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北阿坎德邦作为落地后的第一站,对于第一次到印度的人来说,具有某种挑战性,但对我来说,山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事物,而那些最难到达的神圣之地,也大都隐秘于深山之中。
作为年9月才设立的新邦,整个北阿坎德邦坐落于喜马拉雅山南靡,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朝圣之邦”。赫里德瓦尔是与瓦拉纳西比肩的恒河圣地,每年的朝圣季人山人海,往北走几十公里就是全世界瑜伽爱好者都向往的瑞诗凯诗,继续北上,四座分处不同雪山脚下的神庙是印度人热衷这一区域的重要原因——它们几乎是整个北印最神圣的庙宇。
就像藏人一生中必须去大昭寺朝拜和冈仁波齐转山一样,印度教徒也把寻访四个雪山圣地做为一生的目标之一,这四个地方被称为“CharDham”,走完一次为一个轮回,是朝圣者实现从轮回中解脱的至高之地。从西往东,依次为:乌达嘎汐(Yamunotri),根戈德里(Gangotri),凯达尔纳特(Kedarnath)和伯德里纳特(Badribath)。
印度洋温润的空气孕育了印度文明,为整个喜马拉雅南坡带来了丰富的水汽,也让朝圣之路显得异常艰辛。三年前爆发的山洪至今令人心有余悸,巨大的尖冰和铺天盖地的石块从雪山横冲直撞而下,让上万朝圣者困于山中,上千人死亡。
神圣的宗教从踏上美丽的喜马拉雅山脉开始,神庙的朝圣之旅注定要通往诸神之路。伯德里纳特神庙(BadrinathTemple)位于阿拉卡南达(Alaknanda)河畔,海拔米,是四大圣坛中最神圣的一个,是每一个虔诚的印度教徒朝圣之旅的重要目的地。
阿拉卡南达河的地位丝毫不逊于伯德里纳特神庙,它是一条可以追溯到吠陀时代的河流——传说中,恒河女神被请求降临人间,帮助受苦受难的人类,但是大地不能承受女神降临时的力量,因此强大的恒河分离成12条神圣的支流,阿拉卡南达河就是其中一支。
连绵不断的雨水和雾气从未退散,为修路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从首都新德里出发,需要在瑞诗凯诗转车,一路在碎石上颠簸,海拔渐升,气温越来越低,塌方和水毁路习以为常,没有手机信号,两天之后,才能见到神庙的真身。
我经历了之前几十个小时的大巴后,直接从花之谷出发。哥文德伽特(Govindghat)有开往伯德里纳特的小巴,却没有专门的车站,不得不站在路边等车。没有地方坐,把包放下坐在地上,一会汽车驶过,一会给牛让路,还得接受路人的注目礼。旁边一群锡克教小哥在休息,其中一个跑过来问我去哪里,表示若等不到车可以跟他们的摩托车队走,他们有9个人,5辆车,刚好有一个空位。我想我的包太大,坐摩托很不方便,担心拖慢他们的速度,跟小哥说我再等等班车,小哥说没问题,他们还要休息一会才出发,如果改变主意随时可以找他。
这一等就是一个小时,我的耐心在尘土飞扬之下消失殆尽,车队准备出发的时候,我终于决定跟着锡克小哥们一起走。正要上车,班车出现了,我一激动,一边解绑在摩托上的背包,一边谢过锡克小哥,说既然班车来了我还是不麻烦你们了,连跑带跳冲向班车,小哥笑了笑转身骑上摩托,车队风驰电掣浩浩荡荡上路了。
没想到班车的到来简直救了我的命。
从花谷出来,一路艳阳高照,海拔降低,加上长时间的徒步,热得我只穿了T恤和薄外套,而哥文德伽特到伯德里纳特不仅海拔升高,而且渐渐天黑、越来越冷,最要命的是路况极差,仅仅25公里的路硬生生走了3小时,要是坐在摩托车上,不被冻死也要被吓死。
