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来自唐朝,她的到来使吐蕃与唐朝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她的故事是一桩大义凛然的壮举。今天,让我们一起回望一下一千三百多年以前那个美丽而又坚强的背影——文成公主。
青山绿水,白云骄阳,温暖人心的笑容,语重心长的话语,清脆而欢快的笑声……为了民族之间的和谐,她坚定的点了点头,踏上了遥途漫漫的征程。
唐贞观十五年,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文成公主进藏时,队伍非常庞大,唐太宗的陪嫁十分丰厚。永徽元年(年),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又在吐蕃生活了30年,继续致力于加强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关系。她热爱藏族同胞,深受百姓爱戴。她曾设计和协助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在她的影响下,汉族的碾磨、纺织、陶器、造纸、酿酒等工艺陆续传到吐蕃;她带来的诗文、农书、佛经、史书、医典、历法等典籍,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人民的友好关系。她带来的金质释迦佛像,至今仍为藏族人民所崇拜。在很多藏族人的眼里,她是女神,是菩萨,是绿度母的化身,但其实,她早已化作一种崇高,一个符号,一种贡献的象征,一个令人感佩的德行。
大多数人都喜欢烟雾迷蒙的水乡江南,迷恋那清亮蜿蜒不见首尾的流水,那古朴幽雅雕刻下历史的沧桑与繁华的小桥,那铺着青瓦长满苔藓地诉说着一代又一代悲欢离合的老屋,那悠长的飘满丁香的雨巷……而在另一部分人的眼中,雪域的苍凉,也是一种美。在浮躁的生活节奏下,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往那几千米高处的冰山、雪莲,那厚重朴实的土壤,那高处不胜寒的凄美与荒凉,还有那湾清澈的湖,那倒映在湖中摇曳不已的布达拉宫。
铜瓦,白墙,如此恢宏的建筑却没有一丝的生硬与死板,而是弥漫了浓浓的人情味儿,弥漫了那曾经无怨无悔的激情与温柔,还有浓厚的宗教神秘感。在雪山的映衬下,它像极了一件天赐的艺术品。
想起文成公主,就想起了那段从中原通向雪域高原的路,蜿蜒曲折。悠长的道路就像那绵绵的愁绪,缠绕绵延,不绝万里。路途迢远,荒凉无边,即便是冰山雪莲,也难抵那回首一望的浓浓不舍。不知道是繁华尽褪,还是渐行渐远,那盛唐的锣鼓铮鸣、莺歌燕舞早已化作了身后定格的一声长叹。而她,却在心里为自己重新点燃了一盏新灯,指引着自己未来的路。
北方女子的身体永远流淌着坚韧、勇敢、刚强的血液,北方女儿的豪情奏响了雪域高原上最昂扬优美的乐章。她把汉族女子最美的情感,最睿智的才华都奉献给了那片热土,那祖辈生活在这个世外桃源里的藏人。这,就是中原女子最博大的情怀。
当岁月的年轮悄悄爬上她的额头,她的青春在高原的风雨沧桑中化作一股轻烟飘逝。这片脚下的土地,已然搭上历史的列车,尽管它缓慢,但是它执着。
文成公主带着那满满的乡愁与忧伤,盈盈的温柔与亲切,拥抱了高原厚重苍凉的土砾。当阳光普照大地,当温情弥漫高原,她便绽放了笑容,宛如一泓清澈的溪面,粼粼的波纹荡漾,尽显迷人的美丽与忧伤。
朴实感恩的藏人为了纪念她,在高高的冰山上垒起一座辉煌的宫殿,用最真挚的情感留住她的音容。于是,她便成为这座宫殿不朽的灵魂。
当曾经的古老在历史的浪潮中汹涌澎湃,当架起的天路让世界走入藏区,有多少人梦回西藏,有多少人渴望聆听布达拉宫悠扬的钟声,有多少人愿意寻着当初文成公主的脚印走遍藏南藏北。
如今的西藏早已是中国的一部分,汉藏一家亲的祝福早已深入人心,回望历史的天空又怎能没有一颗叫文成公主的星?
让那思念的琴
响彻在歌舞升平的雨中
自夜晚到天明
醉了长安
迷了雪山
那一双双期盼的眼睛
在望穿秋水的城头
衣袂飘飘
香烟袅袅
……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