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片是由法国、尼泊尼、瑞士和英国四国合作,历时9个月拍摄的剧情与纪录大片,曾入围第72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提名以及年欧洲电影最佳摄影奖提名,并于当年获得了恺撒最佳摄影奖和音乐奖。)
这是一个发生在世界之巅一个自称多波人的部落的故事。这是一群生活在平均海拔米以上的高原的族群,以卖盐吧为生,以牦牛与雪山为伴,以占卜为神意,生生不息。
两趟卖盐的旅程,三代人的执念与奋斗,信仰与生命的传承。
生长于江南水乡的人民,不会想像高原大漠上的牧民会经历怎么样的生活。贫瘠的土地一场大丰收只能换来三个月的口粮。换盐巴并非一场浪漫的旅行,而是跋涉千里换取生活必需品小麦。
第一次旅程在故事开始前就已结束,归来的队伍少了首领拉帕,死在了换盐巴的路上。于是部落群龙无首,老酋长霆雷年迈体弱,妻子帕玛失去了丈夫,孙子帕桑还只是个男孩。
拉帕的好友卡玛本该顺理成章接任首领,霆雷却因为上一代的宿怨而怀疑。况且老霆雷还有一个信念,要把孙子帕桑培养成新的头人!
于是第二次的旅程因为这些交织在一起的矛盾,分成了两个换盐巴的队伍。
拉帕的葬礼开始了,这是原汁原味儿的西藏天葬。镜头颇有些重口味儿,影片在此处理的很像纪录片。
飞翔的秃鹫,鲜红的碎肉,丑陋的喇嘛跳着狰狞的舞蹈。看似残忍的画面在这严酷的大山中却显得无比和谐。在这个遗世而独立的角落里,时间仿佛停止了,仍然是一个神佛与恶魔共舞的世界!
霆雷在给孙子帕桑解释旅途的艰险。
老酋长的话充满了自豪,满满正能量啊!在这大雪山深处牦牛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这里淳朴的人们都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没有一丝的虚伪与矫饰,放纵与堕落。
我们爱看西藏的电影喜欢的正是这一点。来到这纯净的大雪山深处,逃离所有尘世无谓的欲望与烦恼,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让灵魂得以升华。
我们生活在城市的丛林之中,拼命挣扎只是为了避免堕落;追求卓越只是为了远离平庸。
影片纯用白描的手法。这里的寺院远远没有布达拉宫的庄严雄伟金碧辉煌,反而显得灰暗破败。却又和谐地与大山融为一体,仿佛渗透进了多么多波人的血脉难舍难分。
然而,诺布却拒绝和霆雷一起出发。
卡玛早已带着青壮年出发,老霆雷坚持要在神指定的日子,四天之后带着老幼妇孺一起走。众人充满了疑虑,不过老霆雷是不会放弃的。
他瞪着眼睛大吼着说出了这几句话。
”
船长称之为励志三连!
船长创业的时候一定要让每个成员来看这部电影。几个老人都能完成这样的壮举,还有什么事情是我们做不到的吗?
