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生活方式是完全正确的,但若干年后,人们仍可以从这部影片里,看到有一个民族还这样生活过。神山圣湖不是终点,接受平凡的自我,但不放弃平凡的理想和信仰,热爱生活,我们都在路上。
——张扬:《岗仁波齐》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人生的追求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你幸福吗?
信仰是什么?你有信仰吗?
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
你的人生迷茫忙?困惑吗?
看看藏民的生活吧?看看藏民的朝圣之旅吧?看看电影《冈仁波齐》吧?
冈仁波齐(Kangrinboqe)是世界公认的神山,被誉为神山之王。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雍仲本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
冈仁波齐并非阿里地区最高的山峰,但是只有它终年积雪的峰顶能够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奇异的光芒,夺人眼目。加上特殊的山形:由峰顶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与一横向岩层构成的佛教万字格(佛教中精神力量的标志,意为佛法永存,代表着吉祥与护佑。让人不得不充满敬畏、虔诚与惊叹等宗教力量。
朝圣,双手合十举过头顶、停留喉间、安放胸口,然后匍匐下跪,五体投地,合掌起身……一遍一遍周而复始的单调动作,用身体丈量大地,从东到西,从黑夜到白天,历经春夏秋冬四季变换,感受艰辛和欢乐,不管前方的距离有多远,不管前方与什么艰辛困难,只管用最虔诚的心匍匐前进……
去拉萨,去冈仁波齐朝圣,是很多藏民一生的愿望和执念。
西藏、宗教、信仰、朝圣……,《冈仁波齐》用纪录片(经剪辑)的方式,通过记录11个普通的藏民,一段平凡的朝拜圣山经历,让我们能够近距离观察和体会藏族人的生活,感受他们的执著和坚毅,是信仰的纯洁高尚还是愚昧落后?电影没有答案,但足够震撼人心。
电影开始于西藏芒康的一户普通人家。村民尼玛扎堆的父亲生前一直想去拉萨朝圣,但朝圣的愿望未实现即去世,尼玛扎堆的叔叔杨培一直帮助哥哥一起抚养哥哥的小孩,杨培的心愿也是去世前能去拉萨朝圣,能去冈仁波齐朝圣更好。于是,尼玛扎堆决定完成父亲的遗愿,带着叔叔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这个家庭为此倾尽一切,宰杀牛羊,变卖筹资,安排一家老小。
年正值马年,正好是神山冈仁波齐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在这一年朝圣冈仁波齐,福报翻倍。
闻讯而来的村民,纷纷申请加入朝圣的队伍,他们中间有沾满动物之血的屠夫,有怀孕待产的妇人,有身处不幸的中年夫妻,有不谙世事的女童,还有年迈的老人……为了同一个信念,他们临时组队。踏上了历时一年多,长达多里的朝圣之路......如此漫漫长路,会发生什么,完全不可预知……
朝圣之路,注定坎坷,从出村口开始,沿着国道11个人开始三步一磕的虔诚之行。重复的动作在不重复的风景、过客、昼夜之间反复。
芒康,东达山,左贡,然乌,米拉山,布达拉宫,大昭寺,八角街、冈仁波齐等等,一幕幕熟悉的镜头,整部电影的每个镜头仿佛都可以带人体验川藏线、新藏线一路的风光。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朝圣路上的信仰、坚持、执著,电影拍摄的平淡如水,没有特意煽情和炒作,没有配乐、没有过多的台词,只有反复的磕头、休息、念经,再磕头、休息、念经,如此重返往复……也许信仰无需用太多语言描述,因为,这一切,已经融入藏族儿女的生活中。
对于信仰问题,人生困惑问题,电影里没有答案,电影的结尾也没有升华主题和揭晓答案,而是留更多空白让观众自己去想,去体会什么是虔诚。
那么,什么才是信仰?中国人又需要什么样的信仰?信仰的力量到底有多强大?似乎影片里也没有答案。
于是,有人说这是一部消费信仰的电影,电影中所述的信仰也只是一种愚昧。
在藏民的眼里,徒步磕着长头去冈仁波齐“转山”能为亡灵超度、能为生者带来好运,所以,他们要不辞辛劳地前往。哪怕是怀着孕的妇女曲珍,也要虔诚地磕头,不怕流产,不需要坐月子,小女孩扎扎正在求学的年纪,居然可以丢下学业去磕头,生病了,妈妈也要她继续磕头:磕头就是了,磕头好,磕头长见识。这是什么逻辑?磕头有啥好处?长啥见识?更可笑的是,行进途中(然乌镇),他们遇到了一位年长的老者自称“导师”,告诫他们:头要磕在地面上才算、磕头不能带红绳、步子不能太多,按照经文的要求或者许愿的要求步数磕头、小女孩扎扎不能走那么多步才磕一个头……
磕头要求还蛮严、规矩还挺多哈,主要是要心诚,要把众生的幸福平安放在心上。磕头能够为藏民的生活带来啥好处?磕来国道的畅通?磕来汽车的便利?磕来生活的富足?
