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X5继续探访八廓街
迎面看去,黑色的脸、黑色的母亲帽、毛毡帽、皮帽、金色的帽子边缘等几乎都是统一的。这里的太阳有很强的紫外线,阳光照在皮肤上,有剌痛感。我们入藏只几天,几乎在天天地暴黑。难怪长期生活在这里的藏族同胞了。(我属于那种,黑得快,也恢复得快的,所以几次进藏,从未做过什么防晒措施。)
大昭寺,是西藏最辉煌的吐蕃时期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民用建筑。
大昭寺的入口处挤满了行人和香火,这里地理位置优越,出入方便。信徒们站在大昭寺入口处,面对雕像,紧握双手,双手合掌的举过头,自顶、自额、至胸拱揖三次,然后匍匐在地,伸手在地为号,重复进行。合上手掌,拱三次,然后把腰拱到佛像的底部,用头轻轻地把它顶起来,站起来敬礼。不知疲倦的重复这些动作。
大召寺为四层木结构房屋,它看起来像寺庙里的一个庭院。中央部分是一个露台,红衣僧侣坐在地上,嘴里念着字。沿着室外阳台的楼梯往上看,大召寺和布达拉宫是分开的,草原上的白云,像纯净的哈达,在蓝天上摩擦漂流,远处的山峦依然清晰可见。屋顶上的铜和金闪闪发光,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在大昭寺上空,寺庙里不时听到念经的声音。
正门入口设置严密的大门,每张票只收40元。在经历了沧桑之后,看起来像坚固的花岗岩砌成的墙壁又老又黑。
大召寺的正殿由东向西,它有四层楼高,两侧有宫殿,再现了佛教中曼陀罗祭坛城的宇宙模型。
在用黑色方块铺成的街道中间,一条大约两米宽的通道是用石灰做成的,使街道变成了黑里间白状,从而创造了八廓街的特色。这是一条专供藏族人,在这里行使磕长头拜之用的专道。
与大昭寺相对应的,是大昭寺广场,对汉藏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物“唐蕃会盟碑”与文成公主亲手种下的“唐柳”。
唐蕃同盟碑是西藏与汉代友谊的历史见证。唐藏结合纪念碑是用天然大理石建造的。它的高度约为4.8米,宽度为0.96米。它有一个方形的柱状结构。这些铭文是用中文和藏文书写的。左半边是藏文,横体,古文字;右半边是中文,楷书。它们是同一契约的两个版本。碑文的主要内容有:大唐与吐蕃之间、汉藏民族之间,相互通婚、吊庆、修好、献礼、互市、和盟等往来频繁,累世不绝。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