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法螺古天一拍品
题记:克胜亲王法会亲受
克胜亲王:康熙第十七子,和硕果亲王允礼
清宫旧藏,
有一些来自藏地法器。
这些佛教法器、礼器,
或曾是萨迦寺的宝物,
或曾在扎什伦布寺中供奉,
或曾被收藏在布达拉宫里。
后来,这些器物,
随着多位藏地高僧,来到紫禁城。
开启一段佛法与皇权之旅。
早期法器前身,也被用作武器。
经过不断演化后,护寺僧手中武器,逐渐变成用于佛事的法器、供器。据传,金刚杵与金刚橛的来源就是如此。
还有则是依据经典,源于修持、供奉产生的法器。根据《藏传佛教象征符号与器物图解》记录,藏传佛教相关联的法器,多达百余种。
许多法器,除带有吉祥寓意以外,还具有严格的使用规范。更有一些特殊意味的法器,其修持方式的神秘性,可谓是不足为外人道。
自八思巴以来,藏传佛教法器,既是佛法的象征,也成为了皇权的代表。
大元皇帝忽必烈,赠给国师八思巴一只法螺,八思巴将它带回萨迦寺。传说,这只海螺上能现出观世音菩萨像、灵鹫山和佛塔的倒影,奇怪而神秘。
永乐四年,藏地大师哈立麻到南京,受到永乐皇帝礼遇。哈立麻受命,在南京西郊的灵谷寺建普渡大斋。
哈立麻返藏时,永乐赐物。在赐物里,就有永乐朝所制的金刚铃杵。
法螺
在佛教里,海螺被看成是宣讲教义的一种象征物,象征佛祖向十大方向弘传佛法。
通常而言,天然海螺分为左旋和右旋。右旋海螺,极为罕有。右旋螺被视为吉祥长寿的象征;还被视为定风珠,能使江海风平浪静,护佑渡江海者平安。
作为藏传佛教法器,海螺还是供器,常常可以看到将海螺水平放置,用来当作是盛放甘露或者香料的容器。在一些法事活动中,还会看到喇嘛手持海螺的下端,会系有一根长条丝带。
螺声远闻,比喻佛说法声能远闻,可为广大众生所聆听。且螺声勇猛,比喻佛法可驱魔、降魔,消除众生内心之恐惧,故称之为法螺。
△18世纪右旋法螺古天一拍品
挂有十字杵及五色彩带
△清代右旋法螺古天一拍品
原配锦缎质地饰带
△明代右旋法螺古天一拍品
系有彩色长饰带
△12世纪周肇祥藏古白螺厄古天一拍品
△18世纪镶翅右旋法螺古天一拍品
镶翅镶嵌绿松石、红珊瑚
金刚杵铃
金刚铃,也称藏铃等。由铃身、铃柄、铃舌三部分构成。常在修法时摇响,是诸尊警告有情,使之喜悦的法器。
因其体坚固,故称金刚,又因其形为五钴形,故亦称五钴铃。藏传佛教视之为代表智德的法器,为督励众生精进与唤起佛、菩萨之惊觉所振摇之铃。
金刚杵,原为古印度兵器。造型有独股、三股、五股、九股、十字等。其中单股代表一切象征物的结合;三股代表佛、法、僧三宝;五股则分别代表五佛母、五妙欲、五官、九股金分别代表五佛、四佛母、四无量、以及代表佛教的八正道、八大方位等含义。
金刚杵用以示坚利之智,是断烦恼、伏恶魔的法器。一般认为金刚杵象征菩提心,不持金刚杵念佛,念佛就达不到目的。
△明代铃杵一套古天一拍品
永乐-宣德风格
△13世纪铜降魔金刚杵古天一拍品
忿怒制式金刚杵
△12/13世纪嵌天铁五股金刚杵古天一拍品
铁错金、错红铜、嵌天铁
△15/16世纪金刚铃和杵一套古天一拍品
△13/14世纪九股金刚杵、天铁普巴杵2件古天一拍品
杵:桑耶寺风格
△14世纪铜鎏金杵古天一拍品
嵌松石
