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我,越来越喜欢大山。
莫名其妙的年5月,居家十几天,最向往的就是大山。看到朋友登山看夜景,心里别提多痒痒。
正因为心里对大山的向往,无意间打开了这部电影《冈仁波齐》。居家十几天,我最想去的地方!是西藏。
《冈仁波齐》
开头十分钟并没有什么感觉,当一行人开始启程,几步一长头的磕下去,我心底埋藏许久的记忆,被唤醒了。
剧照
电影的剧情极为简单:在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10个普通藏族人和一个孕妇,一起从家出发前去公里以外的冈仁波齐朝圣的故事。
剧照
这支队伍里有即将临盆的孕妇、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残疾的少年,不到十岁的女孩,以及十几岁的少女。
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也怀揣着各自的期望。
剧照
他们的计划是,从家乡的村子,磕长头到拉萨,再继续磕长头到阿里的冈仁波齐转山。
剧照
这个朝圣之旅,全程多公里,用时长达1年。
身上的羊皮磨破了,磕头磕出了包,手上的木板磨薄了一双又一双,但前方的路仿佛没有尽头。
剧照
没有起伏跌宕的剧情,没有精致的台词,也没有漂亮的演员,但对于有一些人生体验的人,感觉这部电影太出色了。
剧照
最受触动的几个情节:
孕妇与老者
这么艰苦的朝圣之旅,在我看来最不恰当的是队伍里的孕妇和老者。
让他们决定启程的原因极为简单,无非是祈求孩子健康,以及在老的走不动前,完成朝圣的夙愿而已。
剧中,孕妇经历了分娩,十几天后便开始加入磕长头的队伍;老者则在冈仁波齐山下,闭目长眠。
历时一年的艰苦朝圣,在他们的生命中,是那么的的自然发生,自在完成。
剧照
不到十岁的女孩
女孩眼睛好漂亮,因为父母要朝圣,奶奶照顾不了,就也加入了队伍。
没有一点小孩的娇弱,磕下长头走到了拉萨走到了冈仁波齐。她的生活极为简单,这份经历和勇气让我自愧不如。
剧照
睡前诵经
朝圣路上,一行人晚上入睡前,在帐篷中一起念经的场景。
听不懂经文的内容,但韵律已成为他们呼吸的一部分,如天籁之音,直抵人心。
有时候他们会谈及磕头的感受,平铺直叙的语言,表达的是磕头下去内心中的想法:祈求世间和平。简单且专一。
剧照
生活的减法与专注
居家十几天,因为《冈仁波齐》这部电影,我真的好想去西藏。
几年前去过西藏走了小环线,那时候还是个游客心态,对藏族文化和藏族宗教文化毫无了解。
现在的向往,是因为生活经历,让我明白了生活中减法和专注的重要性。
最近一年多练习瑜伽,尤其是阿斯汤加,老师一直强调呼吸和专注的重要性。
75分钟的课堂,专注下来,时间飞快。但能做到特别不容易。
冥想、禅坐亦是如此。
电影里磕长头,是简单重复的动作。
成功是什么?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
阿汤固定序列的练习一样,每天75分钟,一套固定的动作。不一样的是当天的状态和对身体的觉察。
阿汤练习者常年的坚持,也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
用熬汤来形容,是不是很贴切。
想回拉萨
因为《冈仁波齐》,翻出几年前的照片,记忆再次涌上心头。
拉萨大昭寺
藏族人民有一个“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的说法。
全西藏的藏民磕长头来到拉萨,为的不是布达拉宫,而是这大昭寺。
米拉山口
米拉山口海拔高,过了山口,只要一路下行,便是朝圣者的目的地:拉萨。
剧中,朝圣队伍把已经跟随了一路的经幡挂在山口高处。
在寒风的吹动下,每飘扬一下,就象征着吟诵了一遍经文。
山口遍布这种经幡旗,壮观的景色,让人顿生敬意。
南迦巴瓦
当地藏民说,能看到南迦巴瓦峰现身是神灵的眷顾。
因为南迦巴瓦地区终年云雾缠绕,终究不肯随便以真面目示人。
而我们,的确很幸运。
在日落前赶到山口,从山顶云雾缭绕到风吹云散看到山峰全貌,也就短短5分钟的时间。
不禁为刚刚耐不住山顶寒冷而开车下山的人惋惜。
他们离女神真容就只有咫尺距离了,只是没有再多坚持一分钟。
错过了,一辈子也不一定能再见到了。
身体下地狱,眼睛上天堂。
难得一见的神山,只为心诚的人显现。
扎西岗村
西藏林芝,有一个地方被称作是东方的小瑞士,这就是鲁朗扎西岗村。
初升的阳光阳光仿佛一把温度刚好的烙铁,把心头存留的不快或污物的缝隙皱褶一下一下,一点一点烫平熨整,让整个人舒坦和精神起来。
山南
这次西藏之行,带了个立拍得。
深入贫苦地区,给钱给食物的发善之人很多,倒是用立拍得给小孩子留下一张影像,可以对他们的精神与观念产生些许影响。
泽当雍布拉康
山南地区是藏民族历史文化的发祥地,保留着不少古代的文化遗址。
高耸在泽当雅砻河东岸扎西次日山顶的雍布拉康,高高在上,在西藏古代同类建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羊卓雍措
在藏人心目当中被看做是“神女散落的绿松石耳坠”,因为无论你在那个角度,都不能看到羊卓的全貌。
纳木错
纳木错的美丽使人间的词汇变得如此贫乏。
日落之前:深蓝色的天空没有一丝杂染,白色的云低低的垂在半空,念青唐古拉的身影自云层中探出。
日头坠入远方的山脉之下,整个天空成为色彩缤纷表演的舞台,红色再度华丽登场,火红凤凰占据了整个苍穹。
布达拉宫
到过西藏的人,脑海里都有挥之不去的红白两色,这正是布达拉宫的颜色。
上红宫,下白宫。千百年来,以红白两色区分的宫殿各司其职,未见丝毫怠慢。
参观内殿之前,还有一项艰巨的考验:要攀爬布达拉宫前相当于十几级楼房的台阶。
布宫的海拔高,加上早晨吃油条又犯了胃病,这几步台阶生生走了半个小时。
色拉寺
决定来色拉寺的目的,多半是因为辩经。
但爱上色拉寺并让人再没有办法遗忘的,也许还有僧人加持砸后背的大石头,夺目光阳下的金顶,微笑盈盈的辩经僧人以及灵验的马头明王佛像。
糌粑与奶茶
电影中,朝圣路上的日常食物,就是糌粑与酥油茶。
在拉萨的时候,无意中参加了策门林寺的念经活动。
结束的时候与藏民一起分食酥油茶。小小的插曲,至今难忘。
保持专注
社会人总有一些通病:容易丢三落四;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停下来就会焦虑;大脑中经常思绪纷飞,专注力下降;等等这些。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改善社会性焦虑和对事情控制的野心。
例如:每日花十几分钟冥想,或者专注的跑步、锻炼、做饭,都可以进入心流状态,让思绪放空一会。
长期坚持,会有改善哟。
带着这样的觉知,我期待可以再回拉萨,回西藏。
去看看不一样的我,有何种体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223.html