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供奉着一位威武的赞普(赞普是吐蕃对王的称号)和一位盛装妇女的塑像,他们就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多年来,人们称颂他们为藏汉两族人民的友好团结和文化交流所做出的贡献,赞美他们的美好姻缘。但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婚事,是有着一番坎坷和不寻常的经历的。
大约在公元年间,松赞干布做了赞普后,制定了官制、法律,发展经济,建立起强大的奴隶制政权。这时正是唐太宗统治下的盛唐时期,松赞干布爱慕唐朝繁荣的经济和文化,从贞观八年开始,和唐朝有了友好往来。不久,松赞千布派使臣到唐,带着丰盛的礼物,向唐朝公主求婚,唐太宗没有答应。使臣怕回去受到责罚,就欺骗松赞干布说:唐太宗本来有许婚的意思,但由于吐谷浑王也去求婚,所以就拒绝了。松赞干布信以为真,出兵攻打吐谷浑,大胜而归。他第二次又到唐朝求婚,使臣一改谦恭的态度,说:“这次是来接公主的,如果不同意公主嫁给我们赞普,大军就在后面。”惹得唐太宗大怒,命令尚书侯君集出兵讨伐吐蕃。由于松赞干布在战争中的骄傲与轻敌,结果大败。
松赞干布并不灰心。贞观十四年(公元年),他又一次遣使去唐求婚,为了表示隆重和诚意,他派大相禄东赞,带着黄金两,珍宝数百件来到长安。那时唐朝已非常强大,所以,想和唐联姻修好的国家不止一个。传说,同时到长安求婚的就有5个国家。太宗为了给公主选一门好亲事,想出了“考婚使”的主意。他把各位使臣请到宫里,拿出一颗九曲明珠和一束丝线,说:“你们中间谁能把丝线穿过九曲明珠中间的孔,就将公主嫁给谁的国王。”几位使臣拿着丝线面面相觑。禄东赞很快想出个办法,他找到一只蚂蚁,用一条马尾鬃拴在蚂蚁的腰上,把蚂蚁放到九曲明珠的孔内,然后不断向孔内吹气,蚂蚁便拖着马尾鬃从另一端的孔中钻了出来,禄东赞再把丝线接在马尾鬃上,轻轻一拉,丝线就穿过了。
接着,唐太宗又出了第二个难题,他让人把使臣们带到御马场,马场分两个大圈,一边是匹母马,另一边是匹小马驹,唐太宗要求使臣认出哪个马驹是哪匹母马的。其他几个使臣都束手无策,可禄东赞却想出了办法。他让暂时不给马吃草喝水,过了一天,他同时把母马和马驹放出来,只见小马驹饿得一边叫,一边跑到自己的母亲那里去吃奶,它们的母子关系就这样被认出来了。唐太宗说:“还要再考一次,然后再决定。”当天夜里钟鼓齐鸣,唐太宗召公使臣到宫里看戏。禄东赞想,自己初到长安路不熟,回来时如何找得到路呢?于是,他边走边在去皇宫途中的所有道路上,用红颜色留下记号。看完戏,唐太宗说:“你们各自寻归路吧,谁最先回到住处,就把公主许给谁的国王。”当然,禄东赞由于留下了记号做指引,很快回到了住处。
经过考试,禄东赞取得了胜利,唐太宗认为松赞干布的臣子这样的聪明,那松赞干布就更不用说了,遂决定把宗室的文成公主,许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公元年,唐太宗派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带着珠宝、绫罗、各种日用品和工具以及书籍等丰富的嫁妆,护送文成公主入藏。这些嫁妆,对吐蕃的生产和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40年后,于公元年去世了。但关于唐太宗难婚使和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种种佳话,却流传至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