△18世纪银头嵌五色宝石法铃古天一拍品
镶嵌珊瑚、松石、珍珠等宝石
蒙古地区风格
△元代铜鎏金金刚杵古天一拍品
杵脐两侧,各修饰四明王头像
金刚橛
金刚橛,又称普巴杵。
原是古印度兵器,后演化成藏传佛教修行除障时常用之法器。修法时,常将金刚橛立于坛上作为结界之用。以其金刚之坚固,比喻能破除诸魔障。
因修行不同,金刚橛之外形、材料、尺寸均有不同,有圆形、方形、棱形等,所用材料有金、银、铜、铁、石、木等,修法时依法择器。
金刚橛外形,因用途不同而装饰不同。棱刀上,有的制式带有金刚杵形,有的最上端有马头。含有忿怒,降伏意思。金刚橛以净除障碍闻名,也是诸佛的事业化身。
△明代金刚橛古天一拍品木雕彩绘
△18世纪马头金刚普巴杵古天一拍品
△14/15世纪金刚橛古天一拍品
鋄金、鋄银
△清代铜嵌银尸陀林主金刚橛古天一拍品
三棱槽内错银
△15世纪金刚橛古天一拍品
天铁鎏金
噶当塔
噶当塔,佛塔的一种,常见于藏地。
十一世纪,阿底峡大师进藏传法,他所创建的噶当派一度盛行,因之建造的佛塔称为噶当塔,以后因循沿习。
噶当塔的常见制式,通常呈铃铛状覆钵状,由覆钵、相轮、华盖和宝珠等部分构成。噶当塔,既有露天的大型佛塔,也有室内供奉的小塔。
佛塔作为象征宝物,具有威慑和压制一切邪恶力量。小型佛塔,多为金属及木制,一般又作为供养塔,装藏各式的圣物。
△13/14世纪合金铜噶当佛塔古天一拍品
△17世纪紫檀佛塔古天一拍品
△13/14世纪噶当塔古天一拍品
伞盖下垂穗嵌松石
△13世纪合金铜噶当塔古天一拍品
十三层相轮又称十三天
△13世纪合金铜噶当塔古天一拍品
佛塔顶部饰有日月
△14-16世纪佛塔《缘起-喜马拉雅艺术展》
嘎布拉
嘎布拉或嘎巴拉,为梵文kapala音译。
它是用头盖骨制成的法器,称作嘎布拉法器。嘎布拉既是无上瑜伽部诸神手持法器,也是诸神的标识。
根据器形,嘎布拉法器可分:嘎布拉碗、嘎布拉鼓、嘎布拉念珠等。另外,还有胫骨号、法衣骨片等,亦为此类法器之延伸。其中,嘎布拉碗和嘎布拉鼓,是藏传佛教修行仪轨中常用的法器,亦作为供器和乐器。
乾隆皇帝曾对嘎布拉碗的起源、流传经过,亲自对其进行考证,还撰写了御文。
△18世纪嘎巴拉供器古天一拍品清代宫廷制作
△19世纪嘎巴拉数珠古天一拍品
蜜蜡结珠及蜜蜡三通
△14-16世纪骨雕上乐金刚/金刚瑜伽母古天一拍品
△18/16世纪世纪骨雕尸陀林、莲花生古天一拍品
金刚杖
金刚杖,梵文称Vajra-danda(gada),藏文称dByug-pa。
据《藏传佛教符号与器物图解》的记录,对金刚杖解释为:金刚乘神灵,有一个锥形长木杆,其细长的底座上,有一个小珠宝饰或半截金刚杵饰,杆顶有一个大的半截金刚杵饰。
这类法杖的运用与意义,一般即是:法事之器,能破除愚痴妄想的内魔与外道诸魔障。
杖的使用者,通常为高级别的僧俗,因此其制作多呈现精美华丽状。
△13/14世纪金刚杖古天一拍品
工艺:鋄金
△明代骷髅杖古天一拍品工艺:天铁鎏金、鋄银
坛城
坛城,梵文音译曼荼罗或曼陀罗。
以立体或平面的方圆几何图形,绘塑神像、法器,表现诸神的坛场和宫殿。坛城是藏传佛教修习和供奉的重要法物。
据佛经载,早期时,为防止外道魔众侵入,在修法处划定界线或修建土坛,并在上面设置诸佛像,表示诸佛聚集或轮圆具足。后来,修法时设置的坛和划定的界线被称为坛城或曼荼罗。
