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先上活着的讲述)第二天(7月3日),公里,早上和大神(就是那位骑电瓶车到拉萨的七十三岁老汉)互道珍重分手告别,
雨从昨晚开始一直下着,离开倒消河开始爬6公里的坡到柳梢沟垭口(海拔),然后缓下到共和县,雨大得对面过来的大货车轮子上带的水能溅你满脸,手一抹,什么脾气都没,在共和吃了中饭,一碗小面加鸡蛋,路长不敢浪费时间,和共和县挨着的镇叫恰卜恰,多好听的名字,查过一些资料这一路的地名好不好听都以解放前后为界,共和到今天的终点河卡镇91公里,河卡镇到下一个乡是公里,一路偶尔遇到几个牧民,公路两边没有任何村庄,广袤而又荒凉,5点半到了河卡镇,居然很热闹,在回民的店里买了手抓羊肉和西红柿炒蛋,二两白酒加二啤还有下午吃剩的半个饼,在房间小酙,把昨晚的补上,苦日子在明天。
第三天(7月4日),63公里,一早从河卡镇出发就开始爬坡,爬到一半遇到在赶牦牛的当地小伙,一定要教我怎么甩鞭发出声音轻脆的声音赶牛,然后借我自行车开心的骑起来,回来说要和我换他的摩托车,没成交,开心告别,用了近三个小时间爬16公里终于爬到河卡山垭口(海拔),有两当地的藏民在山口挂经幡,问我到哪里?拉萨!一位大叔突然拿出一张拾元纸币,一定要塞给我,后面那位也是,懵了!藏汉语又很难交流,我一再推脱不过,就一边比划一边说:我会把钱带到拉萨捐给大昭寺的,他们开心的和我握手告别,善良而又沉甸甸的二十元钱,
吹着口哨放坡,然后一又一直缓上,45公里,下午快两点到了海拔()的青根河村,吃饱中饭开始纠结,原定计划是继续骑行再爬36公里翻过鄂拉山垭口到温泉乡住,纠结了很久最后还是决定给自己留条活路,就地休息,幸福感瞬间爆炸,到房间倒头就睡,原来幸福就这么简单。
在我的印象中,每次出去都是行色匆匆,好象只是为了完成那一个行程,而忘了路上的风景和过程,就算近些年兴起的马拉松,也多半是掐着时间出发、领包、住宿、比赛、回家,简化一下就是坐车(时间或长或短)——跑步——回家,完全失去了出去的意义,有时候就会想:坐车的时间在家都可以跑完全马了。看到了活着的描述,这才是真正意义的风景在路上啊!
村庄与村庄之间相隔较远,路上又少有人迹,寂寞是我首先所想到的,虽然寂寞是一般人所惧怕的,但对于会将寂寞作为一种享受者来说,那是一场欢宴,就应了那句话“寂寞是一个人的狂欢。”
牧民的给钱,因为之前听徒步去普陀山的朋友说起过类似的事情,所以一看到这段,就大致明白了,结合之前看的影片《冈仁波济》,对于信众来说,能亲身去朝圣是一个梦想,但现实不能圆满的时候,就借着别人的行程用捐钱的方式代以实现,而据说挂经幡也有类似的作用,人们因为要劳作,不能整天转经筒念经文,因而借风吹动着经幡,用水转动着经筒以代之。所以,总能听到一句:什么什么是死的,人是活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