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昭寺 >> 大昭寺资源 >> 正文 >> 正文

古代为何是皇帝的公主嫁入匈奴,而不是皇帝

来源:大昭寺 时间:2023/9/27
北京白癜风治疗用什么药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16/5629059.html
在我国古代,很多朝代都有和亲的制度,在当时,也是一种友好交往的象征。著名的历史典故有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等。那么为什么几乎都是中原皇帝将公主嫁入匈奴而不是皇帝迎娶匈奴公主呢?这其中也隐藏了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文成公主古代是一个多战争的年代,不管是对外扩张还是异族入侵,都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苦难,生命财产安全均没有保障。君王将臣担心国家社稷,百姓安危,所以就开创了和亲制度,以此来结束战争,促进两国之间的友好交往。文成公主和亲制度是古代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尤其当时匈奴属于蛮夷之地,与朝廷相隔万里,即使国力再强盛,也敌不过匈奴人的频频骚扰,而且首当其冲的就是离匈奴比较近的百姓。匈奴民风彪悍,因为大部分生活在草原地区,以游牧为主,身强力壮,擅长骑射,打仗更加得心应手。昭君出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小生活在中原地区的将士们也比较娇小,不仅力气会稍稍逊色些,而且骑射也不擅长,所以这也是致命的缺点。其实,古代的君王们都有派兵攻打过匈奴,却久久不能攻下,最后就不了了之,只能作罢。昭君出塞生活在草原的游牧民族,物资比较缺乏,那怎么办呢?就只能抢夺物资富饶地区的百姓,十分让朝廷头疼,所以后来大臣们就想了一个办法——和亲。用婚约来安定国家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和亲,相当是一场政治上的联姻,所以必须得隆重,而和亲的对象也应该是皇帝的女儿,也就是公主,陪嫁品也是十分丰厚,这样才能显得有诚意,也才能促进两国关系的友好交往,终止战争。和亲在唐朝,因为边疆的长期骚乱,唐太宗有无他法,就将文成公主送去了藏族和亲。文成公主虽然是作为公主和亲,但是她却不是皇帝的女儿。毕竟谁也不想将自己的女儿嫁到蛮夷之地,山高路远,嫁出去了几乎就不会再见面了,相当于永别,所以真正的公主是不会和亲的。而文成公主作为宗族的女儿,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这次政治联姻的牺牲品。和亲那为什么皇帝不迎娶匈奴的女子呢?按理来说,两国都有双方的公主,不是能更好的相互制衡吗?首先,朝廷是作为求和的一方去与匈奴联姻的,所以就得把公主嫁到匈奴,这样来使国家安定。其次,朝廷等级制度森严,嫡出和庶出都有千差万别,所以朝廷也不会允许皇室中有匈奴的血脉诞生的。和亲在古代,我国的女子地位十分低下,三从四德,夫唱妇随等这些规定都是用来约束女子言行举止的,那时候,女子相当于男子的附属品,男权思想根深蒂固。即使是现在的社会,还有很多家庭深受其害。所以在当时的社会,女子因为自身的条件限制,甚至只能依附自己的丈夫生活,是十分可悲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5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