运盐的路漫长而又曲折,幼小的帕桑坚持不住了,母亲帕姆心疼地来给他求情。
老霆雷只是意味深长地说了这么一句话。
话音未落,帕桑已经健步如飞地一个人向山上走去。在这一瞬间,他已经成长为一个小男子汉。
生活越艰辛,信仰便越坚定。在风刀霜剑之下,只有佛祖的明光才能给他们带来足够的安慰。他们可以千里等身长头一直叩到大昭寺,他们可以在拉卜楞的白塔前转一万次,只为求得一个美好的来生。
在朝圣者口中霆雷得知已经落后卡玛进度五天,老酋长坐不住了。从寺庙赶回的诺布的话了他启发:
迁徙的候鸟、运食的蜣榔和跋涉的人在面临两条路的时候,都选择了最难的路。因此,候鸟的种群得以延续,蜣榔的困境得以摆脱,多波人也最终走出了雪山。与之相反,松毛虫选择了容易的道路,它们看似轻松地选择跟从,结果却将自己陷入了绝境。
老霆雷选择了魔鬼湖边最艰难的路
一路历经艰险
在卡玛得意洋洋的唱歌梳头卖弄风骚的时候,老霆雷奇迹般的赶上了卡玛。霆雷通过占卜再次预测了暴风雪,两支队伍相携走出困境。
体力衰竭的霆雷在临死前尽释前嫌,将首领之位托付到卡玛之手。
老霆雷拒绝救治倒在了终点,他属于大山。与其说这是生命的尽头,还不如说这是人生的顶点。
诺布还在为霆雷诵经,而运盐队却已经出发。就像是大雪山上生命的轮回,每时每刻都不曾停止。虽然这史诗般的壮举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换回的只是几袋小麦。但这却代表了一个至高无上的意义——生命。
人的生存是卑微的,日复一日在艰险的劳作中求得口粮。人的精神是高尚的,所有无法逃避的苦难都是必须完成的使命。不需要穿上袈裟,这就是最好的修行
就像电影中的运盐队伍顶风冒雪翻过高山,他们的苦佛祖都看见。天上最亮的明星给他们指路,一闪一闪不曾熄灭的是众神的双眼。
壁画自己会决定什么时候完成的。诺布喇嘛完成了自己的修行。
走出大山的帕桑,见到了传说中的大树。葱绿的大树雄伟挺拔生机勃勃,象征着生命的庄严与伟大。树上的帕桑,会看的和一个头人一样远。
这是法国导演雅克·贝汉的《天·地·人》三部曲之一,有着强烈的纪录片的色彩。影片通过人物的故事,反映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实影片中最大的主角,还是喜马拉雅山。影片的导演是国家地理的摄影师,对于自然的壮美与瑰丽,有着异常敏锐的感觉,对画面的驾驭当然是不言而喻的。
这是平凡而真实的故事,影片情节简单、音乐精良,但《喜马拉雅》如同《迁徙的鸟》和《微观世界》一样,从始至终都体现着一种生命的精神:坚强、执著、虔诚、恭敬、征服,以及对大自然的感激与敬畏。
这部电影没有特技,没有取巧的情节,只有藏地人民纯真而坚毅的眼神,和绵延不绝的喜马拉亚山脉。与其说他们是在表演,不如说它们只是在展示自己的生活。每个人心中对于喜马拉雅都有不同的演绎,这是一个生活在法国的瑞士人眼中的藏地,花费了8个月时间用镜头呈现给我们。这样的喜马拉雅纵然不是完美,却已足够。
影片的演员们都是本色出演没有过多的修饰,银幕上出现的是一张张沧桑的脸。
倔强的头人天尼,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失去丈夫的帕玛,叛逆的青年卡马,男
孩帕桑,文弱的喇嘛诺布……在残酷的自然面前,他们是渺小的,艰难的,哀愁的,悲壮的,但在他们的眼神和行动中,你看不到一丝丝怯懦,一点点猥琐,有的,只是敬畏、顽强、纯洁与高贵。
美即是真,真即
将肉体还给大自然,让灵魂在神的怀抱中永生,也许这才是人生的真谛吧!
神秘的西藏,圣洁的雪山,湛蓝的湖水,高远的星空,古老而僻静的村落,孤独行走在群山里的身影,久久回荡的藏密梵音,固执中的坚韧,敬畏中的虔诚,面对自然,无论是恭敬还是反抗都体现出了生命的高贵与绝美。
《喜马拉雅》是一部典型的欧洲电影,制作精良格调典雅。既没有东方电影帝王式的前呼后拥;也没有好莱坞电影太空歌剧般的宏大浩瀚,完全是以人的尺度。
卑微渺小的人类在伟大严酷的大自然面前奋力挣扎苦苦求生,却全无畏缩与怨恨,自豪的昂着头冲进漫天的风雪,把这磨难看做自身无可回避的命运与修行,完美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有的事情只管去做,神会决定什么时候完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