亲一天天老去,且病魔伏生,终日昏昏沉沉、寡言少语,只在上午或清醒时看书,看看我作画,空闲时渴望他点评我的作品,他淡淡却饱含深意地说:“到生活中去寻找你要的答案吧,不要做一个无根之意的画家。”父亲停顿了很久接着又说:“我一生没有什么积蓄,也没有给你和你姐姐留下什么值钱的东西,我想我的勤奋以及做人的原则,你是可以继承的,淡泊名志的人生,不是一句空话;一丝不苟的作画,也不是一句顺口溜……”
现在想来,作为家族艺术的传人,一路走来,父亲的这些话使我受用终生。在纷繁的世事中,他让我能淡泊名利,对艺术始终有所坚守,不懈求真,让“艺庐”发扬光大;父亲于我,亦师亦友,在翰墨丹青中,如影随形。用我的余生,行走在家乡和祖国最壮美的山河大地之间,努力绘就新时代的岁月芳华,我想这便是在父亲百年诞辰时对他老人家最好的祭奠和纪念!
壬寅正月初八深夜于滋艺堂
神山聖洁
cm×cm
如此江山好安家
cm×68cm
那山那水有佳人
cm×68cm
湑水朝雾
cm×68cm
烟笼寒山月笼沙
cm×90cm
叩闻神山几回寒
cm×89cm
巍巍昆仑马拉松多
cm×68cm
唐河悠悠向东流
cm×68cm
山高水长
cm×68cm
山溪鸿语道春秋
cm×68cm
旭日东升映桃源
cm×68cm
那得闲功咏雪晴
cm×90cm
琼花绽春伴清流
cm×68cm
茶君独吐好个香
cm×68cm
桐花桐城春归处
cm×cm
国家的强大,需要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斗,更需要那颗闪闪的红星,指方向、把路开。年,我们共庆了党的百年华诞。今年,我们将喜迎党的二十大。在新的征途中,四海同心的艺术工作者们,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前行力量,阔步新征程、担当新使命,争做艺术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