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昭寺 >> 大昭寺优势 >> 正文 >> 正文

器物说小叶紫檀雕北魏释迦摩尼素衣立身

来源:大昭寺 时间:2024/6/1
小叶紫檀雕北魏释迦摩尼素衣立身像在器物说的第一辑和第三辑中已经介绍了两款佛教题材的雕刻件,今天要说的仍然是一尊佛像,为紫檀雕北魏释迦摩尼素衣立身像。谈到北魏佛像不得不谈谈这段时期的历史,北魏从历史上来看属于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也是精神史上极为自由、极为解放的一个时代,因此也是极富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北魏的皇权来自北方的鲜卑族,入主中原后为了巩固其政治统治,大力发展佛教文化,其中影响较大的就是始建于北魏开国年间的云冈石窟,窟内石雕佛像数达5.1万余尊,民间寺庙更是不计其数,可见当时佛教文化之昌隆。北魏佛像的典型特征就是微笑,为什么会带有这样一个明显的特这呢?我个人的观点是,北魏统治者是来自北方的少数民族,在没有像元朝那样拥有绝对武力的环境下,想要巩固自身在中原的统治,就要试图和中原文化达成和解,佛教便是一个媒介,微笑的佛像更具亲和力,易于被寻常百姓所接受,实际上这是一种怀柔同化策略。当然,抛开当时的政治目的,微笑的北魏佛像,区别于其他佛像的庄严肃穆,增添了一份温和和深邃之感,于宁静中透出慈爱,于平静中给予人性的关爱,为宗教美学注入了更多的人性化元素。北魏时期大多崇尚清瘦之美,雕刻佛像体态修长、身材飘逸、清雅脱俗,所造佛像大多趋向活泼、清秀、温和,其追求的是“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这也就成了北魏佛佛像的典型形象。介绍了北魏佛的文化背景之后,再来细看这尊紫檀雕北魏释迦摩尼像。其身姿修长,面带微笑,垂目大耳,着一件长素袍,立姿自然,透露出温和娴静、清雅脱俗之态。选料上是雕刻常用的拆房老料,原因是拆房老料木性稳定利于雕刻。这尊佛像的用料火焰纹明艳,红黑相间中增添了一份灵动,最下端保留了一段原木当底座,显出古朴沧桑之意,同时也让佛像更具稳重感。这件佛像雕件的高度达54.3cm,在紫檀木雕摆件中算是罕见的。如今,审美追求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东方人更注重自己的内在修养,追求内心的宁静平和。在文人空间中,我们常见到佛像摆置于案头,作为清供之物。赏之雅趣,修其心性,成为文人生活之一大乐趣。俗语云“相由心生”,室中摆置佛像不仅体现了主人不俗的审美品位,而且常观佛像映照于心,人亦能获得佛之灵性,使自己的气质变得平静宁和,修养成儒雅气质。由佛教题材演变而来的宗教美学,不仅可以作为各时代文化变迁的课题,而且它已经作为工艺品/艺术品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反哺于人们的精神和文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8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