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昭寺 >> 大昭寺资源 >> 正文 >> 正文

买不到千年的至纯天珠,就买一颗几百年的仿

来源:大昭寺 时间:2022/11/3

买不到千年的至纯天珠,就买一颗几百年的仿珠也行,这就是目前一些天珠爱好者的内心,其实我私下里和很多朋友说过这个事情,想要买一个所谓几百年的仿珠真的是没可能的,但是一直没有系统地讲过原因,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这个事情。要说明一点就是这里说的不存在不是完完全全的不存在。只能说在清代之前没有出现过任何成体系的天珠仿制品,有呢也会和所谓的至纯的工艺和材质相差甚远,所以不要期盼什么几百年的仿珠有多牛逼,就算有也只是那个年代的工艺品。

首先目前关于天珠所有的可查资料和文献,天珠仿珠的历史是不会早于清代的,这个目前业内比较认可的说法,天珠最早流行于吐蕃并非是广泛流传,而是仅仅流行在吐蕃的上流社会,而且有着比较明确的制度化,由于公元九世纪吐蕃逐渐走向灭亡,直至13世纪吐蕃被元朝统一,天珠都被寺院或者极少数的权贵所掌握,直到13世纪的一些寺院的开始大量的重新修。

建寺院才得以获得一些珍贵珠宝的供奉,这里当然也包括天珠,所以目前有很多争议表示大昭寺镶嵌的天珠是在13世纪之后并非唐代。也就是吐蕃9世纪之后的战乱有着很大的关系,当然这个说法也不算是权威,大家各抒己见,13世纪之后天珠的主要用途就是被用来供奉,并没有在民间流行,所以在清代之前西藏天珠的存世量是足够被用来消耗的,也是因为镶蚀工艺的失传没有更完美的替代工艺出现,一直到了清代因为有了替代技术的出现,加上社会文化背景发生了变化。

简单来说就是西藏进入清代之后,清朝政府直接派出嘎萨政府进入西藏。西藏一些首饰佩戴文化受到了清代宫廷配饰文化的影响,天珠才进入西藏贫民的生活之中,导致天珠的需求量的急剧增加,其实天珠的价格真正开始上涨是在清代的后期,随着至纯天珠可流通量的变少之后,第二次暴涨就是改革开放后期天珠文化的进入内地,需求量再次暴涨。你要说天珠在某些历史时期有着极高的价值,我是不太认同的。因为那个时候天珠并没有很大的消耗量,这一点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因为清代天珠的需求量增加加上脂化工艺的出现,琉璃工艺出现,天珠第一次大规模地出现了替代品,也就是琉璃天珠,料器天珠和半宝石天珠,因为我查了一资料发现当时有很多琉璃天珠的根源是在欧洲,所以我之前提到过的料器天珠是在清末民初出现的年份问题,也似乎有了更合理的解释。因为之前普遍认为料器天珠的年份是在清末民初,但是有很多人不认可这个说法,认为脂化工艺传入中国,是在民国时期。

所以清末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那今天其实可以做一个大胆的推测,最初的料器天珠很有可能也是源自于贸易而并非全部由藏地的寺院制作,既然民间有了清末民初的说法,想必就一定有它的道理。

最后就是半宝石类的天珠,这个其实当时的规模并不大,因为相较于前两者制作的成本相对来说要高一些不利于流通,但市面上还会存在一些比如萤石或者地方玉材质的仿珠,这些替代工艺一直持续了几十年直到西方人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