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一部分人的痛心,允许一部分人的无感,但请别不合时宜地“叫好”。
全文字,阅读约需5分钟
00:47巴黎圣母院的大火让整个法国“染血”,很多人的内心也仿佛“蒙灰”。
这座建造了年、存在了余年的哥特式教堂,在日夜流淌的塞纳河畔遗世独立,听过两次世界大战的炮声,也见证着法兰西民主文明的觉醒。如果说埃菲尔铁塔是工业文明留下的地标,那么巴黎圣母院更像是人文精神留给现代社会的提示符。
巴黎的这场大火在国内也攻陷了热搜榜的近三分之一席位。一些人回忆自己与巴黎圣母院的相遇的美好瞬间,一些人哀叹文明的一去不返;也有一些人坦言,对于遥远国度的那栋建筑“无感”,更有一些人拿出“圆明园被烧”做类比。
同大多数网友一样,我未曾去过法国,未曾亲眼看到过这座建筑的巍峨与精致,甚至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也只是看过开头便放弃了。对于这座建筑中所蕴含的信仰、所承载的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所镌刻的人道主义精神,也大多遗忘在大学课堂上。
所以,很多网友所表达的“无感”,其实不难理解。这些人并非冷血,只是由于人生体验的局限,对于遥不可及的火灾,无法产生足够的“共情”。即便知道,这座建筑历史很久远、价值很宝贵、对法国人很重要,但实在是太过遥远、太过陌生,除了可惜之外,似乎再也难以“更悲痛”。
这让我想起一个或许不太恰当的类比:最近我的奶奶重病,在病床上已经昏迷了数日,我请假回家照顾,每每呼唤昏迷着的奶奶,都忍不住落泪。爸爸、妈妈、姑姑也都日常红着眼眶。这几日,有不少亲戚来来往往。除却老姨拉着奶奶的手叫着“姐姐”,哭了许久。多数人只是在病床旁站立一刻,问了问病情,便匆匆离开。
他们难道就如此冷漠?不是的。他们与眼前这位病榻上的老人没有真正一起生活过,在人生过往中,这位长辈只有过年过节时打过照面而已。要求他们如我们这些亲人一般,24小时守在病床前,如我们一般心痛、哭泣不止,这是强人所难。
▲社交平台网友部分留言截图。
在现场传回的照片中,一个细节令人动容,在火灾现场,巴黎市民没有人举起手机拍摄,他们只是或站着或跪着,或唱起圣歌或默默祈祷,火光映照着他们虔诚的目光。在这目光里,火光中的巴黎圣母院仿佛一个将要离去的亲人。
所以,面对被烧毁的巴黎圣母院,那些祈祷与痛心者,绝非惺惺作态的“圣母”,他们所产生的“共情”也不是什么虚情假意,很多人是真的心碎了。
而那些坦言“无感”的人,也并不是一种恶。他们只是由于经验的缺失而妨碍了情绪的产生,他们不必因此受到额外的指摘。
▲巴黎圣母院起火前后对比:93米高塔倒塌玫瑰花窗光彩不再。新京报动新闻出品(ID:xjbdxw)
随着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开放、包容,我们对外界的认识越来越丰富、细腻,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更多的知识和体验,萌生出对他者文明的共情。
可是,无法否认,在复杂的舆论中,确实存在一种恶,那就是不合时宜地“幸灾乐祸”。
这些人像是在病床前或葬礼上的嬉笑者,把文明和体面都抛之脑后,甚至将他人的灾难看作一种“同态复仇”,这样的狭隘与偏激,与文明相悖,与时代错位。
▲悲伤的人们。我们视频拍者:田野
的确,自私是人的一种天性,放任这种天性甚至为这种天性辩护、叫好,是“丛林时代”的野蛮行径;而人类文明恰恰是在对抗这种丛林法则,是用“惺惺相惜”的共情和“推己及人”的理智,建立起社会赖以运行的基本原则。
在如今这个万物互联的“地球村”里,塑造一个理性和文明的“自我”才是自爱的首要条件,也是与人交往的前提,封闭、隔绝、自大,则只会把自己困在一种虚幻的泡泡当中,除了自我陶醉外,难以他人赢得真正的尊重。
巴黎圣母院被烧毁——在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中,我们是旁观者,也是亲历者。我们以怎样的态度看待文明的陨落,也反映出我们自身的文明程度。所以,理解一部分人的痛心,允许一部分人的无感,但请别不合时宜地“叫好”。
文/孟然(媒体人)编辑思凝校对李世辉
━━━━━
古建筑火灾数据:巴黎圣母院这样的火灾其实离我们很近
当地时间4月15日下午18点30分(北京时间16日0时30分)左右,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包括尖塔在内的多处教堂建筑遭到严重破坏。
这座巴黎地标性建筑耸立在塞纳河的西堤岛上,拥有年历史,每年接待游客接近万人次,超过埃菲尔铁塔。目前,仍不清楚起火原因。
火灾一直是文物古建筑保护面临的最大威胁,就在去年9月,巴西国家博物馆也发生大火,这座拥有拉美洲最大的民族学和人类学收藏的博物馆92.5%文物被毁;去年6月,苏格兰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发生火灾,历史悠久的麦金托大楼被毁……
这些发生在几千公里外的古建筑火灾似乎很遥远,而实际上相比西方,中国古建筑多为砖木结构,火灾风险更大。如年3月11日云南省丽江古城火灾以及年1月11日的云南省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火灾等古镇古城火灾。
有研究统计了6-年国内74起古建筑火灾事故原因发现,超四成火灾事故由人为因素引起,超2成火灾事故由电器因素引起。
近年来,国家文物局接报的文物保护单位火灾事故均在10起以上,文物古建筑火灾风险一直存在。仅年国家文物局就接报文物建筑单位火灾事故12起,其中涉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起,分别是西藏拉萨大昭寺火灾事故、北京市颐和园瞰碧台火灾事故以及北京市清华大学早期建筑明斋楼火灾事故。
值班编辑花木南吾彦祖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