坛城比喻佛教世界的结构,由于修法的内容不同,坛城的设置形式和内容也不尽相同。
△清代坛城古天一拍品铜鎏金
△13/14世纪胜乐金刚立体坛城古天一拍品
合金铜十六瓣莲花
面具
面具在藏地极为常见,显见于各类法会和节日活动中。
面具源自吐蕃早期的苯教文化,产生于原始祭祀和图腾崇拜,是宗教仪式衍生出的一种艺术品。
在喜马拉雅文化里,面具用途很广,譬如在一些仪式中,面具不可或缺。平常也将面具挂供在寺院中,起到护法的作用。
面具制作多为木质和铜质,也有铜鎏金工艺等。面具表面,通常呈现略为夸张的神情;戴上望之,有种神秘的观感。
△18世纪护法面具古天一拍品
铜鎏金嵌各式宝石
△13/14世纪铜鎏金面具古天一拍品
△18世纪银鎏金藏帽、藏袍、藏靴古天一拍品
七珍八宝
七珍,也称七宝。
七宝:金轮宝、神珠宝、玉女宝、主藏臣宝、白象宝、绀马宝、将军宝。原为古印度神话中转轮王福力所生之宝,后为佛教沿袭,成为佛前供器。
八宝,又称八瑞相,为佛前供器。藏文称八吉祥相。
八宝:宝瓶、宝盖、双鱼、莲花、右旋螺、吉祥结、尊胜幢、法轮。在藏传佛教中,八宝表示吉庆祥瑞之物,象征吉祥、圆满。
因为八宝寓意吉祥,所以成为了汉藏两地传统工艺的重要纹饰。
△15世纪合金铜象宝古天一拍品
△18世纪铜鎏金马宝古天一拍品
传说海螺经过生死五轮回后,才可能变成右旋
诸礼供器
藏传佛教法器,包罗万象。
种种法器,从印度传来,从武器演化得来,从经典、修持、供奉中产生出来。
僧侣们修行时,用到法器;僧侣们举行佛事活动和仪式时,需要法器;寺院举行各种法会,仍然需要法器。
可以说,只要是用于修行、礼佛,或是用于法会仪式上,皆可称为法器。
在《藏传佛教象征符号与器物图解》一书里,相关法器则多达百余种。
△年火供法器古天一拍品
元代至元十一年
工艺:鋄金、鋄银
△16世纪火供法勺古天一拍品
出版:NatalieBazin,AmyHeller,andFrancoisePommaret,’Rituelstibetains-VisionssecretesduVeDalaiLama’,Reuniondesmuseesnationaux(Paris)p.,no.
△14世纪法器古天一拍品
工艺:铁鋄金、银
△18世纪佛龛一组4件古天一拍品
△18世纪金刚手、大黑天擦擦及佛龛、六臂大黑天
古天一拍品
△明代五珍磨具古天一拍品
红铜鎏金、嵌珊瑚、嵌松石
△18世纪奔巴瓶与奔巴壶古天一拍品
铜、银/附孔雀翎
△18世纪佛钵古天一拍品
铜鎏金、嵌银嵌宝
△清乾隆长方形螭龙钮香熏古天一拍品
铜鎏金镂空雕
△18世纪炉耳卧鹿香炉古天一拍品
铜鎏金、银烧蓝
哈达
哈达,是藏、蒙等地礼仪用的丝织品,为长条丝巾或纱巾。
颜色多为白色、蓝色,也有黄色等。此外还有五彩哈达,用于特定场合。佛教教义解释,五彩哈达是菩萨的服装。
一二六五年,八思巴从大都返回藏地,向各大寺院的佛像和高僧,敬献哈达。据传,八思巴在拉萨大昭寺敬献哈达时,壁画里的度母曾伸出手来,向他讨要哈达。
在民间,哈达还被说成是仙女的飘带。
△五彩哈达/12世纪佛手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