这不,刚坐下不到10分钟,车就停了。打开车窗一看,前面的路被水冲毁了,售票员一声令下,车里的人全下了车,我屁股刚离开座位,售票员就示意我坐下,然后自己也下去了。司机奋力开车,依然纹丝不动,于是不仅车里的全部乘客,连刚才的锡克小哥们,路边不认识的不知哪里冒出来的路人们全都加入到了推车的队伍中,我一边使劲按住车里东倒西歪的各种行李,一边盯着前面的塌方,忽然想到在巴基斯坦走喀喇昆仑公路的经历,这两个国家一分为二、互相仇视,可骨子里的乐天和团结真是一样的。
到伯德里纳特的时候已经晚上7点多了,天还没有全黑,吸一口冰凉的空气,见不远处的薄云缭绕在青山之间,冰川清晰可见,山脚几幢鲜亮的房子,满是难以置信的美丽。
随便找家旅店,吃过晚饭,早早睡下。第二天起来问路,客栈小哥说寺庙就在河边,沿着小路一路往上,看到阿拉卡南达河,转了个弯,竟是一番开阔的新天地——伯德里纳特神庙环抱在五颜六色的房子中,远处的喜马拉雅郁郁葱葱,安静地守护着这远古的圣地。
伯德里纳特神庙是为一位8世纪的先哲圣人——商羯罗大师(AdiShankaracharya)所建,就是那个在仅仅32年的生命中把佛教逐出印度、重新建立了《吠陀经》权威性的商羯罗大师,他把自己的家族都带到了那里。即便今日,这个寺庙的僧侣都是商羯罗用传统方式建立起来的家族的后裔——南布迪里人(Nambudiri)。
神庙在每年4月末到11月初开放。第一眼看上去,伯德里纳特的外观跟其他三大神庙截然不同,它的结构类似佛教寺院,色彩鲜艳的外观也更像是典型的佛教寺院。大概是因为商羯罗大师承袭吠陀之冥思方式与奥义书“万物一体”之理论后,又吸收大乘佛教思想及耆那教部分教义,而改革婆罗门教为印度教。你在其他地方看不到如此结构的印度教寺庙。
寺庙约15米高,顶上有一个镀金的尖顶,外墙由石头建成,窗户呈拱形,宽阔的楼梯通向一个高高的大门,那是神庙的正门。神庙由三部分组成:Garbhagriha(圣地),MandapaMandap(噶大山),SabhaMandap。噶大山内部有一个大厅通向圣地,墙壁和柱子上都布满了错综复杂的雕刻。圣地里供奉着从阿拉卡南达河得来的黑色石头的毗湿奴神。
据说毗湿奴第一次来到人间便踏足于此,圣歌之初啼曲将其誉为至高圣域,救苦救难的毗湿奴在山上留下足迹,圣仙毗耶娑的《吠陀》也对此地浓墨重彩,阿拉卡南达的流水歌颂着主神,湍急的河水清洗今生,恩赏来世,永远未曾停歇。每年有上百万信徒和游客步行至这里朝圣,在温泉中接受洗礼,认为这里是赐予知识和超脱的圣殿。
因为有着无尽的神话和传说,圣坛至今依然鲜活,无数前来朝圣的印度信众争相在此合影留念,每日熙熙攘攘,兜售祭物的小贩一个接着一个。伯德里纳特的神圣在古代的经文中得到了强调——经文中写道:“在天堂、尘世和地狱中,都有着许多朝圣者的圣地,但是还没有一个可以跟伯德里纳特相比,将来也不会有”。
神庙往北4公里的村庄玛纳是印度边境最后一个村庄。村庄附近有一个石窟,传说广博仙人就在那里书写《摩诃婆罗多》。再往北就是西藏,这里曾是印度西藏茶马古道的重镇。在伯德里纳特往南40多公里的县城乔希玛特,还能听到关于他们上辈人往来西藏做生意的故事。
返程的车里,看着车窗外的峭壁和奔腾不息的流水,不禁会想过去的人们究竟怎样才能完成这场朝圣。从家乡伽拉迪(Kaladi)到伯德里纳特的这段距离,超过三千公里。在这么长的路上,商羯罗用双脚从南走到了北。所以至今为止依然有无数印度教徒认为乘车会破坏这种朝圣,只有靠步行才会让你一生受益。
可能来到喜马拉雅山,不是为了得到什么东西,这也许仅仅是一个机会,一个认知自我的机会,一个降卑自己的机会。我们永远无法想象,一千年前,还没有通公路没有车辆没有地图,不知道山从哪里开始在哪里结束的年代,人们就来到这些山中,他们只是行走。
也许只有这样的态度和力量,才能继续奔赴下一个圣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