镜头中频频出现的国道里程碑、呼啸而过的越野车、大卡车、小汽车等等,无不暗示着现代文明、现代科技的呼啸而来、裹挟前进。
藏民为何一方面享受着现代文明的便利(国道、拖拉机、医院),一方面抱残守缺的坚持磕头?藏民为何不跟上时代的进步追求更有尊严、更富足、更高质量的生活?藏民的幸福未来,难道是磕头可以磕来的?难道不需要现代文明沐浴?
我想,有这种困惑的电影观众是很多的。
子非鱼,蔫知鱼之乐?
子之文明、幸福,是彼之所需所想吗?
你看到这些朝圣者,他们需要高科技、需要物质文明吗?他们衣衫褴褛,无需时尚与花枝招展,他们无需遍尝美食,肚子不饿就好,他们用身体丈量大地,哪怕是因为拖车耽误了的步数,也要走回起点去重新磕头。人生走过的每一步,都必须踏踏实实丈量过去,无人监督,也不能偷懒一步。
当所有的人匍匐在马路上,奔驰的汽车急速在旁边一闪而过的时候,那一刻,突然觉得现代文明在这些匍匐的双膝以及肿胀的额头下显得如此渺小。
你看到这些朝圣者有过畏惧、权衡、犹豫、彷徨、困惑、抱怨吗?朝拜路上遇上大片积水的洼地,为了显示虔诚,不打破几步一跪拜的规矩,经过商议,十一位朝拜者脱掉外套,纷纷扑进水洼,继续完成跪拜仪式。此时,旁边呼啸而过的汽车激起的水花四溅,是多么的刺眼和不美丽。
朝圣路上,遇上雪崩,大家的第一反应(包括小女孩在内)不是赶紧避险而是淡定的完成跪拜,甚至不惜被坠落的石头砸伤腿。
朝圣路上,他们对所有的一切都是坦然面对、安然接受。面对危险,他们毫无畏惧,淡定如常。
他们是如此的平和、安宁。产妇生产是多么的平静,孩子的降临,众人给予祝福,短暂的欢愉之后,产妇和刚出生的婴儿继续朝圣前行。面对着河水漫过道路、山体塌方、滚石飞落、大雪纷飞、饥饿寒冷,他们是多么的平静。
来到神山冈仁波齐的脚下,厚厚的积雪中,长者杨培老人咳嗽不止、体力明显不支,依然坚持用身体丈量神山。直到睡梦中安然离世。
第二天清晨,同伴发现杨培爷爷去世,简单宣布杨培爷爷走了,请达赖喇嘛诵经,送天葬台,并为杨培老人高兴,因为长眠在神山怀抱里是福报。面对老人的离去,他们没有悲伤,只有祝福。为老人堆起了玛尼堆祈福,又开始了长途的叩拜。
在他们心中,生命的降临、盛开和绽放是欣喜,生命的逝去,亦是回归自然,随时随地都可以皈依大地,恍如花开花落。生命可以平和地结束,但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虔诚的坚持信仰,直到前进的最后一步。
拉着车头,翻越了进入拉萨的最后一座高山:米拉山,他们在草地上唱歌跳舞,是那么的自然而然,发自内心的开心喜悦。他们的幸福、快乐需要物质的丰盈吗?需要足够的理由吗?你有过那样由衷的平安喜乐吗?
为了心安也好,为了祈福也罢,他们真的是一步一个脚印,几步一跪拜地完成了多公里的朝圣之旅。
这一路,他们无视他人的眼光,也无视他人的行为,他们只坚持他们心中、眼中的信仰。对于他们来说,朝圣的意义并不在远方,而是在动念合一的每一个当下。
电影采用了很多冲突对比的方法,引人深思,但依然没有答案。
一群虔诚的人们,衣衫褴楼,坚持用身体丈量大地的长度,屠夫为一只路过的虫子让路,静静的等着虫子从眼前爬过去才起来继续自己的朝拜之路。但同时公路上各种小汽车、货车呼啸来去,哪怕是这些朝圣者在水淹路段磕头,旁边呼啸而过的汽车也是水花四溅,彼此无视对方的存在。只是朝圣者会互相提醒,小心旁边经过的汽车。
路上遭遇车祸,明明是对方的过错,将他们放置生活用品的拖拉机车头撞坏,无法修理,也无法继续使用。就因为对方司机说车内有病人需要紧急送往拉萨,他们选择原谅司机,司机没有留下联系方式,也没有送病人后回过头来找他们……因为撞坏了拖拉机的车头,所以男人们舍弃车头,拖着行李车继续行进,行进一段距离后,再折回来重新磕头,同样的路,相当于走三遍。
终于来到了圣城拉萨,也完成了朝圣的愿望,但没有钱继续前往冈仁波齐转山了。他们选择了到建筑工地打工存钱去冈仁波齐。旅馆的老板娘选择了请他们磕十万个长头,免除他们的旅馆费用,他们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拉萨的八角街,已经商业化了,各色人等熙熙攘攘。这些人长途磕头,蓬头垢面,磕头的围裙越来越脏越来越破烂,但他们从不低头擦擦手、抖抖衣衫,他们的表情,路人的表情都从未觉得“这是个事儿”,那些你我很在乎的面子、美丑,他们都不在乎。他们只是坚持着他们的朝拜。
这些对比都是无声的,无声的诉说着彼此世界的不同,这也是令人深思和感动的地方。
谁的人生不迷茫、不困惑?环顾左右,怎么发现各色人等,各种追求,我应该追求什么?别人为什么就拥有那么多?而我却拥有这么少?别人凭什么就是命运的宠儿,我凭什么就是命运不公?我知道我能够活下去,为何我不能快乐的活下去?我那么不快乐,我是不是抑郁了?我要不要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又有什么用?
在朝圣者眼里,这些问题都是不存在的。别人怎么做,别人表现如何,都是与我无关的,我只要做好自己认为对的、自己内心坚持的事情就好。
也许,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影片中唯一表达困惑的地方是,一个命运多劫的中年男子再次被滚石砸伤了残疾的腿。他对于长者说:我怎么会那么倒霉,石头偏偏砸在我受伤的腿上,有时候我静下心来想,老天爷真的很不公平,我去年建房子翻车死了两个人、伤了两个人,赔了那么多钱,这些债务都要我一个人来背。我爷爷,我爸爸、我自己都没有做过一点坏事,但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三个(夫妻加小孩)为了死去的两个人,也希望更多的人平安幸福,所以来磕头朝圣。
长者静静的倾听完毕,说道:不止是你家,还有很多人也会遇到这种事,但你这种心态是最好的,你的腿受伤了,先休息两天,等伤好了,一心一意地去朝圣。磕头的时候要把众生的平安幸福放在心里。长者如是说完接着说,我们大家一起念经吧。于是大家一起念经了。
长者的回答算不算对年轻人困惑的答案?算不算安慰?
也许,在藏民心中,出生和死亡,以及从出生到死亡路上的各种遇见,都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面对、处理、放下就好。守善念,行善事,做好每一个当下就好。
《冈仁波齐》以木板在雪中滑行的声音来告诉我们电影告一段落,朝圣之路还在继续……似乎结束但又没有告别。超乎人们以往对结局的认知,在最需要感情升华的结尾,一切又归于平静。
也许,人生就是无解。生命原本就是一场朝圣之旅,经历春夏秋冬、生老病死,人生最大的落幕“死亡”亦是如此的悄无声息,个人死亡之后,他人继续前行,继续朝圣,朝圣的路上永无终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